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最新范文1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尝试简要复述“妇女们用孩子作掩护保护村干部”和“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宁死也不说出八路军的任何事情”这一故事。
2、静心阅读,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和体会“冀中名胜”以及“的苇出在采蒲台”等词句的含义。
3、了解白洋淀“人”和“苇”的关系,感受白洋淀人民宁死不屈,为保卫自己的家园与日寇作英勇顽强的斗争。
教学重点、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和体会“冀中名胜”以及“的苇出在采蒲台”等词句的含义,进一步理解课文所表达的内涵。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课文。
1、读课题。(正音,蒲pú)
2、从题目看,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
3、那么这篇课文写的到底是不是这些内容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采蒲台的苇》,文章节选自孙犁的小说《白洋淀纪事》,齐读课题。
二、阅读故事,自主研读。(学习4-11节)
1、在孙犁眼中,“的苇出在采蒲台”,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从文中找到这句话(“的苇出在采蒲台”),再读读这句话之后引出的故事,说说读了之后你有什么疑惑?
2、作者明明认为“的苇出在采蒲台”,可之后怎么没有写苇,写的却是人呢?现在就让我们随着作者一起走进这个感人的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第4-11节,说说故事中的采蒲台人是怎样的。你们可以用划有关句子,圈关键词语的方法来体会体会。
出示:这是一群____的采蒲台人。
★机智勇敢
★宁死不屈
★团结一心
3、小结:这真是一群勇敢机智、宁死不屈、团结一心的采蒲台人。(提出复述要求,用黑板上的词语说说这个故事。)
三、联系故事,理解句意。(学习1-3节)
(一)学习第一节,感受人与“苇”的亲密关系。
1、这个故事明明是在写人,可是孙犁却说“的苇出在采蒲台”,这苇到底是指什么呢?让我们先去看看采蒲台的苇和苇塘。
(1)(出示图片苇),你能简单说说,你对白洋淀的印象吗?
(2)在孙犁的眼里,白洋淀又是怎样的呢?
(人和苇结合得非常紧。)
2、你从第一节中哪些句子体会到的,能抓关键词说说么?
(1)(“人们依靠苇生活。”)
(2)(“人好像寄生在苇里的鸟儿,整天不停地在苇里穿来穿去。”)
(3)想象一下,人们在苇里穿来穿去干什么?
(4)朗读第一节。
(二)学习第二、三节,明白“苇塘成为冀中名胜”的真正原因。
1、然而,苇塘并不只是一道风景,关于苇塘,孙犁有他独到的见解——
出示:如果单纯是苇,如果单纯是好看,那就不能成为冀中的名胜。
2、理解句意。
(1)理解名胜。
(2)换句话说采蒲台成为冀中的名胜是因为——(苇好看)
(3)再读读这句话,你还听出了什么意思?(采蒲台的苇塘成为冀中的名胜不仅仅因为苇好看,还有别的原因。)
(4)采蒲台的苇塘之所以成为冀中的名胜,还有别的原因吗?默读第二、第三节,用直线划出有关的句子,大声读出来,再试着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采蒲台成为冀中的名胜,不仅因______,还因为______。)
(①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充满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②每一片苇塘,都有英雄的传说。③人民用血液保持了苇塘的清白。)
(5)引读:采蒲台成为冀中的名胜是因为(苇好看),采蒲台的苇成为冀中的名胜还因为(它充满火药的气息和无数英雄的血液的记忆。)
(6)你能联系上下文说说“充满火药气息”和“无数英雄血液的记忆”指什么吗?
(7)所以作者说“的苇出在采蒲台”,现在你能说说这苇实际上指?
(人;采蒲台的老百姓就像芦苇一样,保护着八路军)
(8)总结课文。
出示:苇塘不只是一种风景,更是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最新范文2
教学目标:
1、学习字词,积累词语,理解“懊悔”“囫囵吞枣”“身临其境”“赏心悦目”“深邃”等词语的意思。
2、朗读课文,学习在阅读中提出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书的五种好处,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提出问题,总结一两种读书的好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同学们,在成长过程中,有一位好朋友一直陪伴着你们,给你带来知识,带来快乐,这位朋友是谁呢?它就是——书。
(板书:书)
2、如果让你打个比方,来形容一下你的这位“朋友”,你会怎么比呢?
(书是一片汪洋大海,让我畅游;
书是一个巨大的宝库,有取之不尽的宝藏;
书是一个大花园,充满了醉人的芬芳……)
3、说得真好。下面老师请大家听个故事。
(媒体出示图片,师述:“商人捡石头的故事)
(1)商人为何高兴?为何懊悔?
4、 交流。
5、 师小结:
作者形象地把读书比作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好处比作宝石,就是想告诉我们今天读的书,明天就会变成宝贵的财富。
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的生活中也经常出现,读书就是如此。(板书课题: 读书再读书)
6、 齐读课题
7、师过渡:许多人都非常喜欢读书,因为读书好处太多了,使人受益无穷。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己轻声读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在第5-12节中找到能概括这些好处的词句,用“ ”划下来。
2、生交流,师板书: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1)指导书写“邃”。
(媒体出示生字“邃”, 里面下半部分点击后变红闪烁)
(2)“深邃”词语搭配(山谷、目光、哲理),理解“深邃”的含义。
(3)师生合作读板书。
师:“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确,读书给我们的好处真是太多太多了。”师指板书说:“读书能使我们——”生读:“视野开阔,情趣高雅,使人美丽,思想深邃,丰富人生。”
(4)这里我们可以用摘词法概括本文主要内容。生说。
三、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读书使人眼界开阔,增长才干,读书真使人受益无穷,课文列举了读书的五点好处,对每一点论述都独立成节,浏览第5-12节,你对读书哪点好处感受最深,可以多读几遍,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也可以对不明白的地方提提问题,或写下三言两语的体会。
2、生交流,师随机点拨。(媒体出现选项,点击下方按钮随机选择)
(媒体选项一)▲读书使人视野开阔
(1)齐读。
(2)师问:你们去过非洲大陆吗?但通过学习第23课《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文,你们知道了些什么?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去过非洲大陆,但我( )。
(媒体出示图片:《我的野生动物朋友》封面)
(3)是啊,第23课节选自《我的野生动物朋友》一书,她的作者是一位10岁的小女孩蒂皮·德格雷。她生在非洲,长在非洲,和许多野生动物交上朋友。读了她那本图文并茂的画册,你仿佛怎么样?
生交流。
课文中有一个词形容这样的情形是(身临其境),这里的“临”是(到达)。
(4)师:谁能用朗读把我们带到美丽的非洲大陆和圣洁的南极大陆,使我们“身临其境”?(指名读,齐读)
(5)读书一大好处就是使我们视野开阔,在平时阅读中,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感受,请用下面句式说一说。
(媒体出示练习)
☆我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我没有 ,没有 ,但我却 ,这是因为读书让我身临其境。
(6)师:读各种各样的书,仿佛让我们走进一幢幢新房子,打开一扇扇未知的窗户,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幅未见过的美妙的风景,读书真使我们——(视野开阔)。
(媒体选项二)▲读书使人情趣高雅
(1)创设情境:(媒体出示图片)泰戈尔的诗语言隽永,想像丰富,百读不厌,闭上眼,让我们展开想像的翅膀,在一个初春的早晨,跟随作者来到茂密的树林中,深呼吸一下,你现在有什么感受?
(愉悦、快乐、享受……)
就这样沐浴清晨的阳光,全身心地放松,吟诵《金色花》。师吟诵,学生吟诵。(媒体出示句子,播放音乐)
(2)师:在晨曦中这样轻轻吟诵,你感受到什么?
(指名读句子,感觉有花瓣正悄悄地在我心中开放,并潜入我的气息。)
(3)师:美妙的大自然,让我们心旷神怡、思绪万千,那些曾经被我们反复吟诵,并深深打动过我们的诗句美文,不禁脱口而出。
(媒体出示图片)荷花、黄河、月夜
(4)生吟诵积累过的有关诗句、段落。
(5)你们声情并茂的吟诵不仅感动了自己,还打动了其他的同学,看着大家出色的表现,我不禁要说,读书使你们情趣高雅。
(媒体选项三)▲读书使人美丽
(1)书既不是名贵的化妆品,也不是漂亮的衣服,更不是昂贵的饰品,怎么能使人美丽呢?读句子。
(2)理解“赏心悦目”。
①“赏心悦目”是什么意思?
②生活中哪些美好的东西使你心情愉快?
③“书卷气”怎么能使人“赏心悦目”呢?
(媒体出示图片)冰心、杨红樱
A 用一个词形容神态、样子。
B 师生合作读。师读“读书使我们美丽”时,生接着读“书一本……赏心悦目的呢?”
(3)师小结:
是啊,无论是老人还是孩子,学者还是普通读者,只要是爱读书的人,书读得多了,他的说话、举止、神态、做事都有读书人的气质,这是一种高雅美丽的气质。
(媒体选项四)▲读书使人思想深邃
(1)质疑:既然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2)交流,朗读体会。
(媒体选项五)▲读书丰富我的人生
(1)“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2)交流。媒体出示句子。
(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古今中外的任务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齐读第10节。
课后小结
四、课堂总结,复习巩固。
1、和你们一样,作者也感受到读书带来的甜头。
师生合作读第4节。(学生读读书带给我好处的句子;“我”常常想的句子;以及懊悔的句子。)
2、师小结,再读课题
同学们,为了让自己生命发生奇迹,我们要(师指课题),(生:读书再读书),为了明天不致于后悔,我们要——(生:读书再读书)。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最新范文3
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若干个。 理解并积累“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难点:
1、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的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2、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准备:
课前收集有关读书的名言、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名言导入,揭示课题
1、师:关于读书的名言,你能说出几条吗?
学生交流。
师也出示几条: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书到用时方恨少。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请学生读一读。
2、出示课题:31 读书再读书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 师:那就让我们放声读一读课文吧。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2、接龙读课文。
思考:
读书有什么好处?哪几节写到了?
生交流。
3、指名读5——10小节。
出示:
那么多人喜欢读书,是因为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
生自由准备,交流。
4、穿插阅读新体验3
照样子用带点的词造句。
我没有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极大陆,但我却领略过非洲大陆的美丽风情,为南极洲的圣洁天地深深陶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5、重点理解:
(1)当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已经把别人的智慧“偷”过来装在自己的头脑中,多好!
既然说是“偷”,为什么还说好?
(这里的“偷”字可理解“学”,装在自己的脑子里,可理解把别人的知识化为自己的知识。)
(2)不读书的人,只有一个生命,他充其量只能过一辈子,读书,使我们拥有丰富的人生:过去,现在和将来。
“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丰富的人生”就是通过读书,跨越时间和空间,与书中的古今中外的人物一起品味多姿多彩的人生。)
6、指导朗读5——10小节。
7、师:读书的好处真是多多,读书为作者带来了什么好处?
生自由读第四小节。
出示练习:
读书给作者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
生自由准备,交流。
8、穿插说写双通道
读书带给你什么好处?用总起分述的方法说一说,课后写下来。
生自由准备,交流。
8、师;读书带给作者那么多好处的同时,作者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和心情呢?
出示练习:
作者懊悔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作者庆幸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指名交流。
9、师:作者除了在文中写到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并列举了五种读书的好处之外,还写到了什么?
生交流。
生默读1——3小节。
思考:阅读新体验1
说说课文开头为什么要讲一个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它与读书有什么关系?
(通过商人捡石头的故事引出课文,形象地把读书比喻成捡石头,把读书获得的益处比作宝石,便于读者了解读书的益处。)
10、师:读书真让人受益无穷,作者由衷地号召我们小读者——
生读第11小节的有关语句。
三、拓展延伸:
1、完成课后说写双通道。
2、搜集有关读书的名言,文章。
1、开展“以书为友,走近名家”的读书活动。
教学板书:
31 读书再读书
故事引入(比喻)
作者读书的切身体会
五种读书的好处
号召多读书。
教学反思:文章以真挚诚恳地语言讲述了读书的好处,号召广大青少年要热爱读书,应该说对语文学习,提高学生对书籍的热爱有很大的作用。文章从作者的亲身经历谈起,很有说服力,而且非常深入地谈到读书的各种作用,我觉得非常实用,学生也学得很投入。最后的读读写写,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发,写到读书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表达都很真实,说明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最新范文4
学习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若干个。理解“懊悔、身临其境、赏心悦目、囫囵吞枣、悄然”等词语。
2.正确朗读全文,知道“商人捡石头”故事与读书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3.了解读书的五种益处,能根据自己的读书经验,总结一、二种读书的益处,并用“总起分述”的方法写下来。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激发兴趣
1.师:(1)一位巴格达商人走在山路上,突然,有个陌生的声音对他说:“捡几块石头吧,明天,你会既高兴又懊悔。”
(2)“懊悔”是什么意思?(懊恼、悔恨)
(3)商人捡了几块石头继续赶路。天亮了,他掏出石头,它们都是宝石。商人无比高兴,可是,过了一会儿,他却很懊悔。
(4)他为什么高兴,又懊悔什么呢?
2.过渡:是啊!像这种既高兴又懊悔的事在我们生活中时常出现,好比读书就是如此。
3.板书:读书。
二、学习课文第3、4节,揭示课题
1.作者以自己亲身的经历,对我们谈了他读书的切身体会,请你默读课文3、4小节,用“ ”划出读书的好处及作者现在的懊悔。
2.学生读课文3、4节,并划句。
3.指名交流。
4.小结,并把课题补充完整。
师:为了使自己在长大成人后,不至于懊悔自己书读得太少,我们现在就应该“读书再读书”。(补充课题,齐读)
5.过渡: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读书,它究竟有哪些好处呢?
三、学习课文第5—11节
1.接龙读课文6—10节,其他同学边听边用“ ”划出读书的好处。
2.课文向我们列举了读书的五种好处,它们分别是 。作者用了相同的写作方法:先 (生答概括)后 (生答具体),分别用5小节详细介绍了读书的5种好处。现在分小组学习这部分内容。
3.分小组学习。
各组长打开学习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节,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
每小节的学习要求分别是:
第6节:造句(阅读新体验3)
提示:①读句2遍;②思考1、2分句是什么关系?3、4分句与1、2分句又是什么关系?
第7节:质疑问难,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
第8节:①理解“悄然”、“赏心悦目”的意思。②如何理解这一节的意思。
第9节:①如何理解这里的“偷”和“装在自己脑子里”?②既然说“偷”,为什么还说好呢?
第10节:“丰富的人生”指什么?
4.小组汇报学习情况,并作交流。(交流方式自定,朗读可自读、挑战读、邀请读;问题可自答,也可考其他小组……)
5.小结:师引读第11节
课文最后一句“为了明天不致懊悔,让我们快快来捡宝石噢”。这“捡宝石”与“读书”有什么关系?
四、拓展练习
1.以小记者的身份采访父母、朋友、邻居等等,让他们谈谈读书的体会。
2.仿照课文第6—10节,用总起分述的方法把读书的好处写下来。
苏教版五年级上语文教案最新范文5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中自主识字,理解“细腻、骚动、小心翼翼、伏案疾书、悄无声息”的意思。
2、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模仿课文第五小节的写法,结合生活中的小镜头对人物的活动进行细节描写。
4、通过图书馆里不同的小镜头,感受图书馆中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激发自身的读书热情。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人们“爱读书”的热情。
1.板书“馆”,读读这个字,“馆”一般指进行文化活动的地方。
2.板书:图书馆,图书馆就是提供图书资料供大家阅览参考的机构。
2.在同学们眼里图书馆是怎么样的呢?
3.作者是个热爱生活的人,对生活中一个个精彩的小镜头充满了敏锐的观察力,而且他更偏爱图书馆里的小镜头,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者前往图书馆,通过一个个小镜头,一览此处的美丽。板书:里的小镜头(生齐读完整课题)
4.请同学们大声朗读课文的2、3、5小节,说说你通过作者的描写,你看到了图书馆里怎样的镜头呢?(出示句式:我偏爱的图书馆里的小镜头在 ,人们 。)
二、研读理解人们“爱读书”的劲头。
1.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写出了他们身份各不相同?
2.你怎么看出这些读者是“各式各样”的人呢?请你快速默读2、3小节,边看边完成填空,看看作者是通过哪些方面的描写来告诉我们。把相关答案写在句子旁。
4.画面是定格的,用你的话语让镜头活起来吧,告诉大家,镜头展现在你面前的都是些什么呢?(生交流:发型、鞋子、眼睛、手)
5.这里所指的“各种各样的人”指的都是哪些人?
师:注意啊,这些人们虽然年龄不同,身份不同,知识水平也有区别,但来的目的却只有一个——读书,用一个词来概括他们进入图书馆时的样子吧。
6.是啊,对知识的渴望,让不同的人大清早的聚到了相同的地方,真是劲头十足哦!于是,(出示:宽敞的图书馆似乎显得拥挤了些。)在这句话里有一对反义词,你有什么问题吗?
师:是爱读书的人让图书馆显得拥挤了,所以并不矛盾。
7.师:在读好这些短句的时候要语速快些,富有节奏感,好比跳动的音符,试试看!
(生再读第2节,读出节奏感)
8.师:来自各行各业的人,在书架前各取所需呢。(引读课文)
师:找到自己心仪的书,还不欣喜地取下来,于是(引读课文)
师:人们是怎么选书的?
是啊,手不同,选书时的动作却如此的相似,爱屋及乌,既然是爱读书的人,自然对书也特别的珍惜,不是吗?
(出示:人们进了图书馆,深深地吸了一口气,欣慰地笑了笑,似乎这封闭了一夜的图书馆空气很清新似的。“封闭”和“清新”显红)
9.师:看到这里,你又有什么疑问吗?
师:是啊,捧着自己心爱的图书,没有什么比浓浓的墨香,书卷气更清新的气味了!这些都是——
小结:作者通过局部的特征描写,以小见大,描绘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读书人形象,让我们犹如身临其境,深深体会到了人们“爱读书”的劲头。(板书:局部描写)
三、情景体验人们“爱读书”的专注
1.过渡:图书馆里骚动了一阵之后,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偶尔听到翻书的声音,显得极小,极短。人们完全沉醉在书的海洋里了……
师:沉醉的意思是
2.师:第5小节中,作者就是将目光聚焦于一个个具体的人物身上。你们觉得哪一个人物的那几处描写最能打动你,让你感受到人们沉醉书海的呢?特别注意的是人物的神态和动作,读读品品,说说你的理由。
生自由读,圈画重点词语,小组合作说说自己的感受,师巡视辅导。
3.师:来说说你看到了哪些爱读书的人?
小结:作者正是抓住了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并加上适当想象,通过细节描写(板书:细节描写)将人们沉醉书海的情景写得惟妙惟肖的。分角色来有感情地读读第五小节,比比哪个小组读得最惟妙惟肖。
过渡:师:每个人都那么专注在自己的书本上,沉醉其间,让作者看了不忍打扰任何人,就这么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图书馆。
四、练笔延续人们“爱读书”的样子
1.师:今天,我们跟随作者在图书馆的——(指读板书)看到了几组小镜头,他们有的是抓住人物的——进行特写,让我们知道各种各样的人都进入了图书馆。而有的镜头则抓住了具体人物的动作细节来描写,生动了体现了人们读书的专注。
出示:它似乎告诉了我什么,到底是什么呢?——
2.师:它到底告诉我们什么?是进馆的人多?是人们如何爱书?还是看书认真专注的样子?
生交流
3.师:原来,作者抓住了这些小镜头就是要让我们感受到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4.师:看看老师在上海书城拍摄的这些小镜头,这里也有许多爱读书的人们,(出示图片)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镜头中人物的表情、动作并展开合理的想象,试着模仿课文,可以用局部描写的方式,也可以抓住细节展开描写。
生写后交流
5.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不仅和作者一起通过图书馆里的小镜头,看到了一群爱读书的人们,还学会了用不同的写作方法把生活中精彩的镜头描述下来,希望大家做有心人,持一颗敏锐的心,我手写我心,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吧!
附板书:
27图书馆里的小镜头
门口进馆 争先恐后
局部描写
架前选书 小心翼翼
桌前看书 沉醉其间 细节描写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年度工作个人全新总结范文
低段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计划五篇
低段小学语文老师工作计划五篇
教师培训工作心得体会范本
五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课文13教案范文
三年级语文苏教版实用推荐教案五篇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最新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四课教案文案
鸿门宴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模板
一年级份新编语文教案指南五篇
一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指导教案五篇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下册语文教案设计
留取丹心照汗青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高一下册语文优秀教案设计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