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人教版高三下册语文教案

李盛老师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教案

【自读导言】

语言是思维的外在形式,是思想、情感的重要载体,是人们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是一种变化万端、奇妙无比的魔方,它在准确把握了它的秘诀的人们嘴中、手上会幻化出无数奇妙的世界,达到令人惊叹的传情达意效果。

谁不希望掌握语言的魔杖,点化出精彩非凡的语言之花呢?要掌握这根魔杖,一般而言,需要拜三个“大师”:一个是“积累”,一个是“修辞”,一个是“磨练”。“积累”使我们充实库房,柴米油盐等原料丰富,才能烹调出美味佳肴;“修辞”教给我们“烹调”的技巧,而要掌握技巧,则必须靠“磨练”。“积累”靠坚持,“磨练”要路径,“修辞”就是我们坚持磨练的路径。

那么,究竟什么是修辞呢?语言学家、修辞学家从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解释。作为现代语言学大师的张志公先生是怎样解释的呢?他说:“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他是从什么角度说的?是怎样说的?他的说法对我们有什么启示意义?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研读他的文章《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

(解说:这个导言的设计意图有两个:第一,由语言的奇妙引出话题,暗示修辞是和语言密切相关的,而语言又是与我们密不可分的,借此调动学习修辞的积极性,引发学习兴趣,奠定学习基础。第二,提出三个问题,明确学习目标,暗示学习方法:“从什么角度说”,暗含比较的意思,学习中要参考以前的积累和其他学者的说法,从中找出角度;“怎样说”,指出要理清文章思路,找出前后联系,做到融会贯通;“有什么启示”,告诉我们学习时要运用联想,调动语言积累,填补文章“空白”或充实例证材料。)

【自读程序】

1.求知性探索阅读。

通读全文,观其全貌,不求字字落实,只看作者到底说了些什么。理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要点。

(解说:文章总会告诉人们一些具体内容,读者读文章了解了这些内容,就获得了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这是探索阅读的起点,是进一步研读的前提,理清文章的思路、把握文章要点很重要。理不清思路,抓不住要点,就难以准确获得知识;理思路,抓要点,必须通读文章。本文思路是开门见山提出问题,然后用实例说明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既然是选择,必然有标准,接着写选择的两个标准;既然是选择,必然要有材料可供选择,最后说选择的条件,即丰富的语言积累。要点:修辞是在运用语言时,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选择语言材料的工作过程,不是这么装饰那么装饰,不是自己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选择修辞要依据两个标准,即准确、富有表现力和注意修辞的时代性、社会性,此外,修辞选择必须有丰富的语言积累。)

2.理解性探索阅读。

细读文章,抓重点句段、疑难句段,理解它们的真正含义。这样理解,要遵守在语言环境中理解的原则。问题示例:“自读点拨”1、2、3、4、5、6、7题,此外学生在自读中还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自己的问题。

(解说:理解性探索阅读是准确把握文章的重要一步,只有对关键句、重点句理解透彻,才能准确把握文意;只有弄清疑难句,才能扫清理解全文的障碍。这也是训练学生于无疑处质疑的问题意识的重要步骤。)

3.联想性探索阅读。

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要触发自己的联想才会有兴趣,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比如,读到文章中提出的某种观点或举出的某个例子,会唤醒你的语言材料积累,把这些材料补进去,会使自己的阅读更为有趣,也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文章第1段在举了日常生活的例子后说,“说重要的话,讲重要的道理,发表重要的意见,也需要选择,越是内容重要,越需要选择”。由此我们可以联想起毛泽东、周恩来等人的讲话,想起有名的政论文的例子。学生在读文章时要尽可能多地联想起过去的语言积累,补充印证,加深理解。

(解说:这是一个融会贯通的重要步骤,是读者逐步走近作者,与作者产生共鸣的过程,是与作者共同创造的开始。上面的联想举例:(1)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作演说倒可以不看读者不看听众么?(毛泽东《反对党八股》)前两个分句是直接陈述的句子,后一个分句选择否定反问句式,形成错综变化的语气,达到了良好的正反两面论证的说理效果。(2)我们认为美国这些侵略行动应该被制止,亚洲的和平应该得到保障,亚洲各国的独立主权应该得到尊重,亚洲人民的民族权利和自由应该得到保障,对亚洲各国内政的干涉应该停止,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事基地应该撤除,驻在亚洲各国的外国军队应该撤退,日本军国主义复活应该防止,一切经济封锁和限制应该取消。(周恩来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上的讲话)语言排比连贯而下,很有气势;同义词的选用准确严密,说话严谨得体,达到了很好的外交效果。)

4.比较性探索阅读。

回忆或搜集其他书中关于“修辞”的说法,比较他们的异同,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以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解说:比较分析是融会贯通知识,训练创造性思维的有效方法之一。设计这个步骤,也是为了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为应用奠定基础。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些对“修辞”作解释的资料,如《辞海》:“依据题旨意境,来恰当地表现写说者所要表达的内容的一种活动。”(从达到目的的角度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从目的和手段上说)《修辞》(上海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在说话或写文章的过程中,经常要考虑如何把词语选用得恰当些,把句子组织得好一些,使自己的语言能够准确、鲜明、生动地反映客观事物。”(结合目的和手段解释)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种因素以美化语言。”(从目的和凭借方面说)高名凯《普通语言学》:“修辞就是如何调整和修饰语言,把话和文章说得更正确、明白、生动、有力的方法。”(重点强调方法,也说出目的)比较而言,张志公的说法只从手段方面说,且强调的重点不同,更通俗,更接近本质。)

5.应用性探索阅读。

完成“自读思考”题。

(解说: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语言现象,实现知识迁移和形成能力的目标。)

【自读点拨】

1.作者认为:“修辞就是在运用语言的时候,根据一定的目的精心地选择语言材料这样一个工作过程。”作者是怎样解释这个观点的?

明确:先举非常熟悉的例子,再指出容易干扰思路的认识,接着说选择的标准,把一切手段都归之于“选择”,深入浅出地解释了观点。

2.怎样理解“修辞不是把话这么装饰那么装饰,更不是自己制造什么花样翻新的说法”?

明确:作者为了打消一些人对“修辞”的畏惧感而指出,这是一种偏颇认识。为装饰而装饰,便容易忘掉准确、易懂,达不到交流的目的。至于现在一些所谓新的语言,如“新新人类”的一些话,有许多是不规范的,而有些新的词汇出现,则是伴随新事物产生的,另当别论。

3.作者提出的“选择”的标准是什么?怎样理解这些标准?

明确:“选择”的标准,一是准确性、表现力,二是时代性、社会性。这两条标准,一是从普遍性角度看,一是从发展性角度说,联系实际,切中要害。这两条标准的关键还是准确性和表现力,第二条标准是针对实际问题强调的一个方面,仍可以归到准确性和表现力上来。而在准确性和表现力两者之间,又以准确性更为重要。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同步练习

1.作者阐释的修辞与我们平时所说的修辞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提出的选择修辞的两个标准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作者认为选择修辞的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能举出几个著名文学家积累语言材料的例子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综合练习

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说到这里,就自然要联系到选择语言材料,也就是说进行修辞的另一个标准。那就是:修辞要有时代性,有进步性。语言有一个很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从古到今,语言是一步一步地发展过来的。语言材料有不少是从古到今一直沿用的,也有不少是逐渐产生的一些新资料,所以,它既有历史的连贯性,又有不同时代的时代性。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交流思想感情,是一种社交活动。那么,它不能不受社会发展变革的影响。然而语言又是一个全民族的交际工具,它不像社会变革那么剧烈。所以,在各个不同的社会里,它既有某些共同性的东西,又有不同社会的一些不同风习、特点的反映。因此,选择语言材料,怎么叫选择得好,怎么又叫选择得不够好,或者不好,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既有要求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学习修辞,不能完全没有时代观点,不能完全没有社会观点,静止地讲,说某种修辞方法好,不考虑时代和社会的因素,这种说法是不够准确的。我们今天的社会对于语言的运用,首先要求准确性,也就是要求实事求是,要求朴实。当然也要求有表现力。然而,必须明确,表现力是在准确的基础上存在的,失去了准确性,谈不到表现力。假话、大话、空话无论装饰得多么好,因为它是不准确的,所以它是缺乏表现力的,是我们不仅不提倡,并且反对的。一提到学习修辞,往往引起联想,就是怎么把话讲得漂亮一些,怎么把文章写得漂亮一些。我们不反对说话说得漂亮些,文章写得漂亮一些。美,优美,是我们所提倡的。但是,必须首先记住,只有在实事求是、准确、严密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漂亮的话,当我们学习修辞的时候,这是首先要明确的。此外,现代化要求一切讲究速度,讲究效率。说话,写文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提倡简洁,明快。像“推敲”的故事,像“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些名句,作为认真仔细、一字不苟的写作态度,说明写作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不是马马虎虎就可以取得成就的,讲讲未尝不好。但是,在我们的写作实践中,需要的是既严肃而又敏捷的态度和能力。为一个字琢磨好半天,以至穷年累月地去下修辞的功夫,我们不去过多地提倡。这也可以认为是修辞有时代性的一个方面。

(1)对本段文章内容的理解不完全正确的是( )

A.时代性和社会性是修辞工作的重要标准之一。

B.修辞中所选择的材料,若能反映不同时代,不同社会的习俗和特点,就是好的修辞。

C.语言材料将随社会的变迁而产生重大的变革。

D.实事求是是现代社会里运用语言的首要条件。

(2)结合目前“美女作家”、“儿童作家”不断出现的现象,谈谈对画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那么,只有我们对于语言知道得多,在我们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很贫乏,总共就知道那么一点点,就会那么一点点,还说得上什么选择呢?要达到基本上准确都很困难,因为语言材料不够多,表现力就更谈不上了。所以,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读物,平时从各个渠道留心生活里的那些优美的有用的语言材料,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才能使自己的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在这种情况下,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才能从这个宝库中选择出所需要的材料。因此,学习修辞,先决的条件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这样,谈不到修辞能力。所以,仅仅把修辞看成为一种技巧或技术是不够的。丰富语言不是一种孤立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在这样的基础上,语言会逐渐地丰富起来。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学习一点修辞知识,这时修辞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使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起来。

(1)结合你最近读过的作品,谈谈对画线句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说学习修辞的先决条件是丰富自己的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是一个选择过程》自测练习

1.依次填入下列语句空缺处的虚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最后要说到,修辞______是一个选择过程,______,______我们对于语言知道得多,在我们头脑里有丰富的积累,______有选择的余地。

A.既 那么 只有 才有

B.虽然 但是 只要 就

C.由于 所以 如果 那么就

D.不仅仅 而且 因为 所以

2.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语言对于社会全体成员来说是统一的,共同的,不论王公贵族,学术泰斗,还是奴隶百姓,瘪三小偷,都得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谁都不能垄断。

A.语言共同服务于整个社会。

B.语言没有阶级性,任何人都可以使用它,都有权使用它。

C.社会中的任何人都要说话,但必须遵守社会的语言习惯,因而话语是有限的。

D.使用语言必须遵守语言自身的规则,不能改变。

3.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生活中瞬息万变的画面,生活中展示出来的千差万别的动作美,都有赖于那些富有表现力的动词来反映。

B.与人对话时,最好看着对方的眼睛,与很多人交流时,要适当环视四周,坐着或站着说话时,姿态、视线要自然。

C.兰亭诗无论是写山水还是写玄理,艺术水平都不高,但标志着诗人已开始留意山水审美,并从山水中体悟玄理。

D.小说写的是一个未成年的工人的女儿,受坏人引诱误人歧途的故事。

4.对下面的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无限的句子中包含着有限的词和为数不多的规则,学话就是掌握这套材料和规则。

A.人类说出来的话是无限的。

B.词是有限的,但组成人类话语的词是无限的,而组合这些词的规则又是有限的。

C.学说话就是要掌握有限的材料和有限的规则。

D.学话一定要能够自觉地使用和遵守语言自身的规则。

阅读短文,回答5-7题。

所谓准确性、表现力,不能单单从自己主观方面考虑。语言是交际工具,有说的一方,有听的一方;有读的一方。说的人、写的人不仅要考虑主观方面的目的,也要考虑客观方面的要求。只有主客观统一,表达效果才会更好。比如,你说一件事,听的人在工作很忙、时间很紧的情况下,希望你简明扼要地说,这是客观的希望和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在用一个比方,右用一个形容,希望自己说得生动形象,活灵活现。你的主观愿望不能说不好,但是不符合客观的要求,效果就不好。不论你的形象生动的语言选择得多么好,也达不到目的,作用会打折扣。听的人性急,不耐烦,反而可能听不清楚, 同你的主观愿望恰恰相反。所以,选择语言材料,进行修辞工作,既要考虑主观,又要考虑客观,力求主客观的统一。

5.此语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6.为了阐明以上的观点,作者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论证结构有何特点?

7.联系上下文语境、主观、客观具体指什么?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8—10题。

最后要说到,修辞既是一个选择过程,那么,只有我们对于语言知道得多,在我们头脑里有声富的积累,才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头脑里的语言材料很贫乏,总共就知道那么一点点,就会那么一点点,还说得上什么选择呢?要达到基本准确很困难,因为语言材料不够用,表现力更谈不上了。所以,通过广泛阅读优秀的读物,平时从各个渠道留心生活里的那些优美的有用的语言材料,不断地充实自己的语言积累,才能使自己的头脑里有一个丰富的语言宝库。在这种情况之下,当我们需要的时候,才能从这个宝库中选择出所需要的材料。因此,学习修辞,先决的条件是要丰富自己的语言,不这样,谈不到修辞能力。所以,仅仅把修辞看成为一种技巧或技术是不够的。丰富语言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同思想的提高,知识的充实,生活经验的积累,关系非常密切。在这样的基础上,语言会逐渐地丰富起来。有了丰富的语言积累,同时学习一些修辞知识,这里,修辞知识才会更好地发挥作用,使我们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起来。

8.概括本语段的观点。(不超过15个字)

9.联系上文,思考本语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10.修辞知识实则为运用语言的能力,从根本上说提高语言能力与哪些因素有关?

参考答案:

1.D (由第二段“却是符合我国语言文学发展规律的可以看出”)

2.A (论证现在的意思是由本文延伸而来的,并非和本文无关。)

3.D (驳论的武器就是引《说文解字》对“酷”的解释来证明其新义是有根据的)

4.B

5.中心句:选择语言材料,进行修辞工作,又要考虑主观,又要考虑客观,力求主客观的统一。

6.举例论证。结构为总分式,先提出观点,后举反面事例论证,最后总结升华。

7.主观:选择准确而有表现力的语言;客观:说话的对象和场合。

8.修辞要以丰富语言为前提。

9.作用:补充主要观点,使之严谨;探究提高修辞能力的根本途径,升华观点。

10.提高思想认识,充实知识,积累生活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