设计说明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但技能目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情感目标: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观看图片的方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馈)
二、介绍长城以及秦始皇:(课件出示)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2、看照片,认识秦始皇。
三、课件出示长城的示意图,了解长城途经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词,认读: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垛子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智慧
五、作业超市:
1、查阅长城的有关资料,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引入: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观看游览长城的视频。)
2、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学,在书上做上批注。
二、组织交流,讨论,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学生上台画简笔画,出示课件的图片。
三、投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课件出示方砖图片)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看到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摸着巨大的条石,踩上平整的方砖,领略巧妙的设计,你会想起什么?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读———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说说读后的感受。
6、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7、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四、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请两名学生读导游词。
五、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快速默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教师激情讲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让学生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
六、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准备。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了解长城的概貌、构造、历史等。
2、技能目标:
(1)指导学生图文对照,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和良好的观察习惯。
(2)读懂课文,理解每段话的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情感目标:通过读文讨论,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时间: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观察插图,了解图意。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据38年前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我们中国的万里长城,。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运用名人名言导入课文,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观察彩图,了解图意。(出示挂图)
(1)老师这里有两幅有关于长城的图画,请同学们比较一下两幅图的观察点有什么不同?
第一幅图的观察点在哪里呢?(在长城外或太空等)
第二幅图又是在哪里观察的呢?(在长城上)
(2)看第一幅图时你觉得长城看上去有什么特点?(长、大、弯)再看第二幅图:你能看出长城有什么特点?(高大、坚固)。——(可以适当地引入远景图和近景图的概念)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刚才两幅图分别与文中哪些段落相对应?(第一幅图与第一自然段,第二幅图与第二自然段相对应)
2、分组讨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为什么没有和它相对应的图片?(不是作者所见之景,无法画出。)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第三、四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作者的联想和长城的地位。)
3、试给课文四个自然段分别加一个小标题。
三、图文对照,读懂课文。
1、第三次看远景图。
(1)远看长城是什么样子?(像一条长龙)用什么方法来描写长城?(比喻)
把长城比喻成长龙,你觉得恰当吗?(长、大、弯)
(2)那长城究竟有多长呢?你从哪句话知道的?
(3)一万三千里到底是多长,老师给你们做个算术题来体会一下吧。(如果一个人平均每小时步行5公里,他日夜不停地走,要多少天才能走完长城呢?)
(4)多么雄伟的长城啊,我们一齐朗读第一自然段。
2、第三次看近景图。
现在我们来到长城脚下,站在长城上近看长城,又会看到什么情景呢?
(1)指名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想想近看长城,长城有什么特点?(指名回答)
(2)在这一段中,你还知道哪些内容?(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导看图)
(3)请你试着画一画“垛子”。(教师选择画得好的学生的贴在黑板上)
(4)你知道城墙各部分的作用吗?(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子传递信息的)
(5)你觉得这种设计怎么样?(用一个词来概括)
3、感情入文,学习第三自然段。
(1)假如你登上了长城,面对这高大坚固的城墙绵延起伏,触摸着巨大的条石,脚踩着平整的方砖,领略那巧妙的设计时,你会想起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为什么说"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凝结"(提示:"凝结"是句中的重点词语。长城是由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凝结成的。是因为:①条石多,多到"数不清";②条石重,每块"有两三千斤重";③没有先进的运输工具,"就靠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④山势"陡峭"。"才"在这里表示长城的建成是多么不容易,饱含着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3)再读第三自然段,再次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民族的骄傲。
(1)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上具有什么样的地位呢?让我们一起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作者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说说看吧。
(3)带着自豪的情感再次齐读最后一段。
四、小结全文。
(1)如今,长城作为中国著名的旅游胜地,世界各国人士到中国都把长城作为参观的重要项目,我们来看一下几位国际名人是怎样评价长城的。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奇迹之一,确实令人鼓舞。人们在上面爬坡都感到吃力,可以想象当年建造长城时需要什么样的智慧和力量。(美国前总统里根)
(2)你也能用一两句话评价长城吗?
五、拓展延伸、开拓思维。
同学们,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是世界伟大的古代建筑奇迹之一。请大家课外阅读有关长城的知识,搜集相关资料,以《中国人的骄傲——万里长城》为题写一篇文章,介绍我们的长城。
教学背景分析
本单元是以“遗迹”为主题。旨在引导学生走进历史,体悟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引发学生对古老华夏文明的关注、理解和热爱。《长城赞》是第一篇主体课文。绵延万里的长城,让我们感受到前辈的智慧,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个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作者以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 ——对联,以文入联来描述这一举世闻名的历史遗迹,独具匠心。这是一副长联。像一段信笔而成的散文,句式整齐,意境开阔,内容博大。它叙述了长城悠久的历史,描绘了长城绵亘万里、雄伟壮丽的风光,赞美了“黎庶百工”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与坚强毅力及长城的深广历史、现实意义。下联从空间入笔,描绘长城蜿蜒盘旋,起伏奔腾,壮丽磅礴的雄姿,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丰碑式地位。字里行间,流露抒发着作者的民族自豪感。
我班同学有的同学去过长城,对长城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六年级的学生,具备一定独立阅读的能力,对于各种题材、体裁的文章都有所接触。关于对联,在以前的学习中也有接触。但是,对于这样一副语言精练、意蕴深刻的浓缩性极强的长联还是初次接触。因此,宜引导学生深入领会语句的内涵。同时,鉴于整副对联对仗工整,音韵和谐,意义深远,宜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本班学生对收集资料,有一定的兴趣,也有一定的能力,宜抓住这一现象特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有关古迹上的对联,互相交流,从而深化对本文的理解,对长城精髓的体悟。
教学要点:
1、会写“吏、碑、瀚、烽、隘”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将帅、吏卒、黎庶、毅力、智慧、巍峨、丰碑、峻岭、瀚海、纵横、点缀、锦绣”等词语。
2、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深刻领会语句的内涵,感受长城悠久的历史和它所凝聚的民族智慧。(重点)
3、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形式——对联。(难点)
4、熟读成诵。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的对联的兴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激趣导入:
1、 同学们,请看老师带来的图片(出示长城图片)图片上是什么?关于它,你了解多少?(生交流课前搜集到的有关长城的资料)
2、 长城居“世界八大奇迹” 之首,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千百年来,雄伟而壮丽的长城,吸引着无数历史学者、考古学家、文人墨客、中外游客。他们千里迢迢,历尽奔波来慕名瞻仰它的容貌,探索它的奥秘,评论它的功过是非。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它的文章——《长城赞》。(板书课题)
[通过观看图片导入,轻松自然。然后引导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从学生对长 城的感性了解入手,直入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自由读文,读准字间,圈出文中的重点词语。
2、 读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你觉得它的体裁是什么?(生判断其体裁,师引导生区分各种体裁之间的区别)
3、 你见过对联吗?它有什么特点?本文与你以前见过的对联有什么明显的不同?
(生谈自己认识的对联,简单谈谈其形式内容上的特点)
4、 下面,我们按对联的特点,逐句找一找对应关系。(播放背景资料1)(生按照对联的特点,分析本文体裁特点,找出字与字、词与词、内容与内容之间的对应关系,感受本文的音韵之美。)
[对照对联的特点,将本文从体裁形式上加以分析,从而更好地感悟对联的特 点,突破难点,同时为下面的背诵课文打下基础。]
三、 自主学习,精读感悟
1、 自读全文,把全文正确、流利。同桌间、小组间互相读一读,评一评。
2、 研读上联。
(1) 认真默读,勾画重点词句,小组讨论:上联从哪方面赞美长城,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全班交流,师点拨引导,适时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民族自豪感
(时间) 巍峨的丰碑
(2)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上联,组内互评。
[先整体感知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为下文理解做准备。默读思考,有利于学生理解课文;有感情地朗读有助于学生从情感上体会民族自豪感,突出教学重点。]
四、 小结播放背景资料2:长城的传说
布置作业:搜集古迹上的对联
[播放长城的传说资料,既丰富了有关长城的资料,又从整体上感知了长城是如何建成的,对理解和背诵有一定的帮助。]
第二课时
一、 复习导入:作者用对联的形式赞美了万里长城,上联写了什么内容?
二、 精读细品,自主感悟
1、上联从时间起笔,点明了长城是经过几千年的艰苦劳动而完成的,盛赞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和坚强毅力。那么,下联又是怎样赞美长城的呢?(生默读思考:逐句理解每一句话的意思。小组讨论每一句话的内涵,每解一句,品一句,品一句,再解一句。全班交流。师适时点拨,引生领会每一句话的内涵,并适时板书:其中黑体字为本节课的新板书。)
上下两千年
上联 费移山之力
( 时间)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 壮丽的奇观
[逐句品悟,更有助于深入地理解语句的内涵]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下联,组内互评。
[有感情地朗读是本课的一个目标,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语气由舒缓到激昂,对断句及顿挫的适当指导,能更好地体悟作者的情感,以及民族自豪感。]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全诗的情感是统一的,我们学习课文必须把握全诗的基调。]
三、 背诵课文
1、 播放背景资料3
2、 生观看,结合课文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使学生从整体上对长城有一个更感性的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全文,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及其民族自豪感的表达,并为下面的背诵打基础。]
3、 再读全诗,试着背诵。自由背,同桌互背,小组背,展示背。多种方式练习背诵。
[由读到背,各种形式的练习,有利于完成本课的积累任务。]
4、播放背景资料4
生观看,说说自己的观看感受。
[播放此片,旨在唤起学生保护长城的意识。]
四、 拓展延伸
对联在许多古迹上都有,你愿意把你搜集到的古迹上的对联与大家分享吗?(生交流自己搜集到的古迹上对联。)
[激发学生诵读,积累古迹上对联的兴趣。]
板书设计
上下两千年
上 联 费移山之力
(时间) 巍峨的丰碑
长城赞 民族自豪感
纵横十万里
下 联 如玉带明珠
(空间) 壮丽的奇观
背景资料
1、幻灯片:对联,又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只有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的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于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2、纪录片:长城的传说
3、风光片:长城
4、幻灯片:长城的现状
教材简析
《长城》是第五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教材以“我国的世界遗产”为专题,引领学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长城作为引领学生开始中国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扇窗口,无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长城》是一篇知识性的写景文章。共有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这是远看长城;第二自然段,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这是近看长城;第三自然段,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第四自然段,总结全文,指出长城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赞美长城是“伟大的奇迹”。全文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气势雄伟,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抒发了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年龄阅历造成的理解力、知识面的深度与广度,及文本本身与现实在时空上距离,要让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较难。因此,观察、联想、赞美是教学的主线。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5、结合理解课文,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重点
图文结合,理解长城的气势雄伟和高大坚固,感悟课文的思想内容,激发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长城的特点与古人修筑长城所包含的智慧之间的'关系。
教法学法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体会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教法。在学法上采用的是“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议议等活动,激发学生积极地、主动地参与学习,运用“读、品、诵”的方法学习课文。
课前准备
1、收集与长城有关的资料、图片;预习课文,初步感知
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开门见山,激情导入
1、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报道: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中国的长城,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板书课题)
2、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对长城的认识。
3、补充资料:简介长城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细细地体会,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2、检查词语预习情况。
屏幕出示词语:
嘉峪关智慧凝结血汗
瞭望口屯兵垛子堡垒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高大坚固气魄雄伟
(指名单个学生读,齐读。)
3、指导写字。
4、概括主要内容,划分段落
(1)主要内容:描写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
(2)理清脉络
第一段(1):远看长城,概括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长”。
第二段(2):近看长城,具体地介绍长城,突出长城的“高大坚固”。
第三段(3):由长城展开联想,歌颂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
第四段(4):总结全文,赞美长城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的奇迹”。
5、说一说,长城,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预设生:美、长、高大坚固、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等。
总评:同样的长城,我们却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她感受她!
三、反复练读课文
四、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范文(精选四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十五篇)
十个数的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路旁的橡树教学设计范文(精选四篇)
我的叔叔于勒教学设计(十五篇)
十个数的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三个儿子的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小猴子下山教学设计模板
课文坐井观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雪地里的小画家公开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方案模板合集六篇
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范文
观潮教学设计范文三篇
大象教学设计课博士助手招募
S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百花园四教学设计
小学四年级我喜爱的动物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