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人人读通课文,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2、抓住课文中的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了解课文中这块琥珀的形成过程;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理解琥珀形成的过程和必须具备的条件。
教学难点:通过品词品句,体会文章中语言的生动性及准确性。
教学准备:ppt
教学课时: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故事引入(PPT琥珀的发现)
2、简介琥珀
(1)谈一谈,你对琥珀有什么样的了解
(2)欣赏琥珀图片(PPT)?
3、板书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一)轻声自由的读课文
1、出示要求(PPT)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找出描写琥珀样子的句子,读一读。
2、汇报交流
(1)指名读句子,了解琥珀的样子。
(2)齐读句子,说一说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
3、过渡:了解了琥珀的样子,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快速读课文
1、出示要求(PPT)
(1)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找出课文哪几个自然段介绍了琥珀的形成?
2、汇报交流
三、精读课文,深入探究
(一)学习琥珀形成的部分(1—12自然段)
1、思考交流:
(1)奇异的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2)完成练习:
①因为有了( ),有了( ),有了( ),有了(),所以形成了奇异的松脂球。
②如果没有(),没有( ),松脂球就不会形成化石(奇异的琥珀)。
(3)全班汇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讨论:
(1)奇异的琥珀形成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2)奇异的琥珀形成的必要条件是什么?
(3)你认为这是一块怎样的琥珀?
3、过渡:这是一块多么奇异的琥珀啊!(PPT出示图片)
(二)品词品句
1、从这块琥珀里你看见了什么?(苍蝇和蜘蛛)
2、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觉得这是一只怎样的小苍蝇和一只怎样的蜘蛛?
3、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的?
4、谁来读一读,看看你能不能把这只一万多年前的小苍蝇和小蜘蛛读得活灵活现?
5、过渡:课文中这样的词句还有很多,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并体会。
(1)PPT出示学习小贴示
我读到第段时,我觉得这个句子(或词)写得好,因为我从中知道(或体会)了 。
(2)请大家感情读课文,根据学习小贴示自读自悟
(3)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
1、谈一谈你在这节课上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你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你对这块琥珀的认识吗?
五、布置作业
1、了解作者。
2、搜集有关琥珀、化石的资料。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
2、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3、学习在默读中理解内容:默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了解琥珀形成过程,发展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你们知道什么是琥珀吗?
(琥珀是古代松树脂的化石,可以做琥珀胶和各种漆,也可入药或做装饰品。)
2、补充化石资料,并出示:
化石是埋藏在地层里的古代生物的遗物。生物死后,如果遗体恰好被泥沙掩埋,与空气隔绝,腐烂会放慢。泥沙空隙中有缓慢流动的地下水,水流会逐渐渗进生物的遗体。如果水流带进来的矿物质在生物体腐烂之前替代原有的有机物质,就能成为化石。硬体物质像贝壳、牙齿、骨骼不易腐烂,形成化石的可能性比较大;植物的叶子不容易溶解,在高温下能够炭化而成为化石;蜘蛛、苍蝇等除非特殊条件,不然很难成为化石。
3、默读,说说化石形成的基本过程。
4、说说化石形成的条件:
A、与空气隔绝;
B、腐烂前矿物质替代有机物质;
C、高温。
5、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语“拂拭、黏稠”的意思。
(2)读通课文,思考:
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它又是怎样形成的?
2、交流
(1)看图,默读最后一节,思考:
文中这块琥珀有什么特点?(透明、完好)用“——”划出相关句子。
(2)这是现实存在着的。作者由于观察得非常仔细,因此,才能描述得如此具体。齐读相关句子。
(3)这一节中有个词语“推测”,它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已经知道的事情来想象不知道的事情)。
(4)再次默读最后一节,思考:人们推测什么呢?
3、引读最后一节。
三、研读课文,推敲故事的合理性
1、了解故事。默读1-12节,完成并交流《阅读新体验》3。
(1)读读这段话,想想琥珀是怎样形成的?
(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
(2)这段话共有几句?在书上找出与句子相对应的.小节。用“/”表示。
2、推敲基本情节的合理性。
这三部分也就是作者根据琥珀化石推理出来的琥珀形成的三个阶段,你觉得这样的推测合理吗?说说理由。
(1)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油。
请同学们找找看,文中有几处是描写太阳的,各是怎样写的,气温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太阳暖暖地照着
②太阳照得火热
③晌午的太阳光热辣辣地照射着整个树林。
气温变得越来越热,从“暖暖”“火热”“热辣辣”可以看出来。只有天热,松树才会滴下松脂油。
(2)松脂油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
松脂油怎么会恰巧滴在苍蝇和蜘蛛上的呢?
作者对这一内容展开了合情合理的想象,而且生动有趣地加以描述。现在请大家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的内容,看看,哪些地方写得好,好在哪里。
①“展开”“飞舞”“穿过”“飞进”这几个词,把小苍蝇的快乐劲儿写出来了。
“伸”“掸”“拂拭”等词,写出了小苍蝇丧失了警惕
②作者把蜘蛛写活了,“慢慢地”“小心地”,简直是鬼鬼祟祟,偷偷摸摸。
③前三个小节衔接得非常紧,太阳暖,苍蝇才会出来飞,闻到香,才会飞进松树林,飞累了,想歇会儿,它歇了,蜘蛛乘机想吃掉它。
④“这两个家伙,一个想美美地歇歇,一个想饱餐一顿,哪能想到大祸就要临头!真实“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啊!
⑤“刚好”这个词用得好,说明事情发生得太巧了。
⑥“小苍蝇不能掸翅膀了,蜘蛛也不再想什么美餐了”,这句话很幽默,这两个家伙太可怜。
(3)松脂继续滴下来
一滴松脂能形成松脂球吗?
(如果就那么一滴,俩家伙拼命挣扎,说不定还能挣扎出来。如果不重重包裹也许无法形成球,球太小了,也许经不起几千年几万年时间的腐化、风化。)
(4)时间漫长,泥土埋没
出示句子: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过去了。
又是几千年过去了……
(说明时间长)
陆地渐渐沉下去,海水渐渐漫上来,逼近那古老的森林。有一天,水把森林淹没了。树慢慢地腐烂了,剩下的只有那些松脂球,埋没在泥沙下面。
(说明地壳发生过变化,水把森林淹没了,树腐烂了,松脂球被淹没了。)
3、再读课文,重温琥珀化石形成的过程。
思考:为什么作者推测的故事无懈可击?(仔细观察;想象要有依据)
四、总结复习
1、齐读全文。
2、思考:为什么称之为“奇异的琥珀”?
(琥珀完好透明、松脂刚好落在苍蝇和蜘蛛上、时间漫长、地壳变动、偶然发现等)
3、完成练习:
按下列词语的先后顺序练习背诵课文最后一节。
看见 想象 推测 知道
五、拓展练习
课文中蜘蛛吃苍蝇的故事是根据琥珀中有一只蜘蛛和一只苍蝇想象出来的,请你也发挥想象,说说在那个炎热的晌午,蜘蛛为什么要爬向这只苍蝇呢?把你想象的内容写出来。
板书:
16奇异的琥珀
形成松脂球――埋入泥沙――变为化石
(地壳变化)(时间漫长)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年级语文下册小虾的教学设计
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设计2篇
第九册夕照观潮教学设计范文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三年级语文下册小虾的教学设计
啄木鸟和大树教学设计2篇
第九册夕照观潮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设计
最美的美束教学设计
小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设计
汤匙变磁铁教学设计
精选教学设计方案合集八篇
六年级数学下册正比例的教学设计(通用五篇)
落叶教学设计
“地球爷爷的手”教学设计
数学笔算不退位减练习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文言文两则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