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1
《苏武传》
[学习目标]
1、了解班固和《汉书》的相关知识。
2、朗读断句,讲述课文故事梗概。
3、积累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4、学习苏武的英雄气概,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重点】积累和归纳整理文言常见的字词和句式。
【学习难点】引导学生学习本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学习方法】诵读法、比较法、合作探究
【教学课时】3课时
[预习自测]
1、写出下面汉字的拼音
厩()且()鞮()侯单()于缑()王昆()邪()浞()野()侯阏()氏()左伊秩訾()旃()羝()去()辇()雍()棫()阳宫斧钺()汤镬()
2、注意断句:
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于)匈奴中。
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3、文学常识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体,史,记叙了自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290年的史实。《汉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全书有十二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死后由他的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二十四史”是指由《史记》至《明史》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它的前四史是、、和。
班固,东汉的、,《汉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体例,是继《史记》之后又一部历史与文学巨著。文学,司马迁与班固并称。班固又是东汉最的的辞赋家,是他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4、分组整理文言常见字词。(见资料)
[质疑探究]
(一)本文在刻画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上,用什么写作方法?
1.学生讨论:文章如何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的?
【参考答案】为了表现苏武的性格、气节及始终不渝的爱国精神,文章在记“行”时又着力于环境及细节的描写。苏武出使匈奴,因突发事变,被扣幽禁。在他的周围,有操生杀予夺之权的单于和卫律的屠刀,有贪生怕死的副使张胜的屈降,有曾为同事、朋友的李陵的声泪俱下的劝降。而冰天雪地廪食不至的北海牧羊,苏武更是被置之死地。这些典型环境,把苏武这个人物推到了矛盾斗争的风口浪尖上,让人物一展风采。
作者又通过一些细节描写,表现了苏武不屈的民族气节。如苏武自刺一节,被置于地坎温火之上,“蹈背出血,气绝复苏”,充满悲壮色彩。而周围人的反应是“卫律惊,自抱持武”“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这一惊、一哭、一壮的细节描写充分衬托出苏武的铮铮铁骨及高尚情操。又如写苏武被幽禁在大窖中,“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流放北海,“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等。文章语言千锤百炼,俭省精净,刻画人物入骨三分,将史家笔法与文学语言较好地结合起来。
2.学生讨论:文章并不具体描述苏武的每一事迹,而是有详有略,比如文章对卫律和李陵劝降的部分就描写得特别详细,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处理,用意是什么?
【参考答案】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是最能表现苏武的气节的,所谓“真金不怕火炼”,面对威逼利诱,面对死亡威胁,多少所谓的英雄好汉都经受不住考验而变节投降,唯有苏武始终信念如磐石般坚定,宁死不屈,忠贞不渝。
3.学生仔细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这部分内容。
①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
②学生分别总结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再次感受苏武的人格魅力。(分组讨论、探究)
卫律:傲慢自大、阴险狡诈,是个_求荣的小人。
李陵:李陵和卫律不一样,他不是彻底的_之人。他对汉朝还有感情,对自己叛国的行为也深感羞愧,但他意志不够坚定,对国家不够忠诚,因为一己之私背叛祖国而投靠匈奴,而后又后悔不已,说明这个人物的懦弱和意志的不坚定。
4.文章里个性鲜明的各种人物对苏武也起了对比映衬的作用,请同学们把文章里各种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一个对比,看看他们的映衬分别凸现了苏武怎样的性格特征。
(1)张胜:糊涂地帮助了缑王的谋反,事情败露后又经受不住考验,叛变投降。
苏武:清醒地认识到使节行为不当会引起两国纷争,欲以死息祸;面对匈奴的劝降始终保持着可贵的民族气节。
(2)卫律:_求荣,阴险狡诈,气焰嚣张,不可一世
苏武:为国效命,忠贞不二,不卑不亢一身正气,光明磊落
(3)李陵:为一己之私而叛国,懦弱,意志不坚,矛盾,痛苦
苏武:以国家的利益为先,忠贞不渝,坚韧不拔,无怨无悔
5.学生初步总结苏武的人物性格。
忠君爱国、威武不屈、贫贱不移、忠贞不渝、坚韧不拔(答案不限)
6.教师小结:
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魅力,千古流芳!
(二)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
1.从环境及细节描写入手,深入挖掘人物的性格特征。
2.详略得当的情节安排。
3.用个性化的语言表现人物。(前面的总结中已经谈及)
4.次要人物的对比、衬托。
三、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重点分析了各种人物特别是传主的性格特征,我们为这样一个有血有肉、不卑不亢、忠贞不渝的苏武而深深感动。同时我们还点出了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环境及细节描写、详略得当的情节、个性化的人物语言、次要人物的对比映衬。
四、课后作业;
试结合课文和李陵作《答苏武书》,谈谈你对苏武这一历史人物的认识。
[瞭望高考]
(2011年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严祺先文集序归庄
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其诗亦怪怪奇奇,独辟门户,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曰《上宰相书》、《读书城南诗》是也。岂非以其汲汲于求知干进,志在利禄乎?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今天下多文人矣,身在草莽,而通姓名于大人先生,且朝作一文,暮镌于梓,往往成巨帙,干谒贵人及结纳知名之士,则挟以为贽,如此,文虽佳,俗矣。吾读严子祺先之文,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无锡自顾端文、高忠宪两先生讲道东林,远绍绝学,流风未远。严子生于其乡,诵遗书,沐馀教,被服儒者,邃于经学。平日重名节,慎行藏,视世之名位利禄,若将浼①焉。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为迂者。韩子尝言:“人笑之,则心以为喜。”夫人之笑韩子者,特以其文辞为流俗所笑,犹杰然为一代儒宗;若立言之旨为流俗所笑,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虽然,使韩子而居今之世,其立言之旨,当亦如严子之迂,必不至有上宰相之书、城南之诗,取讥于大儒矣。严子之文,余所见止数十篇,论理论事,明快严峭,恂恂儒者而笔能_,文辞之工如此!然吾以为文辞之工,今世文人之不免于俗者,亦或能之;其所以矫然拔俗,乃在立言之旨,世所共笑为迂者也。夫世共笑为迂,余独不以为迂,而欣赏叹诧,则余亦迂甚矣哉!
(选自《陶庄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新1版)
[注]①浼(měi):玷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考亭先生尝病其俗病:批评
B.深叹其能矫然拔俗也拔:拔除
C.远绍绝学,流风未远绍:继承
D.不又加于古人一等乎加:超过
答案【B】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与“其诗亦怪怪奇奇”的“其”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则或咎其欲出者
B.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吾令人望其气,皆为_,成五采
D.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C】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A.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B.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C.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D.感愤郁塞/触事而发故/其文立言之旨/多今人之笑者为迂者
答案【A】
8.结合文意,请你谈谈作者对严祺先的文章“欣赏叹诧”的原因。(4分)
答:因为严祺先的文章:①命意立论,卓尔不群,不被世间平庸的人所理解而受到讥笑;②说理叙事,明白晓畅,严峻犀利。(只答“恂恂儒者而笔能_”或“文辞之工如此”也可)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韩文公之文,起八代之衰。(3分)
译文:韩文公的文章,振起了八个朝代以来的衰颓(文风)。
(2)故吾尝谓文章之事,未论其他,必先去其俗而后可。(5分)
译文:所以我曾经说,写文章的事情,不说别的,必须首先去除它的俗气才行。
(3)则余亦迂甚矣哉!(2分)
译文:那么我也迂腐得厉害啦!
[课后延伸]
(一)关于苏武
苏武年轻时凭著父苏建的庇荫,与兄苏嘉、弟苏贤皆为郎,后升为栘中厩监。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多次派使节互相侦察。匈奴扣留了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批人,汉朝也扣留匈奴使节以相抵。
(苏武出使匈奴略)
昭帝始元六年(前81年)春,苏武回到长安。昭帝下令苏武带一份祭品拜谒武帝园庙。官拜典属国,俸禄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官田二顷,住宅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都官拜中郎,赐丝绸各二百匹。其余六人因年老而返乡,各赐钱十万,终身免徭役。
上官谋反昭帝始元七年(前80年),左将军上官桀、骠骑将军上官安父子与御史大夫桑弘羊、燕王刘旦、鄂邑公主谋反,苏武之子苏元因参与阴谋,而被处死。
起初,上官桀、上官安与大司马大将军霍光争权。上官桀父子屡次记下霍光的过失交给燕王刘旦,使刘旦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说苏武出使匈奴二十年不肯降。但回到汉朝后,只为典属国。然而霍光属下长史并无功劳,却被升为搜粟都尉,霍光专权放肆。直到刘旦等人被处死,追查同谋者。苏武与上官桀、桑弘羊有旧,燕王又因苏武功高而官小数次上书,其子又参与谋反。廷尉上书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奏章搁置,只将苏武免官。
宣帝时期昭帝元平元年(前74年),宣帝即位。宣帝赐爵苏武关内侯,食邑三百户。后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通悉典章制度、出使持节不降。于是宣帝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宣召,多次进见。拜右曹典属国。因苏武是德高望重的老臣,只令他每月的初一和十五日入朝,尊称为“祭酒”。苏武把所得赏赐,全部施送给弟弟和过去的邻里朋友,家中不留一点财物。恭哀皇后父平恩侯许广汉、宣帝舅平昌侯王无故和乐昌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
此时苏武年事已高,宣帝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苏武透过平恩侯许广汉向宣帝陈述:“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宣帝许之。后苏通国随汉使回汉朝,宣帝命其为郎。又让苏贤之子做了右曹。
苏武活到八十余岁,宣帝神爵二年(前60年)去世。
苏武牧羊歌曲的歌词据说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北京一位中学教师所撰写。
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夜在塞上时听笳声,入耳痛心酸。
苏武留胡节不辱。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望儿归,红妆守空帷。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大节定不亏。能使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2
《苏轼石钟山记》
[课文说明]
此文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 年6月),是苏轼由黄州贬所调往汝州途经江西时所作,当时,苏轼已经47岁,仕途之路几经波折。文中寥寥数语对环境描绘得诡谲阴森,正与《后赤壁赋》与神人相遇幻境的神秘空旷相谐,正是这些不经意的点滴记录却让我们感受到他心灵的颤动和气息。
这篇特别的游记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执著的赤子情怀,而这只属于精神无比丰厚的人。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四川眉山人 ,北宋思想家和文学家。“三苏”:苏洵(父)苏轼 苏辙(子名与车有关)“唐宋八大家”:韩愈、王安石、柳宗元 欧阳修、“三苏”、曾巩。他是中国文人用儒佛道三家构筑精神世界的典型代表,他的一生最能体现“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人生信条,在政治改革中既不同意新派的么某些做法,也不同意老派的观点,结果“如风箱中的老鼠两头受气”一贬再贬。创豪放一派词风,与辛弃疾合称“苏辛”。
《石钟山记》教案
一、导入:俗话也说:“眼见为实”,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韦斯克博士却用事实证明了“眼见”也出错。他进行过一项有趣的研究:他给参加减肥夏令营的青少年,每人发了一个杯子,用来倒橙汁喝。所发的杯子容量相等,却有高有矮,高的高度是矮的两倍。结果发现,青少年用矮杯子的人多出用高杯子的,可见对一件事情的认识是必须不仅要眼见还要亲自考察研究,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今天苏轼也为我们提供了这样一个范例。(板书课题)
二、简介作者
三、先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扫除生字词障碍以及停顿。
四、课文分为三段,逐段研习。
(一)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以为:认为
临:接
微风鼓浪:鼓,激荡
常:一直,时间副词
钟磬:(磬,qìng,古乐器名,曲尺状平面体,上有空,系在架上巧计发声。用玉或石头制成。 偏义复词:偏在“钟”)
访:探寻
双石:两块石壁
腾:传扬
徐:慢慢
歇:消失
1、指导朗读第一段
我觉得得重视诵读,这一段整散结合读起来很有韵致。(我喜欢把散文也按读诗的语调来读,有点唱的意味)
“下临深潭,微风鼓浪,水石相搏,声如洪钟。”“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馀韵徐歇”每句最后的字,四声基本都全了,读起来很有顿挫感,“胡”还是轻声。
还须注意,作者质疑的反问句也要读出反问语气!
2、质疑。
(1)石钟山的地理位置(背答)
a原话:《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焉。”
(2)文章一开始讲“《水经》云:“‘彭蠡之口有石钟山’”。为什么作者不直接讲出来位置,而要引用《水经》中的话?是不是多余的。
(自圆其说即可)
(3)对石钟山命名的缘由有哪两种解释?提出这两种解释的人各持什么依据?人们对此持何种态度?作者对这两种解释提出质疑的理由是什么?
a依据事实
b人们的态度
c质疑理由
郦说
a下临深潭, 微风鼓浪, 水石相搏, 声如洪钟。
b人常疑之
c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李说
a得双石于潭上, 扣而聆之, 南声函胡, 北音清越
b余尤疑之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而此独以钟名,何哉?
(3)齐背第一段。
二、研度读第二段
(一) 1、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舟:名作状,
适:去(“之”、“诣”也有到……去的意思)
因:因此
元封:年号,六月丁丑,阴历六月初九日 古人用干支纪日
固:通“姑”,姑且
莫:“暮”的本字
独:副,仅搏:击
且……且……:也……也……
有大石当中流:(当,dāng)有块大石头在水流中间。
察:细看
浅深:同义复词,偏在深
涵澹:形容水波荡漾
澎湃:形容波浪冲刷
与风水相吞吐:相,指示性副词,代风水。
汝识之乎:(识zhì,这里结合上下文的意思,应释为“知道”。)
因笑谓:因,副,于是
古之人不余欺也:就是古之人不欺余,在否定句中,人称代词作宾语前置。条件:一是否定句或疑问句,二是代词作宾语。
2、指导诵读:
“余固笑而不答”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读(作者为什么笑?笑寺僧和小童,也笑李渤) ;那段景物描写也要读出作者恐怖惊惧的心理,有如临其境感。作者“因笑谓迈曰……”想想该怎样读出感情?(愉快自得的笑,反映出探得山名由来的兴奋和自豪)
(二)探疑
1、作者何年何月何由和谁一起探寻石钟山的?
用原文的话回答: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因得观所谓“石钟”者。(板书背诵要点)
2、在真正去之前,庙里小童沿用李渤之发做了演示(为什么要插这一笔?答曰:以讹传讹,可叹李渤谬论流毒之广。)
文中哪几句话: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空空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3、因为作者固笑而不信,所以亲自考察。考察中作者见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用原文回答)
看到: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
听到: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
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这是水上的声音) (噌吰如钟鼓不绝:鼓,《说文解字》中“鼓”除了名词义项即所敲之鼓外,还有动词的义项即以手击鼓之意,引申为“敲击”。而“噌吰”课本中的解释是形容钟声宏亮,所以“如钟鼓不绝”中的鼓应为动词,译为像敲击钟的声音响个不停。)
作者的心情怎样:余方心动欲还
( 动:惊。害怕、恐惧,精神紧张,周围的环境诡谲阴森,令人毛骨悚然。然而作者能不顾艰险这样的地方,足见他的勇气和胆量。现在不是流行探险这一运动吗?攀登珠穆朗玛,穿越荒滩戈壁,探险原始森林,不仅为了科学研究,更为了挑战自身。)
好,大家来读这一段,读出作者的感受来。
4、作者没有离开这种离开恐怖的环境,他怎么做了,发现声音从那里来的?
“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不知其浅深,微波入焉,涵澹澎湃而为此也”(背答)
5“舟回至两山间”,作者又发现了什么?
将入港口,有大石当中流,可坐百人,空中而多竅,与风水相吞吐,有窾坎镗鞳之声,与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背他)
这是另一种声音“窾坎镗鞳之声”,形成原因:“空中而多竅,与风水相吞吐”,
所以石钟山得名的真正原因就是这种“窾坎镗鞳之声”和“向之噌吰者”相应,如乐作焉。
作者把它比作什么?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窾坎镗鞳者,魏庄子之歌钟也。”
可作者为什么要用“无射”“歌钟”做喻呢?
(1)为了说明山有钟声,因为“无射”“歌钟”都是钟名
(2)“无射”本来是古代很好听的乐曲的名字,那么以无射命名的大钟演奏的音乐必定也十分悦耳了,这里作者也意在表明石钟山发出的水声悦耳,不仅有深沉的旋律还有宏大的气势。
(3)衬出作者经过一番探究得到原因的喜悦和兴奋,真的那么好听吗?心理作用。
“古之人不余欺也”这是对郦道元的侧面肯定。古之人,暗指郦道元
这一段写夜间实地考察,发现了钟声和山形水势的关系,找出了始终山命名的真正原因。
(三)背诵指导:
路经始终山——小童证明以声得名——山中恐怖景象——石穴罅中的噌吰之声——声音来源——大石中的窾坎镗鞳之声——语迈作结
三、研读第三段
(一)老师边读边理解字词,句式。(通译)
臆断:(臆,yì)仅凭主观推测来断定。
事不目见:事,名词状语
殆与余同:殆,副词,差不多
终不肯:副,始终
此世所以不传也:所以,……的原因
陋者:不会思考的人
乃:竟
实:真实的原因
是以:因此
(二)解疑
1、在考察的基础上作者得出怎样的结论?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作者用反问句发表肯定的论断
(1)第一句用反问句有什么好处?
语气强烈,突出全文的主旨
2、那么长期以来关于始终山命名的由来疑团得不到解决,作者认为原因是什么?
第一 言之不详,人常疑之 (郦道元)
第二“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故莫能知”;(士大夫为什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
第三“而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
第四“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自以为得其实。”斧斤考击,以讹传讹。 (李渤、小童)
3、哪句话表明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
作者为什么“叹郦元”而“笑李渤”?
引申:你认为作者笑郦元李渤可取吗?
苏轼只说对了一部分原因。
A命名与声音有关。山的命名与“钟”字有关,“钟”在古代就是乐器,代表例子有编钟。那么,此山的名字当是取山之发音如乐器之美妙。苏轼的实地考察印证了这一点。
B与它的山形有关。有一种观点认为枯水季节山下有洞,可以容纳数百人,深不可尽,都是事实,山如覆钟,所以,这也是得名的原因。
(不过,苏东坡毕竟不是学地质的,他来到石钟山只不过是路过,他一个外行人能做到如此执著已经不错了,我们要学习这种品格和精神,不能太苛求。)
四、齐背全文。(搞各种形式的背诵活动)
五、讨论:《石钟山记》给我们什么启示。
参考:没有一成不变的真理,“尽信书不如无书”,要敢于质疑,并且去小心地求证,还要尊重事实。大家能不能举出一些科学家大胆质疑的例子?哥白尼勇敢地提出“日心说”。还有布鲁诺捍卫哥白尼的学说。伽利略提出空气阻力学说。毛泽东不迷信陈独秀,在革命关键时刻坚持真理。邓小平反对“两个凡是”,提出改革开放。无论是科学家还是革命家,他们这种敢于质疑的思想都是一种科学思想,以为科学家提出一个观点远远要比证明一个观点更难,所以,质疑是一种很可贵的科学精神,我们在学习中要培养这种精神。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3
《张衡传》
教学目的:
1、进一步掌握叙述、说明事物的方法及详略得当的剪裁方法。
2、理解和掌握文言虚词“于”,复习意动和使动用法。
3、了解张衡在科学技术上的成就和贡献,学习张衡刻苦钻研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本文详略的剪裁。
2、难点:区别虚词“乃”、“于”的用法。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
范晔(398--445),南朝宋代的史学家。他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成《后汉书》。此书内容充实,对考核史实有参考价值。文笔简练生动,议论部分具有强烈的抒_彩,文气流畅,既具史学识见,又有较高文学价值。
张衡(78--139)东汉文学家。其作品《二京赋》、《四碧诗》等都有很高的文学价值。特别是他在科学上的成就更为出色,他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他的“候风地动仪”比欧洲地震仪早一千七百多年。他在政治和哲学上也有一定研究。1956年郭沫若为南阳重修的张衡墓题词说:“如此全面发展的人物,在世界上亦所罕见。”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作为一篇科学家的传记而节选,对原文有大量的删节。
二、研读课文,掌握内容
1.逐段阅读
课文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介绍传主的生平事迹。全文包括五个自然段,各段内容各有侧重。
(1)写张衡的文学才能、廉虚高洁的品格,以及他既关心国家而不慕荣利的性格。
①姓氏,医藉贯。按传记惯例,开篇即用判断句式介绍人物的姓氏、藉贯。
②博通经典,才学非凡。用“遂”连续上下句道出其中原因。
游三辅、观太学通五经、贯六艺
因──────────→果
③谦虚、踏实治学精神。这是他取得伟大成就的思想基础。
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然然而(转折复句)
④不慕荣利的高贵品格。先概述,然后列举具体事实,表现其志在集中精神力从事科学研究。
从容淡静、不交俗人举孝廉不行、辟公府不就
(概括叙述)(列举事例)
⑤关心国事,文学才华杰出。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关心国事)
精思博会(文才出众)
⑥小结:才能奇特,品质高尚。
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如不应
(侧写其才之奇)(正写其品之高)
此段有概括,有实例,叙事简明而不空泛。
(2)写张衡擅长于器械制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术学,取得突出的科技成就。
他应如入仕途,为的是有方便条件从事科学研究。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遂乃研核阴阳…”
文中两个“善”和“尤致思”表现其特长。
(3)写张衡不慕_名利。简要叙述官职变迁情况。
“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徒。”
(4)着重介绍张衡制作的候风地动仪。
①制作时间和仪器名称。
②仪器的材料、大小、形状、雕饰。从外形介绍入手,给人总体印象。
③仪器的机关构造。说明内部主要部件和外面八龙的作用。
④觉知地震的道理,从内外结合上说明动仪的作用。
⑤仪器的效果:灵验如神,用实验证明地动仪的灵验和准确。由“怪”到“服”,形象地反映出人们对这新仪器的认识过程。
⑥仪器正式投入使用。
此段像一篇小型的说明文,从制作时间、名称、外形、内部构造、功能、效果和应用等方面,对候风地动仪作了介绍,说明详而不杂,有条不紊,形象具体,以致可以根据这个说明来复制候风地动仪。
(5)写张衡在政治上的作为。
①政治才能。交代河间地区的险恶环境,用以反衬其才干。
②政绩卓著。写其勇毅、干练、处理缜密、果断、治理河间卓有成效,声名显赫,征拜尚书。
③逝世时间。
语言极其简练。“治威严,整法度”,高度概括。“上下肃然”,形象地表现其治理河间取得的成效。
2、课堂综合拓展练习。
解释加点词语:
(1)李将军广者,陇西成记人也。
(2)广为骁骑都尉,从太尉亚夫击吴、楚军。
(3)徙为上谷太守。
(4)后广转为边郡太守。
(5)遂造太学受业。
(6)玄唯有一子益恩,孔融在北海,举为孝廉。
(7)除兰台令史。
(8)后迁玄武司马。
(9)永元初,太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
(10)肃宗特诏公车征,病不行。
(11)时人为人语日:“《五经》无双许叔重。”
(12)以耕织为业,咏《诗》、《书》,弹琴以自娱。
第二课时
一、关于人物传记:
1、传记的特点:作为传记,除了介绍人物姓名、籍贯之外,还必须选择人物一生中有特征的事件,叙述他的为人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由于传记不同于史料,所以人物必须“活跃”,有可感性。传记的基本特点:翔实而典型的文字记录和朴实而形象的文学色彩。
2、传记的种类:自传、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本文属评传:既记叙人物的事迹,又评介与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献。
注意:传记叙述一个人的生平,并不在于也不可能把一个人的一生的全部经历,事无巨细都写下来,只能记一生中的主要事件,同时显示他的品格特点。
二、结构提纲:
1、介绍张衡的品格和卓越的文学才能。(1自然段)
2、介绍张衡辉煌的科学成就。(2--4)
(1)、张衡的潜心科研。(2)、张衡的不慕名利。(3)、张衡的重大发明。
3、介绍张衡杰出的政治才干。(5自然段)
三、性格特征:
1、从容淡静,不慕当世不行、不就、不应。
做官后,哪怕“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也无所谓,他还“不好交接俗人”,不满当时“王侯以下”的“逾侈”风气,经过十年苦思而写成《二京赋》以讽谏当世。一任河间相,立即“治威严,整法度”,对_党“一时收禽”。这些都反映了他的“从容淡静,不慕当世”的品德。
2、“无骄尚之情”
年少时“善属文”,“通五经”,“贯六艺”,“才高于世”,这些都反映他不尚虚浮而谦逊朴实的品德。只有这样,他才能把主要精力用于科研,获得象“候风地动仪”那样大的成果。
四、剪裁得当,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本文全面地记叙张衡各个方面的成就,又重点突出他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在科技方面,略写浑天仪,详写地动仪。写张衡为人,详写他积极进取的主导方面,略写他“上书气骸骨”,避害全身,归隐田园的消极方面。叙述以时间为经,以张衡事迹为纬。写候风地动仪,以说明为主,以叙述为辅。
张衡在科学上的辉煌成就,主要是通过具体、详细地介绍候风地动仪来说明的。文章按以下顺序来介绍候风地动仪(采用的表达方式是说明):时间→名称→材料→外形→构造→作用→效果→评价→验证→使用。这一段可看成典范的科学说明文。
五、课堂知识扩展
文化常识
1.文史专名
(1)五经:《诗》、《书》、《易》、《礼》、《春秋》
(2)六艺:
①礼、乐、射、御、书、数。(学问和技能)
②五经十《乐》。(说经的_和传文)
(3)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4)经、舒心:“经”批儒家的经典著作;“传”指注释、解说儒家经典著作的文字。
(5)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国志》。
(6)史汉:《史记》、《汉书》。
(7)《汉书》:纪传体、断代史。
(8)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例如:《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
(9)通史;断代史。(例如:《史记》;《汉书》)
(10)《两都赋》和《二京赋》:《两都赋》的作者是班固,《二京赋》的作者是范都城,西汉的都城长安和东汉的都城洛阳。
2.官职专名及相关用语。
(1)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工程)为三公,是当时的官。
(3)大将军:位比三公。邓骘位在三公之上。
(4)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令。
(5)郎中:官名。
(6)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7)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守。
(8)国王:指河间王。国,诸候国。
(9)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10)举:推荐。(被)举荐任官。(“举孝廉不行”)
(11)行:去应荐。
(12)辟:征召,召来授官。(被)召。(“连辟公府不就”)
(13)就:就职,任职。
(14)召:召请来授官。(“累召不应”)
(15)应:应职,接受官职。
(16)拜:任命,授给官职。(“拜为上卿”)
(17)迁:调动官职。(“再迁为太史令”)左迁,降职贬官。
(18)转:调动官职。(“再转复为太史令”)
(19)徙:调动官职。(“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20)出:离京去外地为官。(“出为河间相”)
(21)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下国伊始”、“衡下车”)
(22)视事:指官员到职工作。(“视事三年”)
(23)除:拜官。除去旧职任新职。(“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24)乞骸骨:请求辞职,告老还乡。(“上书乞骸骨”)
3.其他
(1)年号纪年。
①永元中②阳嘉元年③永和初④元丰七年⑤元和十年⑥德二年
(2)地名。
①南阳西鄂人也②三辅(京城附近的三个地区)
③河间相④京师(京城)
(3)学校。
①太学(学俯)(“今诸生学于太学”)
②观、游(指游学,考察学习)
③庠、序(学校)(“俾人邑痒”)
④国子监(明清学府,入监读书称监生)(“老监生”)
⑤教授、博士、直讲、助教(教学人员)(“有司业、博士为之师”)
(4)姓名。(“名”和“字”有对应关系)
①张衡字平子②屈原名平
③韩愈字退之④苏轼字子瞻
⑤苏辙字子由⑥诸葛亮字孔明
⑦刘备字玄德⑧关羽字云长
⑨张飞字翼德⑩赵云字子龙
辛弃疾字幼安班固字孟坚
4.语言知识
(1).副词
(1)表示全面、概括的副词。
①皆:皆隐在尊中。/于是皆服其妙。/皆出营立观。
②咸: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江表英豪咸归附之。③尽:妙尽璇机之正。/尽收其他。/尽失其度。
④毕:群贤毕至。
⑤俱:船、粮、战俱办。/待吾客与俱。
⑥悉:悉使羸兵负草填之。/悉府库以赈之。
⑦举:举家庆贺。/_如不能举。
⑧胜:刑人如恐不胜。/不胜枚举。
⑨备: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
(2)表示长久、经常的副词。
①常: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常痛于骨髓。
②雅:安帝雅闻衡善术学。
③素:荣禄遇足下素厚。/素疾大户兼并。
(3)表示否定的副词。
①不:衡不慕当世。②未: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③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④弗:行道之人弗受。
⑤非: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⑥毋:赵王畏秦,欲毋行。
⑦勿:愿将军勿虑。⑧莫:愿早定大计,莫用众人之议也。
(2).多义词
⑴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②大王见臣列观(殿堂)
③此岳阳楼之大观也(景像)④玄都观里桃千树(道士庙)
⑤启窗而观(看)
⑵征
①公车特征拜郎中(征召)②咸怪其无征(证明)
③挟天子以征四方(征伐)④岁征民间(征收)
⑶因
①因入京师(因而)②因以讽谏(就)
③因其势而利导之(乘、顺着)④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通过、经由)
⑷乃
①十年乃成(才)
②遂乃研核阴阳(就)
③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竟、却)
④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于是)
⑸公
①公私之积,犹可哀痛(与私相对,属于国家的)
②邪曲之害公也(公正、公正的人)
③残贼公行(公然、公开地)
④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秦穆公)
⑤脚著谢公屐(对人的尊称)
⑥便可白公姥(称丈夫的父亲)
⑹辟
①连辟公府不就(征召)②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通“避”)
③唇吻翕辟(开,打开)④辟病梅之馆以贮之(开辟,开设)
⑤辟邪说(排除,驳斥)⑥“疆土之新辟者”(开垦)
⑺制
①其牙机巧制(制作,构造)②秦有余力而制其弊(_,控制)
③吴起……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指挥)④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3).句式
⑴被动句(①—③无被动词,④—⑧有被动词)。
①举(被)孝廉不行②连辟(被)公府不就
③兵(被)挫地(被)削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⑤不凝滞于物⑥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⑦而自令见放为⑧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⑵倒装句(否定句宾语前置)
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②自古及今,未之尝闻。③残贼公行,莫之或止。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4
《拿来主义》
教学目标:
1、熟悉并掌握鲁迅关于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论证技巧。
2、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把深奥的抽象的道理讲得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的论证艺术;
3、体会鲁迅杂文的语言特点。
4、联系实际,深入理解学习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以及为什么要拿来
2、理解比喻论证的方法
3、理解破与立的关系
教学难点:
1、“送去主义”是难点。因为现在的中学生对文章的背景不熟悉,文章中有些词语比较费解。所以讲解时要适当介绍背景,把费解的词语作重点讲解。
2、反语的运用
3、理解鲁迅杂文的特色,进而理解杂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课外阅读兴趣很浓,阅读范围比较广泛。唐诗宋词,古今中外的文学作品都看了不少,每天我们也进行交流,但对于这些文学作品,前人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我们该以什么样的态度来接受它呢?
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是的。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板书课题、作者。
二、背景介绍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
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__政策,对外出_家领土,对内实行_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作品出处]
1、阅读注释①
2、补充: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发表于1934年6月7日的《中华日报》副刊上。课文选自《鲁迅全集》第六卷的《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三、文章研读:
读标题
1、拿来主义中的“主义”是什么含义?
——一种重大的原则或主张(板书)
2、议论文的标题有两个大类:论题型的和论点型的,本文的标题是哪一类?
——论题型
3、从这个标题中可以看出,本文应该着力解决(或论述)哪几个问题?
A、什么是拿来主义?
B、为什么要拿来?
C、怎么样拿来?
这是一个标准的三段论模式,是我们写议论文时的一个很好的法宝,依照这样的思路去结构文章,非常的安全保险。
带着这三个问题,请同学们将文章浏览一遍。
插入杂文文体介绍
理清文章思路,研读文章
讨论解决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拿来主义”?(回顾“主义”一词的含义)
1、明确文章哪些部分涉及到“拿来主义”这一观点
明确:第6-10段
2、这几个段落中哪一个语句给我们提供了答案?
第七节: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表明了作者的一种主张)
注意,本句中有一个词:“所以”——表明这是作者得出的结论,那么这一结论是在什么基础上得出的?(也即作者为什么提出该论点)
排除法的引入(ppt展示)
快速阅读课文的一到七小节,用排除法的方法,理出1-7小节的论证思路。
学生讨论,教师归纳总结:
或闭关主义,或送去主义,或听凭送来,或自己来拿
非闭关主义
非送去主义
非送来主义
——————————
所以,要“自己来拿”
——这是什么样的逻辑论证?因果论证
讨论解决第二个问题——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是以笔锋犀利著称,在这里他又是以怎样的一种表述来否定并批判这三种“主义”的呢?
1闭关主义
实质——明清以来奉行的闭关自守的政策
做法——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后果——大门被枪炮打破(鸦片战争)
碰了一串钉子(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签订的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2送去主义
实质——国民政府的_政策
做法——只是送出去
①送了什么出去呢?
一批古董→几张古画和新画→梅兰芳博士
从数量上来看是变少了,反映出一味的送去,最终会无物可送,
②而鲁迅先生却把这说成是“也可以算得显出一些进步了”,说明了什么?
明确:反语,讽刺国民党政府在欺世惑众、媚外求荣方面的花招愈演愈烈
③文章开篇,鲁迅先生即向我们展示了他那深厚的笔力,请大家注意文段中用红色标记的字词句,分析其深刻内含。
后果——亡国灭种,祸延子孙
作者在这里并没有非常直白将这种后果表述出来,那他是怎么说的呢?
①“尼采就自诩他是太阳……做奖赏。”
分析:尼采自诩是太阳,实际不是,最后疯了
中国自诩地大物博,实际不是,最后灭亡
运用类比手法,讽刺盲目自大者,告诫人们一味“送去”,只能沦为乞丐。即使自己这一辈沦落不到,子孙后代呢?——讨一些残羹冷炙作奖赏。
3送来主义
在提出这一主义的时候,作者用了四个_较接近的词语,我们有必要辨析一下
送去:指国民党政府所奉行的媚外_政策和出卖领土主权等罪恶行径。
抛来:把无用的东西抛掉或送人,一般没有恶意。
抛给:指帝国主义为了进行经济和文化侵略,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传播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等的阴谋罪行。(“给”字表示是怀有企图,非要你接受不可的)
送来:自欺欺人的说法,批判国民党政府奴性十足的嘴脸
实质——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剩余物资进行文化经济侵略的政策
做法——英国鸦片,德国废枪炮,法国香粉,美国_,日本小东西
后果——大受其害,对外国文化的一概排斥
小结:从上述的分析中我们看出,鲁迅先生对国与国之间的交流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礼尚往来(板书),没有往来不行,光有往也不行,必须得有来,但来的也不是随便的东西,必须是好的,有用的,但是我们不能控制这一点,所以,作者提出了他的主张——拿来主义。
按照我们写议论文的思路,在文章第一部分就应该将自己的观点亮出来,而这篇文章的观点到第七小节才提出,这是为什么呢?
明确:立论:议论文可以阐述自己的观点,叫“立”;驳论:可以批驳别人的观点,叫“破”;本文先驳后立(先破后立)。
讨论解决第三个问题——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拿,带有主观能动性,既然是主观的就会受到自己和他人思想的影响,当时有些思想清醒的青年被送来的东西吓怕了,不敢拿来,这不好;随便乱拿,没有原则性也不好,到底该怎么实行这一主义呢?
1、仔细阅读8-9节,理清思路(板书)
这里主要理清穷青年和拿来主义者的不同做法
大宅子穷青年徘徊不敢进门孱头
(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放一把火烧光昏蛋
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鸦片废物
拿来主义者占有
挑选鱼翅吃掉
鸦片送药房,供治病
烟灯和烟枪送一点如博物馆,其余毁掉
姨太太各自走散
2、本文主要谈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问题,可是8、9两段只字未提“文化遗产”,却谈什么“大宅了”之类的问题。请同学们思考:“大宅子”、“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分别指什么事物?
明确:“大宅子”指文化遗产,“鱼翅”指文化遗产中精华部分,“鸦片”指文化遗产中精华与糟粕互见的部分,“烟枪和烟灯”指文化遗产中的旧形式,“姨太太”指只供剥削阶级欣赏享用的腐朽的东西,是纯粹的糟粕。
3、穷青年的三种做法又具体指什么呢?
孱头――害怕继承拒绝借鉴,逃避主义;
昏蛋――盲目排斥,虚无主义;
废物――全盘西化,投降主义。
4、“拿来主义”要求我们对待这些事物要各持什么样的态度?
①“鱼翅”――吸收――“只要有养料,也和朋友们像萝卜白菜一样的吃掉。”
②“鸦片”――批判地吸收―――“只送到药房里去,以供治病之用,却不弄‘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玄虚。”
③“烟枪和烟灯”――留一点作历史的反面教材,绝大多数应当清除――“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④“姨太太”――坚决抛弃――“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
5、要求学生阅读第10段,想一想这段的五句话分别能回答什么问题?
明确:(我们究竟应当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呢?)总之,我们要拿来。(拿来之后应当怎样区别对待呢?)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正确对待文化遗产有什么积极作用?)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做到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条件?)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辩别,不自私。(实行“拿来主义”有什么重要性和迫切性?)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
5、这告诉我们“拿来主义”的最后一步该怎么做?
明确:创造
6、由此,请我们总结:怎样实行“拿来主义”?
明确:占有→→挑选→→创造(板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进一步理解文章内容,全面地把握中心思想
明确:本文的中心思想不只是谈对待文化遗产问题这一个方面,请同学们在笔记本上归纳本文中心。要求内容完整,语言通顺。最后要明确本文中心包含四个要点:①批判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②批判国民党反动政府的_政策,③阐明对文化遗产的正确主张,④指出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必要性。
学习本文的论证艺术
尽管本文中心思想应当包含四个要点,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阐明对待文化遗产批判继承的正确态度。但并没有枯燥地讲述理论,全文写得轻松活泼,很有趣味。作者究竟用了什么方法取得了这样的效果呢?
①比喻论证
第8、9两段
明确:比喻论证就是用比喻来说明道理。这种方法是用人们容易理解的、比较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证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运用这种方法能把道理讲得通俗形象。使人容易接受,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感染力。
②类比论证:
第3段
明确:这里用尼采与“送去主义”者作比,尼采与“送去主义”者是具有相同思想意识的人,属于同一类事物。用同类事物进行比较从而阐明观点的方法叫类比论证的方法。(板书)它与比喻论证有明显的区别:类比论证是同类事物作比较,比喻论证是用不同类的、只是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二者的区别一定要弄清。
③对比论证:
8、9、10三段
明确:“孱头”、“昏蛋”、“废物”的表现与“新人”的表现对比。将两种性质截然相反的事物进行比较,这种论证方法叫对比论证。(板书)对比能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增强论证效果。
板书:本文的论证艺术:
①比喻论证(8、9段)------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
②类比论证(第3段)------用同类事物相比较。
③对比论证(8、9段)------用性质相反事物作比较。
体会本文语言特点
讽刺、幽默、犀利
教学方法:请学生在原文中找自己觉得很有_很有特色的语言,并加以评析。如:
①只有烟枪和烟灯,虽然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刺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②总之,活人代替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③自从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到现在,成了什么都是“送去主义”了。
④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学生很容易品味出其中的讽刺、幽默的韵味,接着要求学生再尽自己所能举出课文的其它例子。
教师小结
犀利的语言,讽刺幽默的风格,固然是高超的语言艺术,但更重要的是来自对事物的敏锐深刻的观察和思考,来自对敌人和旧事物的憎恶痛恨。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没有深刻的思想,强烈的感情,就不会有高超的语言艺术。我们应当透过鲁迅先生的语言风格更深刻地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
思考探究
本文中所列举的现象,在我们当今社会是否存在?作者提出的观点,在今天有没有现实意义?请同学们联系我们当前的社会现实想一想。
学生讨论,列举类似现象,教师引导作分析。
(如果学生提出的材料较多,且分析言之成理,那么,按本文形式,以“新拿来主义”或“的拿来主义”为题写一篇作文,要求,运用因果论证、比喻论证等方法,列出论证的提纲。如果提出的材料不丰富,则提供以下材料,请学生作评析,而后作文。)
1、中国的宣纸制造工艺失密。
2、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_的成分;而真正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
3、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而在中国,仅提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
4、日本的汽车制造业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一流产品出口欧美,二流产品国内用,三流产品送中国。(本田的安全气囊问题,三菱的排气管设计缺陷问题)
5、法国的_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
6、中法合资的广州雷诺公司,因生产的标致汽车国产化率太低,最终不欢而散。
7、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但几年下来,中国所掌握的仅是该公司硬件生产技术,核心技术却得不到。
8、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学巴西,学南斯拉夫必须要超过他们,变成自己的。首先要咱们的中国足球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足球不能成为新足球。
高中二年级语文教案5
《那一串记忆的珍珠》
教学目标
一、体会散文选材的典型性和精粹性。
二、体会散文抒情写意的独特性和深刻性。
三、探究散文蕴涵的思想文化价值。
四、探究散文形与神的关系。
单元说明
从本单元开始,学习中国现代散文。这几篇散文都是描写地域风光的作品,把自然景物和人文景象集于篇中,把珍贵的历史和现实情景展现在读者面前。文中有着丰富的认识价值、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不仅教人认识现实、认识历史,还教人学会思考,学会心灵体验,学会提升思想境界。一切现实终将变为历史,历史也将烟消云散,唯有文学作品可将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种种新奇情景记录下来,像一串凝聚着宝贵记忆的珍珠一样,供人欣赏、凝视,写人记事抒情的散文作品在这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
在教学中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一、比较三篇课文的异同
三篇课文都有一些相同点,都是写景观、写感受,却写出了不同景象、不同风格,可以同中比异,异中寻同。
《动人的北平》之所以被选做精读课文,一是因为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一大名家,他的散文作品理应在我们选修教材的散文系列中占一席之地;二是因为本文也确属一篇名文佳作,作者对古老而时新的北平城和北平故都文化爱之深、感之切,把整个北平的现实和历史装入心中,荟萃于笔下,整体地描写北平的景象,但又不是抽象概括地描写,而是以一幅幅小画面呈现出来,具有良好的审美效果。
作为略读课文的《汉家寨》《特利尔的幽灵》,其意趣与《动人的北平》相异。《动》写整体景象,而其他两篇都写片段景,有选择地讲述造访、观察的景象;《动》呈现一幅幅小画面,而其他两篇都有一个主画面;《动》写作者自己所在的城市,故而观察体验更全面,情感性更强,而其他两篇都是作者以访客的身份“进入”又“走出”那陌生的审美情境,故而新鲜感强,感受和思考的力度更大。当然这也跟作家的写作风格相关,林语堂的散文创作更强调情调、情味,更多地写感性;而张承志和梁衡则长于思考,作品具有思想深度。另外也与时代风格相关,当代散文总体上更爱往理性和思想深度方面发展,与现代散文具有较多的感性倾向有所不同。
再有,同是当代散文的《汉》与《特》也略不相同。前者更多地写景,后者更多地写所感所思;前者更多地写现实,后者更多地写历史;前后思想感情属内敛型,后者属开放型。
当然,三篇课文的同异点不止这些,后面还将另述。通过比较三篇课文的异同点,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每篇课文,也可以认识散文文体的某些特点。
二、体会散文形神相依的规律
单元后所附短文《现代散文的形与神》,指导学生从形神相辅相依方面认识散文的文体特征。
一篇好的散文就像一个形神兼备的生命体一样,形要完整匀称,不可残缺;神要充实饱满,不可空洞枯槁。同时,形可以丰富多彩,也可以单一;神要凝聚集中,当然也可以多元多向度。一般说来,形散神不散是散文写作的通则,但也有一些例外。
本单元的课文都体现散文形神兼备又相辅相依的规律。以《动人的北平》为例,散文之形表现为作者所见之景物丰富多样、色彩斑斓,那一幅幅生动的小画面丰富了作品的“血肉”,堆积起作品的“形体”。当然组织成篇的结构方式和生动醇厚的语言也成为作品之形的一部分。而蕴涵在课文之中的散文之神可以从不同方面领会,一是故都北平之“神”──精神、神韵、灵气,二是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前者谓之“神”,后者谓之“情”,课文在这两方面都是集中聚合的,不见些许散乱。
其余两篇,《汉家寨》只写了汉家寨一处风光,看似形不散,其实也散,你看,这里既写自然又写社会,既写现实又写历史,既写外景又写内情,怎说不散?其神则体现为情感的线索,这情感集中地凝聚在“坚守”这一情结上。《特利尔的幽灵》之形散神聚应该是不言而喻的,课文写特利尔小镇和马克思故居不多,更多地写“特利尔的幽灵”是怎么传播世界并在中国落脚、蓬勃发展的,视野开阔,笔墨纵横,此谓之形散;神聚呢?全文、全部材料都集中于“幽灵”,此其一;作者在写“幽灵”之灵动、迅猛、宏伟时,表达了一种崇敬、激动的心情,此其二。此二者从不同方面构成课文的神之线索,组串起全文的材料和结构。
三、挖掘课文的人文价值
三篇课文都有着丰厚的人文价值。《动人的北平》表达故都古老而时新文化的魅力,引导读者对故都这座城市和它的文化的热爱,也表达了作者一种优雅的情怀,很有感染力;《汉家寨》表现汉民族文化的顽强生命力,表现“坚守”的精神力量,表现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人的精神的超越和升华,阅读这样的作品何尝不是一种精神的洗礼?《特利尔的幽灵》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展现马克思主义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年轻的读者应起到认识和教育的作用。美
一、预习要求
初步感知文章,概括文章每一片段的主要内容。
二、感知思想内容,品味手法技巧。
1.文章以“她”开篇,在作者的笔下,“她”有哪些特点?
美、爱美、懂美。(自然、感性、理性三方面)
2.文章中有不少文字对“她”进行了描述,这样写对于表现作者对“美”的思考有何作用?
作者描写她的热情,她的手指、眉、唇、睫毛,写出了她自然的美,女性的美。
在此基础上,借“她”之口说出了作者对美的思考,这样使文章有生动之感,并不是抽象地谈美的理论。由现实起到现实终,这样写使作者的思考丰富而不散乱。
3.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文中写到了哪些有关美的内容?试举例说明。
自然的美、距离美、直线美、曲线美、如何发现美……
4.选择适当语句,赏析作者意思是如何准确表达的。修饰语是表意委婉的,但不晦涩,如:“安逸、闲适,就犹如一条索然无味的直线。奋斗中的挫折好比一条曲线的‘波谷’,成功,则好比‘波峰’──它们共同构成了美妙的曲线,构成了富有弹性的生活。”修饰语准确、形象。
5.“美”有不同的表现,审美的方式各有不同,试以生活为例,谈谈自己发现到的“美”和发现的方式。
开放性的话题,让学生读文章思考生活。
三、深入思考、拓展阅读。
这篇文章选自《一个女大学生的手记》,我们可以据此看出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有怎样的精神风貌?与我们现在的青少年对美的认识有什么异同?
推荐几本通俗的美学著作或文章,如宗白华的《美学散步》。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学校数学教师学期工作总结报告
六一儿童节的最后作文五篇
大学生礼仪实训心得体会范文10篇
清明节节日主持词串词五篇
师说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车队与红灯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月饼消费要讲文明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晏子治东阿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高二语文备课教案电子版五篇
劝学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失街亭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棋王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高二下语文教案文案
过秦论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季氏将伐颛臾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部编版高二语文复习教案五篇
谏太宗十思疏粤教版高二下册语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