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教案
1、知识与技能
A、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其作品的独特风格,理解归有光作品的价值
B、深刻理会作品通过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深沉情感的技巧。
2、过程与方法
A、采用由宏观到微观的思维方式,逐渐深入,点滴理解
B、采用合作、探究、自主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合作学习,以学生为本,注重师与生的亲和力
B、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德育教育,有意识培养学生从细微的“举动”中品味“人情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朗读(诵读、会读)。在教师领读下,让学生放声朗读;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
中培养文言文语感,通过读领悟文本内容。
2、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并从中得到启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难点:
作者善于选取生活小事、平常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并赋予这些平常的生活细节以极不平常的意义。体会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三、教法学法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方式,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态度、习惯,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所以,我尝试使用以下教法和学法进行教学:
1、情景教学法;2、诵读法;3、导读法;4、学生自主学习法;5、讨论法;6、多媒体教学
法;等等。引导学生着重体会本文如何善于从日常生活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书写自己的内心情感。
教学安排:两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语:
唐朝的韩愈在他的《祭十二郎文》中抒写了对于亡侄的追思,然而那种“死者已矣,生者何堪”的内心的伤痛是不易言明的,于是尽管全文无一“泪”字,却不禁让人潸然泪下。
也许在很多人的心中都有一种难言的伤痛。明朝的归有光在他的《项脊轩志》中也诉说了他对于亲人的思念,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这篇课文,让我们来体会一下归有光心中的那一种难言的伤痛。
二、解题:
“项脊轩”是作者青少年时代读书的书斋;古人喜欢给自己的书房起名字如----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的名字,梁启超,书斋名\\\'饮冰室,清代散文家姚鼐,室名\\\'惜抱轩
“志”是“记”的意思,是一种记事抒情的文体;如<<寒花葬志>>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有 ①碑记②游记③杂记等(板书:记-----事)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散文的代表作,被称为“明文第一”。
三、朗读全文,把握内容
第一遍范读:听准读音,并将容易读错的字,随手注上拼音。
第二遍自读:①思考:围绕着项脊轩,作者记叙了哪些事情?(概括内容)
明确:修葺项脊轩;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板书:记琐事)
②行文中那一句话,概括了作者在项脊轩中的生活的感受。
明确:“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作用:承上启下)
(3)哪些事情悲,哪些事情喜?
明确:喜——修葺项脊轩;悲——叔父异爨、老妪忆母、大母励志、回忆亡妻(板书:言悲情)
四、鉴赏品味
作者在日常琐事的记叙中所蕴涵的浓浓深情
1、让作者产生这样感受的“项脊轩”是怎样的一间屋子,哪些句子写出了它的特点?
明确:狭小 ——室仅方丈
修葺前: 破旧 ——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灌入(显见破漏的程度)
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狭小兼破漏)
阴暗 ——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以昏。
渲染出了轩的衰败、阴冷的凄清气氛,暗含了家族的没落。
修葺后:明亮、幽静(万籁有声,以静衬动,小鸟时来啄食)、雅致(杂植兰桂竹木于庭,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班驳,风移影动)
2、在这样的环境中生活,作者的生活是怎样的?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请大家通过归有光的描绘的细节,想象一幅画面。
明确:逍遥惬意、自由自在、怡然自得。心灵的港湾,精神的居所。
在这段,作者意在表现自己青少年时期读书生活过的书斋,可爱、可亲、可美,以表达自己深深的眷恋之情,而作者欲扬先抑,先极力叙述原来的项脊轩的旧、小、漏、暗,为下文写修葺后的项脊轩的优美可爱作铺垫。
修葺后的项脊轩迷人可爱,令人留恋之处,不仅仅表现在修葺后的明亮、不漏和安静等方面,更表现在作者的生活情趣上,与周围环境的自然融合上。
作者笔下修葺后的项脊轩,充满了诗情画意:
原来阴暗的小屋变明亮了,是因为阳光照射在新修的围墙上,从新开的四扇窗户反射到室内;原来院前普通的围拦因主人在周围种植了兰花、桂树、修竹而增添了无限美景;白天,在小屋或仰或躺,或长啸或吟唱悠然自得;有时,静静地独自端坐,可以清晰地聆听大自然各种各样美妙的声音;庭院前幽静的环境,吸引着小鸟常来觅食,有人来了也不愿飞走;每当农历十五的晚上,皎洁的月光照亮了院前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落在墙上,有如一幅清淡优美的水墨画,而且是活的水墨画!——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之极。
总结以上围绕项脊轩的翻新而抒情,写其旧是为了衬托新之喜,也暗含了作者要重振家业的理想
3、这个小天地给了他无限的乐趣,却也同时让他体会到了人间悲情。
首先叔父异爨就让他感到内心的伤悲。作者是通过哪些富有特征性的细节来描述大家庭的分崩离析?
①明确:这个“庭院”原先是“中通南北为一”,现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到处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最初、已而、共、两次
②(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越过 就餐(名词活用为动词),鸡栖于厅 停留
其中四个意象 “鸡、犬、篱、墙” 构成的细节的表现出了家庭的混乱不堪和人情的冷漠、隔阂。(具体请学生鉴赏品味)
提示:“厅”在封建社会中的重要地位,狗对叫的象征,篱笆变为墙的过程中人心的进一步形成的厚壁。
(可结合初中所学课文来理解:①《诗经?君子于役》中“鸡栖于埘”; ②《桃花源记》中“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比较各自所呈现的不同氛围。)
4、面对家道中落的事实,归有光的内心是怎样的感受?
明确:无限的痛惜、失落,还有无奈,(联系他的生平)因为这个大家庭曾经是风光无限的,他也想拯救这个大家庭,可年纪实在太小,心有余而力不足,这也更坚定了他发奋读书,光宗耀祖的志向。
5、如果说物质的衰败是“痛惜、失落,无奈”之悲的话,那么至亲之人的离去则更是精神上的打击。
在《项脊轩》中记录了作者一生中的几个时期?(幼年、少年、成年,以束发、结婚为界)围绕着这三个时期,我们一起来感受作者难以言说的伤痛。
(一)、幼年归有光的伤痛(写母亲——突出“慈爱关怀”)
问题:让我们以时间为序,看幼年的归有光心中是否有伤痛,有什么伤痛?
提示:联系自己,在孩子的记忆中谁是印象最深刻的人?(母亲)
作者是怎样写母亲的?(学生找课文)
◆“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他的家中有一个老妪,通过老妪的回忆写母亲,这说明归有光自己对于幼年的事情并不记得,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幼年丧母。
提示:母亲是怎样的人?(学生查找课文)
◆老妪说,“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要注意抓住“扣门扉”的典型动作细节,“儿寒乎?欲食乎?”的典型语言细节来分析)
——问寒问饥,关爱子女,慈母心肠
补充:评论要知人论世,要将人物放到当时的背景中去理解,这样的母爱有否与众不同之处?
也许我们认为母亲对子女的照顾是天经地义的,但是在以往的封建大家庭中,子女的生活琐事一般有专门的保姆或奶妈负责,无需母亲操心,这与现在有所不同,而归母一听孩子哭泣,就来嘘寒问暖,可见归母对孩子的关爱到了无微不至的程度。
归纳:作者八岁丧母,很早失去了慈母的关爱,对于母亲的音容笑貌是没有印象的,对于一个日渐长大的孩子来说,想象和怀念母亲的感情一天比一天浓厚,乃至于成为一种阴影笼罩在心头。而今,母亲早已逝去,而母亲遗踪却处处可见,母亲亲切的话语还响在耳边,于是,作者不禁潸然泪下。(语未毕,余泣)
这是第一点不易言明的伤痛——缺失母爱的幼年。
(二)少年归有光的伤痛(写祖母——突出“殷切期望”)
(1)提示:幼年的作者缺少了母爱,而少年的他却得到了谁(祖母)的疼惜,这是一种怎样的疼惜?(学生找课文)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疼惜、宠爱、明责暗赞(略带诙谐)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阖门
——忧虑、关切、喜悦、伤感(怕自己见不到)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
——勉励、期待(望孙取得功名、光宗耀祖)尤其一个“久”,一个“待”,寄托了祖母对归家多年功名无望,而今终于从孙儿的埋头苦学中似乎看到了希望的激动和喜悦之情。
为何祖母有如此大的期望?——家道败落,祖母的全部希望(从何看出?)
过去:
象笏是一件官宦人家才有的东西,其为象牙制成,可见归有光的祖上为官不小,在朝堂之上面向皇帝陈说国事,是归家当年的荣耀,而此时的归家已经出现了衰败和离析的局面。
此时:
轩“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学生查找课文)
——这个并非官宦人家子弟读书的地方充分暴露了归家的败象。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於厅。” ——这里表明这样一个日益败落的家庭已经到了叔伯之间各人顾各人的程度了。
明确:平平常常的几个场面、几句话语、几个动作将老祖母对孙儿及其疼爱、关切、望孙成龙之情写的淋漓尽致。
(2)思考:“瞻顾遗迹”,为什么“长号不自禁”?少年的伤痛只是对祖母的怀念吗
明确:他心念光宗耀祖,却屡次失意,在祖母死时,仍未中第。想到祖母的殷殷期望、自己的拳拳之心,悲伤之情如汹涌潮水直泻而出。功名未成,有负祖母殷切期望,再回忆祖母的那句“他日,汝当用之。”的笃定,种种心伤涌上心头,于是“长号不自禁”。这里已不是单纯的悲伤了。
俗话说得好:“男儿有泪不轻弹”,分家的时候,作者没有哭;回忆母亲的时候,他情动与中,却还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可此时,他的感情闸门已经完全失去了控制,感情是步步深入,层层递进的。
明确:归家这样一个家庭当然渴望有一个能够支撑门户、重振家声的人物出现,所以,归有光肩上的期望之负是很重的。
(3)提示:那么,他实现了祖母的期望了吗?——科场不利
按照常规,象归有光如此出色的人才是应该得到命运之神的青睐的,至少,象我们今天一样,到了十七八岁就应该上个大学,可是,18岁(写作此文的时候)的归有光并没有中得科举,象许多高考失利的孩子,一再补习,直至35岁才中举,也就是他妻子去世后两年,即补写这篇散文后两年才中举,其后二十余年,到60岁才中进士,接连八次科举失利,我们理解这篇散文中归有光的内心伤痛,有必要联系这整个的经历。
归纳:这份伤痛中至少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大家庭的颓败衰落、混乱离析,使他不无遗憾与惆怅(“凡再变矣”)
二、幼年早慧却遭遇科举不利、怀才不遇、功名未成的现实,这是难以承受的;
三、祖母的期望,他的家庭、辜负祖母的期望给他内心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这多方面的感受合在一起,共同构成归有光的内心伤痛的重要内容。于是当作者瞻顾遗迹,回想当年祖母的殷切希望,又怎能不长号痛哭呢?
这是第二点不易言明的伤痛——有负众望的少年
(三)、成年归有光的伤痛(写爱妻——突出“恩爱情深”)
要求:请同学们仿照前面两点的分析归纳,对成年归有光的伤痛作分析并归纳。
痛失爱妻,有多痛,为什么,作者与妻子的感情如何?(同学回答)
--“余既为此志,後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一问一学,表现夫妻之间情投意合,夫唱妇随,生活美好温馨)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子,且何谓子也?(诸小妹怎么会问起“阁子”的事呢?无疑是“吾妻”经常在她们面前提起的原因。由此还可以推出,“吾妻”在诸小妹面前提起的,不仅是“阁子”,更有“阁子”中的人,“阁子”中他们亲密无间的生活。能转述姐妹之间的悄悄话,说明夫妻感情亲密。从妹妹的好奇之问中可见,妻子并没有说实话。足以说明妻子对轩的喜欢,这里留下了他们种种美好生活的记忆)
其後六年,吾妻死,室坏不修。” (“满意的小屋,胜过无情的宫殿”,于我于妻,项脊轩都是一间满意的小屋。可后来我为什么“室坏不修”,即使“使人复葺”却“多在外,不常居”?(心境)
明确:怕睹物思人——欢乐不再(吾妻死) 久卧病无聊 依靠,依赖——内心惨淡,精神无所寄托。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看似随意的一笔,却使文章余音缭绕,意蕴无穷。看到树,自然想当年妻子的音容笑貌,也似乎听到了妻子的欢声笑语。而如今,物犹在人已去,眼前的枇杷树已“亭亭如盖”,有如自己对妻子的浓浓的怀念之情与树俱增,缠绵不尽。作者明写树,实则托物抒情,寄托自己对亡妻的怀念之情。这里没有一个字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情表现得极为真挚动人。作者的感伤之情表露得非常含蓄深沉,给人“此恨绵绵无绝期”之感。)
学生明确:
归有光23岁结婚,婚姻生活非常美好,小小的轩中不时传出夫妻间幸福的欢声笑语,姨妹子们的关心说明其在娘家时常提起与丈夫在一起的幸福生活,其妻温婉动人的美好形象历历在目,夫妻间浓厚的鱼水深情在归有光的内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补充:其夫妻之情在当时有否特别之处,联系我们所学的课文进行思考。
在封建社会中礼教盛行,特别是宋明时期,那些封建士大夫即便是夫妻相处也有很多的繁文缛节,男尊女卑,丈夫总是高高在上,女子却要受到许多的约束。归夫妇的情感在当时是非同一般的,他们俩人无话不说、两情无猜、琴瑟相和,可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不受约束,身心自由,可见其平等、和谐的夫妻关系,非同一般的恩爱。
归纳:
遗憾的是半途中其妻撒手西去,人生中的一点亮色转瞬即逝,其时,归有光29岁,刚刚步入中年,中年丧妻,人生之大不幸归有光又占其一,这是对归有光的又一次沉重打击。站在庭院中,看到妻子生前亲手栽种的枇杷树,亭亭之树已长成,而亭亭之人已逝去,怎么能不感慨万千呢?
这是第三点不易言明的伤痛——痛失爱妻的成年
《项脊轩志》课堂实录
师:上一节课我们谈了中国古代散文的进化历程。理解散文怎么来的,曾有过哪些主张、哪些样式、哪些手法,对我们学写散文是很有帮助的。还需要大家多读一些古代优秀散文篇章。上节课布置了一道思考题,“课文内容可以用‘一间破屋,两种情感,三个女人’来概括,说说自己的理解。”现在来检查一下——
生1:一间破屋就是指项脊轩,两种情感在第二段上写了“喜”与“悲”,三个女人指的是自己死去的亲人有三个:祖母、母亲和妻子。
师:好,没什么异议吧?
生2:我觉得题目不好,怀念的应该有四个女人,还有一个“老妪”。
师:那是不是还有叔叔伯伯一些人呢?我想站在思念的角度上,怀念应该如第一个同学说的祖母、母亲和妻子。是吧?
师:好了,这篇文章我们就学到这里了,好吧?
生:啊?不行!
师:为什么?
生:太简单了,内容太少了,考试过不了关的。
师:同学们真是好孩子啊。一篇文章只知道写了什么还是远远不够的,要善解其中味,才算是真正的消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慢慢品味品味。怎么品味呢?还是从内容开始——
师:一间破屋,是怎样的一间破屋?
生3:是一间狭窄的下雨时候雨水就会漏下来的破屋。
师:是狭窄还是狭小?
生3:狭小。
师:怎么看出它狭小?
生3:“方丈”,就是一丈见方,相当于现在10个平方,只能一个人住。所以很小。
师:下雨漏下的是雨水,不下雨的时候漏下的是尘泥。连放一张桌子东挪西挪,狼狈不堪。一个读书人的书斋简陋如此。你们家里像这样吗?
生:不!
师:珍惜啊。归有光没有掩饰家境的清寒,也不是哭穷。这么一写,不仅写出小屋特点,读来也很有情趣。
师:除了小、漏,两个特点,还有没有小屋修葺前其他特点了?
生4:老。说了小屋的历史有百年之久。另外还有暗。因为门朝北开,光线不充足,中午后就昏暗了。
师:好。修葺之后的项脊轩是怎么样的?
生5:问题解决了。不漏了,通过放一堵墙来反射日光,也亮了……
师:打断一下,什么样的墙?
生5:院子四周的墙,墙上应该刷白石灰的。
师:就叫“粉墙”了。好,关键问题解决了,但是小、老没法解决,还是给人阴森、陈旧的感觉。
生6:不是。他在小屋前种上一些树,美化了环境。所以,小和老的局限也没有了。作者的心情很高兴的。白天读书应该比较舒服,惬意,晚上,特别是月圆的晚上,景色也很美。
师:说的好。写三五之夜的景色注意到了动静结合,别有清雅。来读一下。“三五”——
(生齐读)
师:老师一直想啊,老师自己的房子也小,但是精神生活丰富,这物质上简陋也就荡然无存了,正是应了那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啊。
(学生呈鄙视状)
师:这一段大概就是写第二段的“喜”了,那作为过渡段的第二节,又引出下文的“悲”。主要悲在什么地方?
生7:失去亲人。
生8:还有分家。
师:说到分家,我的心也禁不住悲凉起来。想当年,我们弟兄三人分家,姐姐嘛,按农村的规矩,已经是人家的人,就不参与财产的分割了。那天晚上,我爸爸召集我们开一个家庭会议,我从来没见过他那么严肃过。爸爸语调沉重,说:“你们都成家了,不能在合一起过了。自己都要有小家庭。今天就把分家的事情说一下。”我问:“爸,在一起不是很好吗?”爸爸说:“傻孩子,树大分杈,人大分家嘛。说是分家,实际上家里也没啥分的,两间楼房,老大、老二每人一间,你呢,在外地,就不需要了。田地呢,都是老大和老二的,每人一半。最重要的是债务啊。老大老二结婚的时候都借了不少钱,老大是五千,老二是两万五。造房子的债还欠外边一万三。这些是不是老大老二两个人来分摊?”大哥说好。大嫂跳出来,说:“不公平啊。我们还我们结婚的那五千,他们的自己来。”二嫂立即回应:“我们结婚的时候钱都不值钱了。再讲,你结婚时花的还不是全家的钱吗?”二哥拉过二嫂的胳膊,让他不要说。我当时真想跳出来说,所有的债务都归我,但是我确实没有那么多钱,现在购房贷款还没多少呢。父亲说:“好了,这样吧,所有债务除以三,分别由老大、老二和我们承担。老三没花什么钱,也没得什么。就这样吧。”大家都不做声。于是我把记录的文案让他们一一签字。第二天就是分农具,修建厨房。父母也搬出了楼房,住到那堆放杂物的小屋去了。跟书上说的“异爨”后的“鸡栖于厅”情景多么相似啊。想起这个,我都不想回家去探亲了。
生9:那说明你不孝!
师:为什么?
生9:你应该把父母接到你这里来住啊!
师:他们来住过一段时间,说很不习惯,比如进家后换拖鞋,再比如有时我们吃快餐,他们就说这一盒居然要十块,你这败家子!后来自己买菜又说这青菜居然还要五毛,家里的连五分都卖不出去。后来他们就走了。所以还是你们现在好啊,独生子女以后不存在分家的的悲伤了。
师:我是因这篇文章而感动啊,不知道,你们是不是也会被其中的细节感动了?
生10:我觉得最后写枇杷树,睹物思人,怀念妻子,我觉得很凄惨。我那次到外婆家,外公已经不在世,看着他的遗像,我都要哭的。现在文章这么写,树越是有生命,越是茂盛,作者就越想念啊。
生11:祖母来说的几话,对发奋读书的归有光充满关心。想想,我妈妈天天跟我说学生,我还觉得她唠叨。不应该啊。
师:能有这样的感悟、唤醒,很好。
生12:我有一个地方不明白。归有光母亲为什么不跟自己孩子一起睡觉呢?而把孩子交一个老太婆带呢?
师:大家怎么看?
生13:大概她身边还有孩子的。
师:这推断有点道理。据说归母一共生了八个孩子,有两个夭折。归母就是因后来节育手术不当而死的。死的那年,归有光才八岁啊。母亲隔门相问,老妪作答,一方面看出老妪心有坏恩,另一方面归有光听到这里,也引发对母亲的思念。母亲的形象在他脑海里是一片模糊,但是我想在归有光心里一定是最美丽的!
(学生鼓掌)
生14:我觉得祖母拿象笏来,是给了归有光读书的压力。这样做不好。
生15:我们现在学习压力也很大。
师:那要看怎么对待这压力。归有光没有抱怨,相反是把它看作是激励。我们是不是要学习他这种调节心态的本领啊?
(下课)
师:该说还有很多,但是我说一句这篇文章对我们写散文的启示:运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小事可以打动别人,关键在于自己首先感动。下一节处理这课的相关练习。
《项脊轩志》课外语段阅读练习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海瑞,字汝贤,琼山人。举乡试,入都,即伏阙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识者壮之。署南平教谕,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台谒当以属礼,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总督胡宗宪曾语人曰:“昨闻海令为母寿,市肉二斤矣。”宗宪子过淳安,怒驿吏,倒悬之,瑞曰:“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今其行装盛,必非公子。”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都御史鄢懋卿行部过,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懋卿恚甚。然素闻瑞名,为敛威去,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与瑕,尚书韬子,亦抗直不谄懋卿者也。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久之,陆光祖为文选,擢瑞户部主事。
注:台--指御史台。橐--袋子。
1.对下列四句加点的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靖:安定。
B.令老仆艺蔬自给。 艺:种植。
C此堂,师长教士地,不当屈。 屈:竭,尽,引伸为结束,完结。
D.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抗:刚正不屈。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甲 ①迁淳安知县,布袍脱粟
②时瑞已擢嘉兴通判
乙 ①御史诣学宫,属吏咸伏谒
②而属巡盐御史袁淳论瑞及慈溪知县霍与瑕
A.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也相同。
B.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也不同。
C.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
D.甲组两加点的字意思相同,乙组两加点的字意思不同。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举乡试,入都。 乡试:明清两朝每三年在各省城举行考试,叫乡试,考中的叫“贡生”。
都:都城。
B.即伏阙上《平黎策》。 伏阙:拜伏在宫门外面,阙即宫门。
C.署南平教谕。 教谕:县学校的学官。
D.供具甚薄。 供具:供设酒席的器具。此外借指供应的物品。
下列语句在文中的正确意思是
4.曩胡公按部,令所过毋供张( )
A.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声张。
B.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准备礼物办宴会招待。
C.刚才胡公巡察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办礼物准备宴会招待。
D.刚才胡公率领所部地区,命令所经过的地方不要办东西准备宴会招待。
5.纳入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
A.交纳到淳安县的钱库,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什么理由治海瑞的罪。
B.把他关进监狱,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怪罪海瑞。
C.交纳到淳安县的钱库,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罪。
D.把他关进监狱,并把这件事以极快的速度告诉宗宪,宗宪没有什么理由治海瑞的罪。
6.①识者壮之。 ②坐谪兴国州判官( )
A.①认识他的人认为他英勇。 ②因为这事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B.①有见识的人很赞赏海瑞的胆力。②因为这事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C.①认识他的人很欣赏他的强壮。 ②因为这事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D.①有见识的人很欣赏他的胆力。 ②因受牵连被贬为兴国州通判。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海瑞不事权贵、刚直不阿的品格有直接关系的一组是(2分)
①上《平黎策》,欲开道置县,以靖乡土。
②属吏咸伏谒,瑞独长揖,曰:“……”
③布袍脱粟,令老仆艺蔬自给。
④发橐金数千,纳之库,驰告宗宪,宗宪无以罪。
⑤供具甚薄,抗言邑小不足容车马。
⑥时瑞已擢嘉兴通判,坐谪兴国州判官。
A.①②⑤⑥ B.②④⑤⑥ C.③④⑤⑥ D.②③④⑤
8.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有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这段文字介绍了海瑞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突出其不事权贵的刚直性情。
B.海瑞的生活俭朴,对己严格要求,是其优秀品格的一个方面。
C.海瑞蔑视权贵,也遭到权贵们的迫害,胡宗宪、鄢懋卿对海瑞的排挤就是一个证明。
D.这段文字,对海瑞的出身及早年经历的介绍极其简略,只列举了几件事,但读者对海瑞却有了一个总的印象。
参考答案
1.C 2.D 3.B 4.C 5.A 6.D 7.B 8.C
四川高考排名12523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西南交通大学希望学院和北京农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广东高考排名2493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204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155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师范大学和广州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老师工作总结范文
听课教研学习心得体会
谷雨节气的民间习俗及注意事项
初二体育教学工作计划10篇
记念刘和珍君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滕王阁序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景泰蓝的制作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范文
二年级苏教版语文教案参考范文
二年级上册苏教版语文授课教案样本
贵州高考排名1757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山东高考排名55787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4472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高考排名9744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长春工程学院的水电站设备安装与管理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河南高考排名3360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8511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3210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甘肃高考排名2524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高考排名2773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湖北高考排名108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亚城市职业学院和漳州理工职业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洪州职业学院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江西高考排名13436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24772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4710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的助产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江西高考排名10525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3808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东方学院和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最新西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第三册教案文案
二年级语文上册练习2教案模板
二年级语文教案怎么写呢
最新二年级语文上册教案人教版范文
渔父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最新高一下学期语文教案例文
别离苏教版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论厄运高三上册语文教案
高一上语文教案案例
咬文嚼字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落日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致橡树苏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简笔与繁笔苏教版高二上册语文教案
边城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