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技巧训练5种方法是什么

李盛老师

朗读技巧训练5种方法

1、选择背景音乐

其次,我们要选择好背景音乐,因为音乐能或多或少地掩盖掉一些你朗读的瑕疵,还能更快地将观众带入进情景之中。

2、了解并分析作品

你需要对选择的作文有较全面的理解和分析,包括背景、含义等等。并且要多多练习。

在把握逻辑性关系时,还要注意作者的”隐藏语言“即”挖掘潜台词“。

像鲁迅的作品很多都是影射讽刺的,所以朗读者往往会在一些看似没什么实际实在暗喻的句子上大力渲染,观众也会觉得不对劲,回过神来时知道你的意思,于是就会生出敬佩之情。

3、抑扬顿挫

朗读需要注意句群之间的关系,如并列、递进、因果转折等,注意从虚词上入手。像“但”“可是”之类的后面的一般语调上扬,显示激情高昂,”的“”地“之类的虚词一般要轻读。

4、停连

停连其实就是停顿,可以说它是有声语言表达中的标点符号。一方面,在适当的地方利用停连,可以帮助听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思想内容。另一方面,它也是朗读者生理上的需要,像你需要换气,咽口水之类的。

停连可以分为语法停联和强调停连两类.看你自己决定。

一是落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长,句尾声音顺势而落,。这种停顿多用在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讲完之后,基本上是原文的句号、问号、感叹号处。

二是扬停:即停顿时间相对较短,停之前声音稍上扬或持平,一听便知是才说了半句话,还有下文。多用在分号、逗号、顿号处。

三是直连:即顺势而下,连接迅速,不露连接的痕迹。多用于内容联系紧密,持续抒发感情的地方。一般与扬停配合使用。

四是曲连:即在连接处有一定空隙,但又连环相接。多用于既要连接,又要有所区分处,常与落停配合使用。

5、注意修辞方法

像排比,便是作者加强语气增加气势的一种写作手法,你当然要读出它或激动或愤怒或悲伤的感情。此时你需要有重音。那么如何表现重音呢?

一是加强音量。二是拖长音节。三是重音轻读。有时用减轻音量的方法,将重音低沉地轻轻吐出,效果反而会更好。一般在表达极为复杂而细腻的感情时,多用这种方法。

四是停顿强调。在要强调的词后面做一短暂的停顿。

该介绍的方法差不多都介绍完了,那么就来一些常见的小知识吧。

语势指朗读时声音升降平曲、高低起伏的变化形式,它是通过控制声带的松紧来实现的。语调由平升高,高亢激昂,称为“扬”,语调先平后降,低沉持重,成为“抑”;语调缺少变化,平缓舒展,称为“平”;语调升降频繁,起伏不定,称为“曲”也就是抑扬顿挫了。

朗读速度的转换

朗读任何一篇文章,都不能自始自终采用一成不变的速度。朗读者要根据作者的感情的起伏和事物的发展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朗读速度。这种在朗读过程中实现朗读速度的转换是取得朗读成功的重要一环。

练习:

华盛顿是美国第一任总统。是他领导美国人民为了自由为了独立浴血奋战,赶走了统治者。

华盛顿是个伟人,但并非后来人所想象的,他专做伟大的事,把不伟大的事留给不伟大的人去做。实际上,他若在你面前,你会觉得他普通得就和你一样,一样的诚实、一样的热情、一样的与人为善。

一天,他身穿没膝的大衣,独自走出营房。它所遇到的士兵,没一个认出他。在一处,他看到一个下士领着手下的士兵筑街垒。

“加油!”那个下士对抬着巨大水泥块的士兵们喊着:“一、二,加油!”但是,那下士自己的双手连石块都不碰一下。因为石块很重,士兵们一直没能把它放到位置上。下士又喊:“一、二,加油!”但是士兵们还是不能把石块放到位置上。他们的力气几乎用尽,石块就要滚落下来。

这时,华盛顿已经疾步跑到跟前,用他强劲的臂膀,顶住石块。这一援助很及时,石块终于放到了位置上。士兵们转过身,拥抱华盛顿,表示感谢。

“你为什么光喊加油而把手插在衣袋里呢?”华盛顿问那下士。

“你问我?难道你看不出我是这里的下士吗?”

“哦,这倒是!”华盛顿说着,解开大衣纽扣,向这位鼻孔朝天,背着双手的下士露出他的军装。“按衣服看,我就是上将。不过,下次再抬重东西时,你就叫上我!”

可以想象,那位下士看到站在自己面前的是华盛顿本人,是多么羞愧,但至此他也才真正懂得:伟人之所以伟大,就在于他绝不做逼人尊重的人所作出的那种倒人胃口的蠢事。

朗诵者脸皮要厚

之所以用“脸皮要厚”这样的话来描述朗诵初学者的心理准备,是为了便于理解。

我们不是职业的语言工作者,不是演员,即没有经过专门的朗诵训练,也没有经历过舞台心理和观众心理适应的训练,朗诵只是我们丰富业余生活或者职业技能多样化的需要(比如语文教学),平时,如果只要求朗读,一般不会有心理上的顾虑,因为受众多是我们的“下属层”:比如,学生,儿女,充其量是“平级”:比如同学、同事。同时,面对那样的对象,朗读的目的又非常明确,听者不会认为你在“表演”,并因此给予充分的认可和支持,这是诵读的一个必要的环境保证,在这样的环境下朗读,没有压迫感和忌惮。

而在语音室朗诵则有很大的不同:一是这属于“表演”性质了,不再仅仅是读,而是诵。“表演”区别于日常表现有一个本质的不同,就是要把平时不轻易表现出来和以分散形式出现的情绪表达,情感表达,语气运用及发声形式集中地表现出来。这往往会使别人“大吃一惊”,特别是不从事语言专业的人的家庭和朋友更是如此。我们可以设想,一个职业的播音员,无论他在什么地方,即使他用特别职业的语言表达,他周围的人不会诧异,因为,在他们的眼里,“他”原本就是“干这个的”,很自然。我们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会莫名其妙地感受到周围的压力和目光的存在,即使没有人看着你。这是心理作用使然,是经验给我们的“教训”的很自然的反应。虽然很自然,但我们必须克服掉,否则,诵者很难放松地在一种没有杂念的状态下诵读作品。我时常就有这样的经历:当我周围没有一个人的时候,读得特别地投入,特别到位,但中间突然有人进来(有思想准备),我不能停止,但我已经在想:她会不会看着我笑呢?那时,我自己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开始紧张,情绪立即变得不合时宜地收敛,整个文章的诵读前后不统一,情绪不连贯,感情不到位——诵读失败。但有时,我也抱着“豁出去”了的心态,并不在意是否有家人在场,继续按照“既定方针”读下去,诵读的效果很好,事实上也没有谁讥笑我。

还有一个现象也值得我们注意,很多朋友很胆怯,或因为羞涩或因为对自己的朗诵水平持怀疑态度或忌惮听众有不好的评论,往往顾虑比较多,反映在朗诵过程中就是紧张,声带发紧,呼吸节奏变化不均匀,急于读完,急于听到听众的肯定的评价。记得我自己第一次读的时候也是这样,只是我掩饰得比较好,紧张倒是没表现出来,但当时急于要把一篇文章读完,感觉上象是遭到观众起哄的舞台上的小丑,希望快快读完,好下场。下场了,又很想得到评论,最好是表扬多多。

在语音室里,有各种各样的诵者,有的水平高些,有些水平低些,风格廻异,这种相对差异与不同永远是存在的。我们需要做的,只有认真准备,全心投入。其它不必旁骛。这一点,我特别赞赏港台歌星,你看他们,不管水平多差,在舞台上都是全情投入的,即便最后结果不好,演出的时候根本不想那么多。更何况,即使是专业的,职业的语言工作者,在他们对作品的处理上仍然有很多的形式和值得商榷的地方,更别说我们这些业余的了。我说我们得有“革命的大无畏精神”,谁怕谁?反正你也看不到我,你说你比我强,那也未必呢,说不定就有“某一点”我比你强呢。朗诵一旦开始,就必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必须有点阿Q精神。谦虚要放在朗诵之后,等你下了场,你必须谦虚,因为,没有人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好,更不要说我们还远没有到“好”,但我读的时候,任何“骚扰”我一概不理。

我经常这样对自己说,嘿嘿,我就是脸皮厚,你说吧,我不是没听(看)到嘛,等我听(看)到时,我已经表演完了,嘿嘿!

脸皮厚,就是无所顾忌;脸皮厚,就是尽量地抛却杂念;脸皮厚其实就是加强对异议甚至讥笑诋毁的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