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范文(精选三篇)

黄飞老师

  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1

  【教学理念】

  1、对故事主题的探寻。扣住“追求幸福”这一主题,以爱情为切入点,从相爱的原因、受到的阻挠、对爱的坚守等方面梳理出问题,层层深入,带领学生从整体上观照课文。话题比较有冲击力,有挑战性,能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2、对表达方法的探究。从文学理论的角度来阅读民间故事,结合具体的文本向学生介绍关于叙事和伏笔的文学知识,学生的感性经验借助专门的名词术语,形成了理性知识。给学生新的知识点,高于学生目前知识水平的知识点,对学生来说是个提升。

  3、穿插人物形象的品评。感受牛郎织女身上的真善美;理清老牛是促成者,王母是破坏者;分析民间故事中老牛和喜鹊意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教学准备】

  1、查找和积累有关课文教学的各种资料,正确解读文本,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

  2、制作教学课件。学生准备: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教学预设]

  一、成人热门话题导入课题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激发兴趣入手导入课文的学习。这也就是开发学生的生活资源为课程的学习服务的理念在支撑着教学预案的设计】

  问题抢答:中国的情人节是哪一天?

  1、老师为什么要向同学们问这样一个问题呢?大家揣摩一下老师的心

  看谁是老师的知音。师:情人节好啊!它可以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不再像牛郎织女那样“隔河相望”。

  2、板书课题:13、牛郎织女师生交谈中解题:同学们,你们从课题上能得到哪些信息,产生哪些联想?让你的大脑中产生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呢?

  3、(思考、讨论、交流)

  二、师生共同小结:

  课文以“牛郎织女”为题,明白揭示了故事主人公是“牛郎”与“织女”、故事人物的身份是与“牛”有关,与“织”相连,寓含了他们是劳动人民的范畴。

  三、初读清障,理清情节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画出文中的生字,新词。

  人物:牛郎老牛织女王母娘娘

  生字:嫂棚衰趁挣扎汹舔拽

  新词:嫂子牛棚衰老趁挣扎波涛汹涌

  2、自主识字,读写结合。

  小组合作探究,读准字音,巧记字形,书写生字。四人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A、互相指读生字,读准字音;

  B、根据字形特点巧记字形,交流评价各人的记忆要诀。

  C、分析生字的结构特点,说说生字书写中的要点和难点,尝试描红。教师巡视指导正音和书写。

  D、“嫂”是平舌音;“棚、挣、汹”是后鼻音,“舔、趁”是前鼻音,“拽、衰、趁、挣、扎”是翘舌音。

  1、轻声读课文,反复读新词,长句或难读、易读错的句子。对于读错的词句画出来小组研读或汇报老师解决。

  2、师生共同解决阅读中存在的问题,扫除阅读中的障碍,将课文读正确。

  四、粗读课文,理清故事的情节线索。问题引领,激发学生寻求故事的大概情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出来:同学们自读课文,动笔画出文中故事的情节发展草图或文字概括,在小组交流,向老师陈述。

  1、自读全文,思考故事的情节;

  2、汇报阅读成果,说说故事的梗概,要求用自己的话来陈述。

  五、课外细读课文,准备汇报刻画人物形象的词句和表达人物心情的重点词句。

  板书

  13、牛郎织女(爱情故事)叙事

  织女:心灵手巧伏笔

  追求幸福

  牛郎:勤劳善良

  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主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体会牛郎、织女及老牛之间的真挚情感以及对美好的生活的追求。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通读课文,从跌宕起伏的情节中感悟故事主人公的真挚情感。

  2、反复研读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激发对牛郎织女凄惨遭遇的同情和对象征破坏美好生活的专制者王母娘娘的憎恨。

  三、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整理有关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的资料,做好前期的阅读工作,为正确解读文本提供保证。

  四、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知道爸爸妈妈之间的感情属于哪一类?(根据学生的思考情况预设。)

  请选择:亲情

  友情

  爱情

  2、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导入:是呀,爱情是美好的,是人们孜孜以求的。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是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

  3、板书课题:牛郎织女

  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

  1、浏览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教师按课文出现的顺序引导学生说出人物并板书:

  哥哥

  嫂子

  牛郎

  老牛

  王母娘娘

  织女

  读准字音:嫂子的“嫂”(注音)

  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

  嫂子

  牛郎

  读课文第1自然段

  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的情感。

  (2)牛郎

  老牛

  读课文第2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牛郎对待老牛的词,并找出描述具体行动的句子来读一读。

  找出文中描写老牛对待牛郎的词,读出相应的句子。

  过渡:老牛对牛郎的好仅仅是“常常用温和的眼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吗?”

  故事的第一个转折在哪个自然段呢?(板书:舔

  教学“舔”字)

  自读自悟第3自然段,说说自己读后脑中出现的画面。(鼓励充分想像)

  老牛的这种行为在民间叫什么?(红娘

  牵红线

  牵线搭桥-----为什么叫搭桥呢?)

  (3)牛郎

  织女

  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

  初评牛郎织女。-------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

  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三、小结:

  是呀。如果世界上没有压迫,没有剥削该多好啊!那样,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就会是天长地久了。

  可是,事实是这样的吗?请同学继续关注牛郎织女一家的命运。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故事的内容

  二、感受人物形象

  1、自读课文1—6小节,思考:牛郎织女的牵手与哪些因素有关?圈画批注,写写感受。

  交流:

  老牛的撮合——“老牛跟他也很亲密……”让我们有一种错觉,老牛是他的亲人,亲人变成了媒人,撮合一对姻缘。第三小节

  牛郎——善良、心眼儿好(板书)

  (1)照看老牛很周到(总是,最好,最干净)——“也很亲密”牛郎对老牛好,把他看成自己的亲人。

  (2)身世反衬——不抱怨,不怀恨,吃苦耐劳。

  (3)坦白,诚实,不隐瞒。

  织女——勤劳

  善良:喜欢牛郎的心眼儿好,能吃苦。

  渴望自由和真正的幸福:天庭和人间比较:

  一样辛苦

  冷漠无情

  真情温暖

  禁锢身心

  自由

  对自由的渴望

  对真实的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勇敢:“决心”,意味着想了很多,想了些什么?可怕的责罚,天庭的冷漠和不自由,人间的真情和温暖在权衡。留在天庭,有锦衣玉食,没有真情和自由;人间,艰辛坎坷,但自由,有真情。冒着很大的风险,她应该知道后果,但全然不顾,因为自由、爱情实在是太动人了,“生命诚可贵,爱情、自由价更高。”

  (相机板书:善良、渴望自由和真情、勇敢)

  小结:牛郎的善良拉近了天上人间的距离,那么织女对自由和真情的渴望和她的勇敢就跨越了这条鸿沟,让一切变成可能。到这里,对两人是不是想说点什么?赞叹、钦佩、祝福

  2、分离——王母

  自读课文9—10,也可以联系上下文,感受王母形象。

  交流:冷酷自私、凶恶霸道、法力无边(恶人当道),大好姻缘就这么被硬生生地拆开了。

  读课文,说说此时想说点什么?(对王母的气愤、对牛郎织女的同情、祝福)

  还好,喜鹊知道了他们的渴望,前来帮忙。七夕佳节,中国情人节。是不是觉得比2月14日更浪漫?

  三、质疑,深化

  1、质疑

  2、相机出示“神话定义”(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歌颂了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美好的感情,表达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照定义说说看法。(不合情理之处不必深究,因为那是群众集体口头创作;情节曲折动人正是它吸引人之处;表达着对美好情感的追求,因为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人们身心都极不自由。)

  3、为什么要设计王母这个人物?(黑暗势力,封建社会的现实;反衬织女的勇敢,这段爱情的可贵。)

  4、为什么最后不在一起?斗争不过,只能表达渴望。

  (板书:想像基于现实。)

  5、补充,故事古而有之,许多文艺作品里都有表达,但是在不断地变化。

  大略地学习《迢迢牵牛星》《鹊桥仙》《天上的街市》,感受变化。

  6、小结:牛郎织女流传千古,表达着人们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无论社会怎样变迁,这是永恒不变的。

  牛郎织女的教学设计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心急如焚”、“霎时间”造句。

  4.观察夏夜的天空,找到天河、牛郎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教学重点和难点】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相关的投影片,影音文件;

  2.生字词小黑板;

  3.学生自己搜集的有关民间故事的资料;

  4.一张夏夜星空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当夜幕低垂,群星闪烁时,我们仰望天空,隐约中不难发现一条银色的天河,瞪大眼睛仔细看看,发现天河两边有两颗最亮的星星,这两颗星星就是“牛郎星”和“织女星”。民间早就有关于牛郎和织女的传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牛郎和织女的故事。

  二、了解作者资料。

  叶圣陶,又名叶绍钧,江苏省苏州人,著名作家,教育家,叶圣陶的童话集《稻草人》和《古代英雄的石像》在我国现代儿童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着重强调“酿”的读音;“妻”的书写笔顺;知道“挨”是多音字并分别组词。

  四、理清文章脉络,理解文意。

  1.请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全文,试着给课文分段。

  2.学生汇报。

  课文按时间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到“那该多好呢”):牛郎的身世,他精心养牛,和牛建立了亲密关系。

  第二部分(“一年一年过去”到“这就算安了个家”):讲哥嫂只给了牛郎老牛、破车,便把他赶出家门。

  第三部分(“一天晚上”到结束):牛郎在老牛的帮助下,认识织女,二人结为夫妻。

  3.再读课文,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

  学生甲:牛郎是怎样的孩子?

  学生乙:牛郎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

  学生丙: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

  学生丁: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生活的?

  五、请同学们围绕着自己不理解或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自学。

  (一)小组内交流。

  (二)全班汇报。

  1.牛郎是个怎样的孩子?他的童年生活是怎样度过的?

  (1)学生甲:牛郎从小无父无母,与哥嫂一起生活,哥嫂对他不好,吃的是剩饭,穿的是破衣,住的是牛棚……他生活条件差,孤苦伶仃,无依无靠。

  (2)学生乙:他的童年没有乐趣,哥哥嫂子变本加厉地让小牛郎天天干活,放牛。这个年龄应该无忧无虑地上学,而他却天天放牛,他的哥哥嫂子太狠心了。

  (3)学生丙:我认为牛郎的生活还是有乐趣的,他的乐趣就是和牛在一起。但通过“两下一比较”,他也乐得跟牛一块儿出去,一块儿睡。说明哥嫂待他不好。

  (4)学生丁:牛郎的童年是与牛在一起的。通过他对牛照看得那样周到,简直就是把它当作人来看待的,说明牛郎是个心地善良的孩子。他对牛很好,无论是春夏秋冬,每天都让牛吃好的、住好的、过舒服,他不停地干活,说明他是勤劳的孩子。

  2.长大后,他又是怎样生活的呢?

  (1)学生甲:长大后,他在哥嫂家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但是干活却更多、更重、更累了。

  (2)学生乙:哥嫂怕他分遗产,于是不给他分文,把他赶出了家。牛郎勇敢地离开了家,开始寻找自己新的生活。

  (3)学生丙:牛郎自己的新生活是靠每天辛勤的劳动得来的,从无到有,我想他一定吃了不少苦。

  (4)老师追问:他会受哪些苦呢?(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进行想象。)

  (5)学生丁:牛郎的生活中仍缺少不了这头牛,是他们共同的努力劳动,才有了一间茅屋,一块地,才会安了家。

  (6)老师追问:从中你懂得了什么?(幸福美好的生活是靠辛勤的劳动换来的。)

  3.他是怎样和织女走到一起的?

  (1)学生甲:老牛向他透露了织女下凡的消息,引导牛郎找到了织女。

  (2)学生乙:牛郎的高尚品格感动了织女,也是使他们走到一起的原因。文中写道“姑娘听他说,听得出了神,又同情地,又爱惜地,就把自己的情形完全告诉他了。”织女听出了神,同情牛郎悲惨的遭遇,是牛郎勇敢离开家追求新生活和用辛勤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品质打动了织女的心,对他产生了爱慕之心。

  (3)学生丙:织女是王母娘娘身边织锦最好的外孙女,王母娘娘只让她们干活,织女厌倦了这种生活,她勇敢地摆脱了受压迫的生活,和牛郎走到了一起。

  六、你喜欢他们吗?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的部分读一读。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试着把故事讲给家长听。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导入新课。

  1.说说牛郎是怎样与老牛相处的。

  2.说说牛郎跟织女是如何认识的。

  二、指导精读,复述故事。

  1.师:牛郎织女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谁愿意来做故事大王,还可以带上你的图片呢!

  2.指名上台讲故事。

  3.补充提示:他讲出了这个民间故事的特点了吗?谁来给他补充。

  4.阅读相关小节,出示思考题:

  (1)牛郎有什么特点?

  (2)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勾画出来。

  (3)该用什么语气来表述?

  5.请小导游出示图片和影音文件,请同学们感受这些特点。

  6.指导朗读: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吧。

  7.指导说话:现在,谁愿意做个故事大王,来为我们有条有理地介绍一下这个情节。

  三、出示要求,丰富情节。

  1.师:课文有些情节比较简略,你能把它们说得具体点吗?

  2.出示句子1:牛郎常常把看见的、听见的事告诉老牛。

  3.问:想一想,牛郎会把什么事情告诉老牛呢?

  (引导学生想象牛郎的心里话,从中体会牛郎和老牛之间的亲密关系。)

  4.出示句子2:仙女们商量着瞒着王母娘娘去人间看看。

  5.问:仙女们会怎样商量呢?(引导学生想象仙女们的话,从中感悟仙女们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

  6.在交流的基础上,把想象到的内容演一演。

  四、拓展练习,体会民间故事的创作方法。

  课文中有很多不可思议的地方,比如,老牛突然说话了,他知道织女何时会下凡。你在课外读到哪些民间故事也有这样不可思议的情节,与同学交流。

  结合交流的内容,老师总结民间故事的特点(出示课件):

  1.时代久远,往往伴随着人类的成长历程而经久不衰。

  2.口头传播,民间故事大都以口头形式传播。

  3.情节夸张、充满幻想,大都表现了人们的良好愿望。

  4.多采用象征形式,内容往往包含着超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

  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一样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

  板书设计:

  8.牛郎织女(一)

  老牛(善解人意)

  牛郎(心眼好、能吃苦)

  织女(心地善良、向往自由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