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高级中学)及答案

秦风学老师

教师资格语文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模拟题(高级中学)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的具体目标,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

    B.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

    C.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D.可以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多用一些网络用语、历史词等。

    1.【答案】D。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写作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性,但是也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语言习惯随意地用网络词及历史词,还应该遵守写作的要求。

    2.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

    B.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C.粉淡香清自一家,未容桃李占年华(《梨花》)桃李年华:女子十五岁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

    2.【答案】B。解析:A.“总角”是__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B.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加冠”指满二十岁。C.“桃李年华”指女子二十岁。D.“束发”指代成童的年龄,即15-20岁;答案选择B项。

    3.某教师在讲解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时,谈及朱自清的散文有“抒情型”与“叙事型”的区分,以下不属于“抒情型”散文的是( )。

    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 B.《绿》

    C.《背影》 D.《歌声》

    3.【答案】C。解析:《背影》为叙事性散文。A.《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描写夜泛舟秦淮河上见闻,将感情与风景巧妙融合。B.《绿》为游记性散文,选自《温州的踪迹》详尽描写了梅雨潭的美景。D.《歌声》是朱自清早期的作品,描写的印象风光即为他向往的理想乡。

    4.教学杜甫的《登高》时,教师要求学生回顾学过的七言律诗,下列不符合要求的是( )。

    A.《游山西村》 B.《无题》

    C.《黄鹤楼》 D.《送孟浩然之广陵》

    4.【答案】D。解析:D.为七言绝句。绝句由四句组成,律诗由八句组成,均属于近体诗的范畴。绝句分五绝和七绝,律诗分五律和七律,根据每句诗的字数是5个还是7个来定。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了口头表达与交流的具体目标,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能够根据交际场合的不同,改变自己的交际用语。

    B.能够根据交际对象的不同,调整自己的交流方式。

    C.语文课程中所说的口头表达与交流的方式是指口头语言表达。

    D.演讲、讨论、辩论、朗读都是口头交流与表达的具体体现。

    5.【答案】C。解析:《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提出,注意口语的特点,能根据不同的交际场合和交际目的,恰当地进行表达。借助语调、语气、表情和手势,增强口语交际的效果。所以口头语言表达不仅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还包括肢体语言等。

    教师资格笔试报名条件

    (一)内地(大陆)居民报名参加北京地区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应具备以下条件:

    1.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

    2.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3.已参加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笔试考试,各科成绩合格且在有效期内。

    4.具有北京户籍或北京市居住证;或者是本市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大专和本科学生、在读研究生以及在读专升本学生;或者是驻京部队现役军人和现役武警。

    5.符合《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具体如下:

    申请参加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非师范类毕业生应当具备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初级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高级中学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申请参加中等职业学校实习指导教师资格考试,应当具备中等职业学校毕业或以上学历并具有相当助理工程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中级以上工人技术等级。

    另:在京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和户籍在京的外省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在校三年级以上学生,可凭在学信网(http://www.chsi.com.cn)下载打印的本人《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报考,其中大专在校学生须在毕业的学年度方可报考(即三年制大专在三年级报考,两年制大专在二年级报考)。

    6.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详见北京市教师资格网http://www.bjtcc.org.cn/认定体检要求)。

    7.被撤销教师资格的,5年内不得报名参加考试;受到剥夺政治权利,或故意犯罪受到有期徒刑以上刑事处罚的,不得报名参加考试。曾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第33号令)的相关规定执行。

    (二)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港澳台居民报名参加北京地区教师资格面试考试应具备以下条件:

    港澳居民应持有北京市公安局签发的在有效期限内的港澳居民居住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应持有北京市公安局签发的在有效期限内的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在五年有效期内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

    其他条件、程序和提交材料与内地(大陆)居民相同。

    中学教师《教育知识》高频考点

    一、教育目的概述

    (一)教育目的的概念

    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

    教育目的强调了教育活动要达到的最终结果。

    它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织部分。

    (三)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

    教育目的的层次性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

    (四)教育目的的作用

    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为其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作用。

    二、教育目的的理论

    (一)宗教本位论

    宗教本位论主张使人在宗教的影响下,以皈依上帝为其生活理想,把人培养成虔诚的宗教人士。其代表人物有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等。

    (二)社会本位论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是:因为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受制于社会环境,所以要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注意教育的社会价值;主张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公民和社会成员;教育是国家事业;评价教育要看其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的指标。其代表人物有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等。

    (三)个人本位论

    个人本位教育目的的观点是:要从个人本位本能的需要出发,强调教育要服从人的成长规律和满足人的需要;注重教育对个人的价值;主张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发展人的个性,增进人的价值,促进个人自我实现。其代表人物有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齐等等。

    (四)“教育无目的论”

    “教育无目的论”是由杜威提出来的。杜威所否定的是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的是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并非主张教育无目的。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

    (一)我国当前的教育目的

    1999年6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目的的这一表述体现了时代的特点,反映了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

    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

    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两方面的和谐发展。

    3.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确立我国教育目的的依据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3.人们的教育思想

    4.我国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在《资本论》等著作中阐述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的人是指精神和身体、个体性和社会性得到普遍、充分而自由发展的人;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方法。

    (三)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4)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5)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四、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决定了全面发展教育的整体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组成部分。

    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

    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3.体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基础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物质基础:

    4.美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动力作用;

    5.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和美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