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顺序观察事物的习惯。
二、搜集平时相关的词语,引导学生灵活运用词语,描述秋天的景色画面。
三、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话能力,能够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运用积累的词语。
教学难点:能用生动的语言表达出自己快乐的心情和对秋天的喜爱及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一、搜集秋天景色或相关的图画及描绘秋天景色的词语。
二、把自己在秋天里所做的事或所看的景画成图画。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本单元我们学习了关于秋天的课文,有秋日放风筝的趣事,有秋天美妙动听的声音,以及秋天的五彩缤纷和硕果累累。你们喜欢秋天吗?你们心中的秋天是怎么样子的呢?谁来给我们说说?
师:说得真好!秋天真是个美丽的季节,它的美我们可以用相机把它抓拍下来或是以画画的方式保留下来,同学们,你们把秋天的美保留下来了吗?它的美都体现在哪呢?(巡视察看课前学生所搜集到有关秋天的图画以及好词佳句,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图画展示,分享趣事
(一)、组内交流分享自己所展示的图画。(可适当指导、鼓励学生按照图画分享自己的“趣事”)
(二)、小组推荐最佳图画并上讲台参加班级展示。(选出小组代表上台表述,扩大分享范围)
三、按照要求,指导分享
(一)、着重指导各小组代表分享自己的图画。要求做到描述清楚,表达生动、富有感情。
(二)、小组代表口述,师生结合课文要求进行评点,选出最优小组代表。
(三)、按课文要求对学生的描述表达进行深入讲解与评析。要着重表扬做到以下几点的学生。
1、在表述中有一定顺序的学生。(说明学生达到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要求,要予以表扬)
2、在表述中能够很好运用自己所积累的词语的。(有益于激励学生积累词语运用新词句的积极性)
3、能够展开丰富想象的学生。(鼓励学生积极的想象,激发其想象力)
4、表达富有情感的。(引导学生表达出心中的感受,而激发其情感
(四)、学习小结,指导实践
对学生的交流情况进行小结:表达是要有目的,要抓住事物的特点按照一定顺序,按照一定要求表述完整、清楚,以达到有效交流表达情感的目的。
四、完成习作
师:同学们对秋天这么喜爱,那么就用自己的笔写下对秋天的喜爱吧。
(一)、出示习作要求
习作要求:叙事清楚、完整,语句通顺,并能用上了好词。(板书)
(二)、按照习作要求,加强方法指导
看图习作中,教师出示、讲解“写作要点”,结合小组代表的图画和“看图说话”的内容,理论联系实际,指导学生掌握本次习作的写作方法。
1、仔细观察,领悟图意(板书)
看图写话首先要仔细观察,理解图意。观察的方法很多,我们先要按一定的顺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远到近、……),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季节?什么地方?都有哪些景物和人,以及物与物之间、人与人之间都有什么样的关系等。
2、注意顺序,表述具体(板书)
在写的过程中,图上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次要又是哪些,主要的多写,次要的内容少写,做到详略得当,重点突出。
3、语言优美,生动感人(板书)
优美的语言会让你笔下的秋天更加动人,试着把你平时积累的好词佳句恰当地用到写作中,把景物写得生动感人。
(三)、交流、欣赏
1、同桌相互交流所写的,并相互提出意见。
2、自行修改
3、同桌互相修改(教师可指导学生互相修改作文中的标点、错别字及有语病的句子,标出来并做出批改)
4、佳作欣赏,大家点评写得好的地方。
5、把话读给你喜欢的同学或老师听。
6、再把习作与图画一起贴在教室里,让大家欣赏。
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本课设计试图通过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采用多层次、多形式的朗读,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学生切身感受秋天的美丽,衷心赞美勤劳的人们。
教学目标:
1、会认14个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赞美秋天。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难点:读准字音,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理解波浪、勤劳、燃烧等词语的意思。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学写“灯”、“作”、“字”、“丽”四个生字。
第二课时:巩固生字词,结合课文抓好会写字的字(词)义教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进一步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学写“波”、“浪”、“苹”、“劳”四个生字。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秋天风光图片。
2、学生画好一幅自己心目中的秋天图画。
教学流程:(第二课时)
一、激趣引入,巩固生字。
1、导入: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和秋姑娘交了朋友,今天,你们还想见她吗?只要你们把昨天学过的生字词认好、写好,秋姑娘就会出现。
2、(屏幕上出示生字词)学生先读生字词,再跟着老师书空写“劳”字和“丽”字。(板书:劳、丽)
3、小朋友们把昨天学过的知识记得真牢固。看,秋姑娘来了!
【设计意图:在上节课认识秋姑娘的基础上,创设富于童趣的学习情境,能使学生有效地巩固已学的生字词。】
二、创设情境,丰富积累。
1、播放秋天风光图片。
2、小朋友们,秋姑娘美吗?你们能够用上学过的描写秋天的词语,向大家介绍这美好风光吗?
3、过渡:有这么多描写秋天的好词语,秋天实在是太美了,就像一幅多彩的画。请小朋友们打开第1课:秋天的图画,你们能把课文美美地读读吗?
【设计意图:把秋天的美景搬进课堂,并让学生用上学过的词语来介绍,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为感悟秋天的美奠定了基石。】
三、披文入情,体验情感。
(一)朗读感悟,整体把握。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听到小朋友们读得那么美,老师也想读,你们想听吗?老师读的时候,请小朋友们闭上眼睛想象秋天的美景,好不好?(教师配乐朗读)
3、听着老师的朗读,你们能想象到秋天的美景吗?
(二)研读品味,体会情感。
1、直观感受,调动情感。
(1)在这一幅图画中,你看到了哪些美丽的景物?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用“——”把它画出来。
(2)学生再读课文,画出描写景物的句子。
(3)哪位小朋友愿意把你找到的句子读出来?(学生读后屏幕出示句子)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4)这句话写了哪几种景物?(板书:贴图片)
(5)小朋友们,请你们把这句话多读几遍,想一想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四种景物的美?(学生自由读句子)
(6)谁来说说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这四种景物的美?(屏幕显示优美词语,并演示课件体会。)
重点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景物颜色和动态的词语来体会秋天的美。
师随机:秋天有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还有火红的高粱,多美丽啊!(在“丽”字前面板书:美)
(7)老师小结:金黄的梨像灯笼一样挂着、红红的苹果像小朋友露出的脸颊、金色的稻海像波浪一样翻滚、火红的高粱像火把一样高高举着,你们喜欢吗?
(8)你们能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吗?请小朋友们自由练一练,看谁还能配上动作读?(学生自由练读)
(9)指名读并评议。
(10)四人小组配上动作合作读(每个小朋友读一种景物)。
(11)四大组配上动作合作读(每组读一种景物)。
(12)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在秋天的图画里看到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和火红的高粱。现在,请你们睁大眼睛再仔细看看,你们一定会有更惊奇的发现!(屏幕出示秋天的其他景物)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图上景物的样子和颜色。
(13)你们看到了什么?能像课文那样说一说吗(出示文字)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辣椒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2、直抒胸臆,渲泻情感。
(1)过渡:秋天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真令人陶醉!有一群像你们一样喜欢秋天的小朋友正对着秋姑娘兴奋地喊道(出示第一句话和录音)。你们也自由喊一喊吧,看谁喊得最热情!(学生自由喊)
(2)指名喊,全班齐喊。
3、深入体会,情感升华。
(1)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哪位小朋友愿意告诉大家?
(2)一群大雁迫不及待地赶来了(板书:大雁简笔画),请看看大雁又是怎么回答的?谁来告诉大家?(学生说后屏幕出示最后一句话)
(3)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在“劳”字前面板书:勤)
(4)师总结:春天,农民伯伯撒下种子,常常给它们锄草、施肥。秋天到了,农民伯伯忙着在田野里收割、在果园里摘果子。小朋友们,农民伯伯辛苦吗?正是有了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才换来了秋天收获的景象,才有了这幅秋天的图画。但是,“勤劳的人们”指的只是农民伯伯吗?
(5)我们身边许许多多正在努力工作着的人们都是勤劳的人。你们最想对勤劳的人们说什么?
(6)下面,让我们满怀深情地读读最后两句话,衷心感谢勤劳的人们!(学生自由读)
(7)男女合作读,师生合作读。
(三)诵读体会,抒发情感。
(1)这么美的图画,你们想把它永远留在脑海里吗?那我们就一起把这篇课文背下来,先请大家自由背背。(学生自由背诵课文)
(2)老师想跟大家一起合作背,你们愿意吗?第一句老师背前半句,你们齐背后半句,第二句四大组配上动作合作背,第三、四句老师来问,你们来答,清楚吗?(师生合作背)
(3)指名指着板书背,全班站起来配上动作背。
【设计意图:初读课文,整体感悟秋天的美,再读,赏词、品句,用心体会秋天的美,诵读,尽情抒发对秋天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之情。通过多层次、多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体会、读中表达,从而使三维目标和和谐统一。】
四、拓展延伸,自由表达。
1、勤劳的人们画出的秋天实在太美了,请小朋友们在四人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你可以用自己的话介绍心中的秋天、也可以唱一首有关秋天的歌、还可以背诵赞美秋天的古诗或儿歌。(学生在小组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
2、全班交流。
3、师小结:刚才,小朋友们用多姿多彩的形式给大家展示了一幅秋天的美丽图画。秋天是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更是个收获的季节,希望你们在这个美好的季节里都有所收获,用自己的努力画出最美的图画。
4、小朋友们,要享受秋天的美丽,我们不仅要读好课文,还要写好描写秋天的词语,现在我们来看看怎样写好“波”、“浪”、“苹”、“字”这四个字?(老师在屏幕上分析“波”和“浪”、“苹”和“字”两组字形,在黑板上指导写。)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赞美秋天,能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同时,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听、说、读、写有机结合,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作业布置:
1、摘抄文中最美的话或写一句赞美秋天的话,把它做成卡片送给秋姑娘。
2、抄写生字:“波”、“浪”、
板书设计:
1、秋天的图画
一、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目标:掌握本课15个生字,其中7个生字要求会认,8个生字要求会认会写。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培养学生的对自然景色的欣赏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秋天的景色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秋天、热爱大自然的情趣,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
二、教材内容及重点、难点分析
《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作者运用比拟的手法描画了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黄的稻海、火红的高粱所构成的丰收的热闹情景,以及人们的喜悦之情。本文篇幅短小,浅显易懂,语言生动形象且富有童趣。课文的重点是通过想象课文描绘的几种景物的形象,理解有关词语,体会秋景的美丽。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反复朗读中欣赏、体会。“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是本文的难点,要指导学生在理解前文的基础上反复体味。
三、教学对象分析
根据新大纲提出的“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的目标,上课时,应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来调动学生的读书兴趣,实现教学目标。
四、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根据新课程标准提倡的新理念及本年级教材、学生的特点,我将这节课的教学定位在朗读训练上。我在这堂课中创设了多种读的`途径,进行朗读训练。首先是自读课文、读准词语、读通句子、看看课文有几句话。再读课文、欣赏秋天,自己喜欢哪句就读哪句,想想该怎样读,为什么这样读。同时,范读、齐读、自由读、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男女生读、填空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贯穿始终,目的是让学生参与到读中来,收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以读助讲,以读悟情的效果。
五、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①教学开始,创设氛围
②演示课文内容及相应景色
2、录音(音乐),学生画画时,创设氛围,激发学生灵感。
六、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导入,创设情境
1、导语:小朋友,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你为什么喜欢秋天?(生答)。
是啊,秋姑娘一路欢歌一路笑迎着我们走来了。她来到果园,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她来到田野,田野一片丰收的景色。她灵巧的双手把山野装扮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想欣赏秋天美丽的图画吗?
2、课件演示:学生欣赏秋天的景色
3、师:看谁看得最认真,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些什么?(生答)
4、过渡:秋天的景色美不美?我们今天要学的文章也很美,小朋友们想读一读吗?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1、自由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读、分组读课文及几个词语)
3、师:小朋友把课文读得真准,为了表扬你们,老师带你们做个游戏。
(出示布景:一棵树,树叶飘零)
师:这可是一棵秋天的大树,每一片飘落的叶子多像金黄的蝴蝶,你们喜欢这些树叶吗?不过呀,要捉到些美丽的“黄蝴蝶”可不容易,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每只黄蝴蝶身上都有一个本课的生字,谁把生字读准了,这个黄蝴蝶就会飞到你的手心上来。4、学生捉黄蝴蝶,认字并组词
5、过渡:小朋友通过自己的劳动,都有了收获,你们想有更大的收获吗?学习了课文,你们会有更大的收获。
三、精读课文,欣赏秋天
1、我们再来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多读几遍,想想为什么这样读,然后读给你周围的小朋友听。你那组哪个小朋友读不好的,大家帮帮他。
2、学习练读
3、检查、欣赏、指导朗读
(学生读一句,课件出示相应句子和画面)
①课件演示:出示第一句话及山野画面。理解“山野”的意思。
(提示:你喜欢不喜欢秋天?用喜悦、兴奋的语气和同学传一传这个消息)
②课件演示:出示第二句话及梨树、苹果、稻海、高梁画面
(提示:这些果子可爱吗?表演动作、指读、范读、齐读、分组读)
③课件演示:出示第三句话
(提示:这是个什么句子?读会读?)
④课件演示:出示第四句话和大雁飞行的画面。
(提示:看,快些往天上看,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赞美、自豪的语气),为什么喜欢这一句!
4、师生配合读。小朋友读得真好听,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了。
(看课件上的图和文,师生配合读)
5、你喜欢这幅美丽的图画吗?为什么?
(引导从颜色美,动态美的角度说出喜欢的原因。)
然后带着喜悦的心情读读第一句话
6、这么美的景色不光要留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更要深深地印在小朋友的脑海里,比一比看谁能把课文背出来。(字隐去,学生背诵)
四、写字指导
让学生说说该怎么写,针对实际情况老师再行指导。
五、布置作业
1、回家把课文背给父母听
2、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就把它画下来吧? 可以画秋天的田野、小河、校园等。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1、开火车认读生字,口头组词
2、检查背课文
二、扩展课文,歌颂秋天
1、读背儿歌《秋天到》
2、昨天老师布置小朋友回去仔细观察,看看秋天里有些什么?现在你们把画拿出来交流一下,说说自己画了什么,为什么画这些,你觉得自己画得怎样。也可以评别人的。
3、这真是一幅美丽的秋天的图画,而对这么美的图画,你想说什么呢?在这美丽的季节里,你还想做些什么?
(学生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表达对秋天的喜爱)
三、品尝秋天的果实
1、说说你所熟悉的水果
2、勤劳的人们获得了丰收的果实,我们小朋友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也有了收获,也将得到甜美的果实。让我们品尝一下劳动的果实吧!
(学生品尝水果),这些果实甜不甜?用劳动换来的果实是最甜的。
四、说说秋天给你的印象
1、词语来表达
2、欣赏关于秋天的儿歌散文等,挑自己喜欢的自由诵读,再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一、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的美丽。
二、教学过程
(一)质疑导入新课
师:孩子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呢?(春、夏、秋、冬。) 孩子们真棒!春天的时候,到处鲜花盛开,姹紫嫣红,美丽极了。夏天的时侯,烈日炎炎,但是海边却是一片清凉。冬天,白雪皑皑,大树都披上了白白的厚棉袄,孩子们也可以痛痛快快地堆雪人、打雪仗。(课件展示春、夏、冬的美景)那秋呢?秋天是怎样的情景呢?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让学生能初步学习描绘环境。
师:对,你们都是善于观察的好孩子。学会观察生活,真是个好习惯。说到秋天,我们首先想到的是树叶黄了,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课件同步展示树叶飘落下来的美景。)其实秋天不仅仅是这样的凄凉,它更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课题《秋天的图画》)今天,我们就走入大自然,去看看像图画一样美丽的秋天。谁能大声读读这个生字。(课件将生字“画”变色,强化孩子们的生字的认读,请孩子来读“图”字,读课题。)
师:你读得声音洪亮,字音准确,真棒!大家能像他那样再读一读课题吗?
孩子们连续读几遍。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注意指导学生区分前后鼻音的字,如“燃、勤”与“笼、浪、粱”。
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看,秋天来了,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展示苹果。)哦,是果园的苹果成熟了。调皮生字宝宝们也高兴地躲在苹果后面和大家捉迷藏呢?看看哪些聪明的孩子能认出这些生字宝宝?(课件展示,随意点击苹果,请孩子认读,没有读准确,点击生字,显示拼音,注意边音,前鼻音和后鼻音。)生各种方式认读生字。
(三)词语认读
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师:词语宝宝们也想挑战大家,大家愿意接受挑战吗?
展示词语,请孩子们认读。课件展示,注意指导“笼”在“灯笼”一词中读轻声。“粱”在“高粱”一词中也读轻声。
反复请孩子练习轻声的正确读法。告诉孩子们,生字宝宝有时要变声哟!
(四)初读课文
1.孩子们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要求: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同桌纠正字音,或圈出读得好的字词。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
教师检查读书情况,指导学生读正确。
2.质疑,秋天来了,哪里有美丽的图画?
孩子们自由讨论。
孩子们眼睛真巧,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课件展示,美丽的山野。)
为什么说,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呢?(孩子们自由发言,老师适时点拨。)
和孩子们一起谈论山野美景,归纳孩子们的发言:山野的颜色丰富多彩,有深绿色,浅绿色,黄色,粉色……就像一幅美丽的画一样。山野有丰富明朗的各种线条,形状,就像画一样……
看到这美丽、丰收的山野,人们的心情会是怎样的?“高兴,喜悦……”对,人们是喜悦的心情。那孩子们能读出人们喜悦的心情吗?请孩子有感情地朗读“秋天来了,秋天来了,山野就是美丽的图画。”读出“喜悦”之情。
(五)细品课文
1.研读重点句子,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看,山野里,成熟的稻谷,金灿灿的,一大片的一大片的,大家觉得像什么呢?引导孩子想象,就像金黄的大海。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出: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用动作让孩子体会动词,体会句式。
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那山野里还有什么成熟了呢?
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孩子描绘: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
2.读读说说。
指导朗读:“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高粱举起红红的火把。”读出丰收的热闹,喜悦。
反复朗读这几个句子,认识动词、描写颜色的词语;认识比拟句。
(六)升华、拓展
1.大家觉得秋天美吗?不仅山野,秋天到处是美景,下面大家来欣赏欣赏美丽的秋天。(课件播放美丽的秋天景象。)
质疑:谁使秋天这样美丽?(指导朗读疑问句。)
孩子们自由讨论。课件展示答案。“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了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指导朗读,读出疑问的语气,读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之情。)
2.(课件展示)引导孩子们表达出对勤劳的人们的赞美,对勤劳的人们的喜爱之情。
梨树说:“勤劳的人们把我变成金黄的灯笼。”
苹果说:“勤劳的人们让我______________。”
稻海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粱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秋天说:“勤劳的人们把我描绘成一幅美丽的图画。”
3.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1)边读边想象,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
(2)在朗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课文所表达的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3)美读。读出秋天到来时的兴奋、喜悦,用语气、动作描绘出秋天山野那一幅披金挂红的美丽图画。
4.在充分朗读感悟的基础上,再朗读课文改编的小诗,引导孩子用自己的语言,从孩子的视野、角度去认识和感悟秋天的美丽,秋天美丽的原因。自己试着编几句描写秋的小诗。
(七)我会写
在指导学生写字时,还应注意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课件展示,重点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的“波”“浪”和草字头的“苹”字。
1.说一说这些字的结构、组成,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指导偏旁和部件的占格位置,把字写正确,写美观。(一看宽窄,二看高矮,三看笔画。)
2.学生练习写,并在生字旁边为其组词。
3.老师巡视,个别指导。
4.实物投影展示优秀的写字作业,请学生评价。
(八)我能行
1.诵读自己喜欢的关于秋天的小诗。
2.摘抄描写秋天的好词佳句。
3.描绘你心中的秋天,配上优美的小诗。
4.制作秋天的礼物,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制作卡片等。
三、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 挂 灯笼
苹果 露 脸颊
秋天的图画 稻海 翻 波浪 勤劳的人们描绘
高粱 举 火把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秋天的美好。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图片、影像,多读感悟,想象等方式引导学生体会秋天的美好与喜庆,知道秋天是个收获的季节。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认读、识记8个生字,学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
2、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揭题,初读课文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灯苗写秋天的词语,今天我们就到田野、果园去欣赏秋天美丽的风光。
2、直观感知:
播放秋天的音乐风光片。
3、引导回顾、表达:
欣赏了秋天的风光,你想说什么?
4、导入:
秋天就象一幅美丽的图画,让我们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秋天的?
5、出示课题,齐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1、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自由认读。
2、让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动脑,用游戏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如:
编字谜猜字、做动作猜字、摘苹果识字、说字找字等等。
3、遇到困难提示学生通过“苹果”里的拼音或向别人请教来解决。
三、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要求:
把生字读正确,把句子读通顺。
2、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的情感。
3、四人小组合作朗读,要求读正确、配合默契。
4、反馈读书情况,抓重点、难点段落范读,指导学生读正确。
5、自读、齐读课文,要求:
读得正确、流利。
6、仔细观察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四、指导写字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范字,分析字形书写的重点和难点。
2、教师范写,讲明书写重点:
怎样写好含有三点水和草字头的字?
4、学生练习,纠正写字姿势,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并能在朗读背诵中表达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
2、在熟读中发挥想象说说自己体会感悟到的秋天的美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开火车认读生字并组词。
2、听写生字、词语。
二、朗读感悟
1、学生分组朗读,要求:
⑴ 小组的同学之间互相帮助,读准字音。
⑵ 读得流利
⑶ 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2、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读,一边读一边想象秋天的图画,看谁能记住自己读的句段。
3、师生交换读,教师可选出自己感受最深、或自己读得最有感染力的句子,与学生交换读:
⑴ 要求学生:
认真听教师范读,可以模仿教师朗读,猜猜老师为什么要这样读?
⑵ 要求教师:
认真听学生朗读,根据学生朗读的情况提示学生注意,然后再范读。
4、随机点拨:
朗读中注意体会“挂、露、翻、举”所描绘出的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体会“秋天的图画”色彩的美丽。
5、竞赛读,看谁读得美。
6、看着课文插图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
7、有感情地齐读全文。
三、想象拓展,说话训练
1、想一想,你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还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什么?
2、你打算怎样为秋天的图画增光添彩?
四、扩展活动
1、读“我会读”中的句子,联系课文、观察和想象,用图画描绘秋天。
2、办个小小展览会:
展示同学们课外完成的“秋天的礼物”,落叶树签、贺卡、自己创作的赞美秋天的诗歌、句子、文章等。
3、创编一个秋天的童话,如:
“秋天来啦,秋天来啦。”山姑娘兴高采烈地呼喊着,欢笑着,她招呼大家来开一个庆丰收的晚会。梨弟弟、苹果妹妹、稻谷阿姨和高粱伯伯一起赶来布置晚会会场……
【作业设计】
1、动脑思考:
你在秋天这个收获的季节还看到了什么,收获了上什么?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如:
制作秋天的礼物,做落叶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写写赞美秋天的小诗、句子、文章等。
【课后记】
本课中的比喻句理解成了难点。课堂上说得头头是道,作业本上要求用“像”写话,那就全部乱了套。我不知道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比喻是否会那么容易运用,不知道如“我长得像我爸爸”这类的句子是否也可以认为他是对的。
教学内容:
秋天的图画
教学目标:
1、认识“图、梨”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对秋天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会眼中有物,心中有情的朗读课文。喜爱秋天。
教学准备:
挂图、生词卡片、小黑板、学生准备图画本
教学过程:
一、挂图激趣导入:
师:今天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份礼物,你们看,这是什么?你都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生:这是一幅美丽的图画。我看到了梨树、稻子、高粱……我知道现在已经是秋天了。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秋天的图画》师板书,生书空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
1、师: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课文,你们想不想去读一读呢?那么,本册教材与前两册不同,不再全篇课文注音,如果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应该怎么办呢?
生:1、小苹果身上的都是本课出现的生字,你就可以借助生字宝宝头上的拼音来认识它。
2、也可以问问同伴或老师。
2、生初读课文,选择最喜欢的方式解决生字。
3、出示课文中的句子,学生试读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灯笼、梨树
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脸颊
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波浪
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高粱、燃烧
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勤劳
4、师:生字宝宝和别的生字组成了新朋友,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出示:点燃 劳动 烧着 海浪 水波
三、感悟秋景,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这么快就认识了生字宝宝,真了不起,就连高粱、苹果、梨树、稻海都在为你们高兴呢!它们还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讯息,大家猜猜,他们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秋天来啦!
师:对,好朋友都热情的邀请我们去看看美丽的秋天呢!那么,我们就快点出发吧!
生读课文中的这四句话
1、 质疑: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生:梨树结的是梨,为什么说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
生:苹果树上结的是苹果,为什么说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
生:为什么不说稻子而是说稻海?
生:稻子怎们能翻起波浪呢?
生:举起东西是人能做到的事情,为什么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生生释疑,教师适时引导、点拨
2、 你们想不想品尝香甜的梨和苹果呢?(美读课文)
3、 谁来读一读?
4、 评价:自评、互评、生评
5、 师适时范读
6、 生评价教师
7、 师:为什么你觉得老师能够把课文读出感情呢?
8、 生答
9、 师:对,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时候,只要能做到眼中有物,心中有情,就能把课文读出味道。
10、再读,有感情
四、扩展:画一画
欣赏了这么优美的秋景,你心里有什么感受呀?你还知道秋天有那些美丽的景色呢?
五、展示:评一评
六、作业:以美丽的秋天为主题,收集能够代表秋天特点的事物,或制作一些艺术品,为语文原地一中的展示台做准备
授课对象:小学二年级学生
授课时间:10分钟
授课课型:新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图”“梨”“笼”“浪”“粱”“燃”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力,让学生喜爱秋天,热爱秋天。
教学重难点
1、知识目标:认识“图”“梨”“笼”“浪”“粱”“燃”六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文录音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导入创设情景
1、小朋友们,秋天来啦,天空是那样蓝,白云是那样美,老师特别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是一个美丽的丰收季节。今天,我们一起到山野去郊游一番,好不好?(出示挂图。)
2、看图说说是谁告诉我们秋天来啦?怎么告诉的?
对,它们告诉小朋友们秋天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这么美的景色不就是一幅秋天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3、指名读并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
秋天很美,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也很美。小朋友想读读吗?可是现在我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朋友了,课文上生字的拼音帽子已经被摘掉了,你们还认得它们吗?要是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想想办法。(请书中的红苹果帮忙;问周围的小朋友;查字典。)
1、自由朗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文中的生字,看看课文一共有几句话。
2、听课文录音。说说山野里都有些什么。
3、认识生字。
同学们,有一天大雄去了生字王国认识了六位好朋友,可是当他第二次去的时候竟然把他那六位好朋友的名字和模样给忘了。多拉a梦又碰巧不在。他的六个好朋友都生气不理他了。他好可怜啊,我们一起帮帮他好不好?我们想想办法,帮他把好朋友们都记住了,好吗?
我们一起来看看生字王国里的这六位朋友到底是谁。
“图”:是什么(看图);怎么记住这个字(放到课文中记忆);在课文中哪里出现了这个字(读相应的句子,指名读,分组读,等);
“梨”:是什么(看图);怎么记住这个字(放到课文中;形声);在课文中哪里出现了这个字;
“笼”“浪”“粱”“燃”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我们的小朋友真聪明,我想啊,靠着大家的智慧,我想大雄一定把生字王国的这六位好朋友牢牢记住了。你们都记住了么?现在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齐读)。
三、再读课文加强理解
赛读,分组读。齐读
真是好美的季节,这么美的季节,你们都想做些什么?
学生雀跃回答:想去秋游…想去摘果子…想去爬山…想拾几片落叶做书签……
说得真好,今天的课上到这里,明天将接着学习。
一、设计理念
1、二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所以本课第一课时设计的学习生字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学为主,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发挥优生的积极性,也让学习发展慢的学生有一个认识、巩固的过程。
2、教学设计中重视了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语言文字的教学思想。而且始终重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自己能学会的生字自己学,自己喜欢的句子选着读。
3、设计也注重学生的课外知识积累和动手能力的提高。而且把课内与课外的学习联系起来,使课外的学习纳入教学管理的轨道,而不放纵自流。
二、学习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对秋天的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秋天。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学会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难点:将自己对秋天的喜爱之情通过朗读体现出来。
四、学习准备
1、课文插图的课件制作,包括字、词及句子练习。
2、生字卡片。
五、学习时间:两课时
六、学习流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
1、引入谈话。小朋友,虽然天气还很热,但秋天却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秋天,那可是个美好的季节,景色宜人、五谷丰登、瓜果飘香。今天,让我们一起去郊游,观赏一番秋天的美景,好吗?
(出示课文插图制作的课件)
2、看图说话。谁,怎么样了?告诉我们什么?(可以模仿二册课文中的《四季》来说话,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
3、引出课题。是呀,秋天,田野上,金黄的稻子笑弯了腰,火红的高粱昂起了头;果园里,苹果绽开了笑脸,梨头压弯了树枝;天空中,大雁排着整齐的队伍飞向南方。这不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吗?(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
4、读课题。认一认生字:图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请课文后面的红苹果帮忙。指名读一读,大家评一评。
2、合作学生字。课文中的8个生字请你分这样几步学习:
(1)看清音节读准音。
(2)去掉音节记住形。(想办法用最简单的方法记住它。)
(3)找个朋友组组词。(能多组几个的就更好。)
(以上三步,可以考虑同桌或小组互动。)
(4)生字学习反馈。
第一步:读准生字的音。刚才我们又认识了8个汉字朋友,你都能把它们认出来吗?(指名看卡片读生字。)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再来做一个交朋友的游戏吧。(做一做上节课学的“交朋友”的游戏,让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和生字交上朋友。)
第二步:记住生字的形。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加一加:图、梨、笼、浪、燃、劳。粱和勤比较特殊,让学生多读一读,可以强化记忆。
第三步:给生字找朋友,在扩词练习中理解意思。
第四步:把生字放回课文,再读课文,把课文读得更通顺。
三、作业练习
1、书写练习:(1)描一描课后的8个生字,边描边想:这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怎么摆。
(2)老师范写。那几个字你认为写的时候有困难,想让老师指导一下。老师选几个辅导书写。
(3)学生练习写字,老师巡回指导。
2、朗读练习:写完字,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
四、课外延伸
从古到今,有多少作家、诗人为赞美美丽的秋天写下了诗歌,请你去收集一首,读好它,明天朗诵给大家听。看谁是我们班的朗诵高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上节课我们认识的生字朋友,你记住了吗?指名检查学生认识记忆生字的情况。
2、读读下列词语,想想它的意思,并填空
( )图画 ( )梨树 ( )灯笼
( )波浪 ( )高粱
( )燃烧 ( )勤劳
二、美读课文 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大声朗读、同桌互读、表演读。)
2、找出自己最喜欢或认为最美的句子,多读几遍。
3、朗读句子,通过师生欣赏、评议、感悟秋天的美丽。
“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这是一个重点句,要进行朗读与语言文字的训练。
(1)你为什么喜欢读这句话?
(2)是呀,它把秋天的景物描写得非常美丽,这句话中那些词语很美呢?(课件出现:黑白色的秋天的图画)你觉得美吗?
(3)“金黄、红红、金色、燃烧的火把”写不但出了秋天的主色调,而且相同的颜色,能用不同的词语表示,使句子更加优美。
4、秋天真美呀,谁使秋天变得这么美丽?为什么说是“勤劳的人们”使秋天变地像一幅画?有感情地读第四句话,读中感悟劳动创造了美。
三、注意积累 练习朗读
1、这么美的课文,想把它记在心里吗?请你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来记。(背下来、表演表演、和小伙伴合作对背表演)
2、指名背诵或表演。
四、各展所长 赞美秋天
1、启发谈话:小朋友,你眼中的秋天美吗?你喜欢它吗?勤劳的人们用双手画出了秋天的图画,让我们也用不同的方式来赞美秋天好吗?
2、自由组合,赞美秋天
画画组——画秋天
写作组——写秋天
表演组——演秋天
唱歌组——唱秋天
朗诵组——诵秋天(就是朗诵课外收集的诗歌)
五、作业
1、同桌互背课文。
2、到校园里捡几片落叶,想想可以做什么,就做一件作品。(课后开一个秋叶作品展览会。)
一、教学目标
1、会认“宜、层、尽、染、叠”等11个生字,会写“谷、金、丰”等10个字。
2、读好“叠翠流金、天高云淡”等12个四字词语,感受秋天的美
3、培养积累词语、收集词语的兴趣和习惯。
二、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字典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年级第一课,识字1伸出小手指跟老师一 起板书课题。
(二)初读感知,自主识字
1、借助字典,自读词语。
2、检查自主识字情况:
(1)出示词语,学生看大屏幕,自己试着读。
(2)交流难认难读的生字。
预设一:染──借助拼音学习生字,纠正学生发音,学生当小老师领读。
预设二:爽──引导学生通过分析字形识记生字。
预设三:叠──通过演示汉字演变过程,理解字义,认读生字。
(3)巩固认读生字。
指名读──齐读──同桌互相──游戏抢读
提醒:第一、二行分别注意前、后鼻韵母读清楚。
(三)理解词语,感受秋色之美
1、整体认读词语。自己再读读这些词语,看看读词语的时候你的脑海里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2、学生交流。读了这些词语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画面?
3、出示秋天画面看图理解:“天高云淡 大雁南飞”等词语意思。
4、 欣赏着这些美丽的画面,谁再来读这些词语。(出示词语)谁再来读?
5、你看这个词谁能读?(出示:天高云淡)指导读出词语韵律美。
你看这样读就读出了词语的味道,读出了词语蕴含的美!用这样的方法,相信你一定也能把这些词读好!谁来读?(出示:秋高气爽秋收冬藏 春华秋实)
6、这么美的景色你知道是什么季节的吗?(秋天)这一课里有个词说的也是秋天,知道是哪个词吗?(金秋时节)孩子们看,金秋时节有这么多美丽的景色呢!(出示词语:金秋时节,天高云淡 秋高气爽 大雁南飞、瓜果飘香、山河壮美)刚才我们想象着天高云淡的样子就能把词语读好,用刚才学会的这种方法,想象着金秋时节,大雁啊,瓜果啊,山河的样子再来读这些词语,相信你一定更能感受到秋天景色的美!来,同桌两个人先互相读一读练一练吧!一会再来读!我们一起读!
(四)理解词语,感受秋天的丰收
1、学生读词语,提出质疑。
刚才大家通过自己学习,读懂读好了这些词!课文中还有其他的词语呢!一起读!(出示其他词语)这些词语中你有不懂的吗?
2、 出示学生不理解的词语,采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理解词语。
预设一:叠翠流金
(1)教给学生方法:理解这样的词要抓住关键字,关键字理解了,这个词你就明白了!(2)借助查字典理解“翠”的意思。(绿色)
(3)借助图片,指导朗读。(出示图片)你看一层又一层的青绿色重叠在一起上面点缀着那么多的金黄色多美啊!带着这样的感受谁再来读这个词?
(4)感受秋天丰收。想象一下秋天里什么是金黄色的?变成金黄色说明什么啊?(成熟了)
景色美让我们感到愉快,丰收后让我们感到欣喜!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来读一读这些词语吧!(出示整篇词语,指名配乐读)
(五)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交流。
2、教师示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写字,先描红,再认认真真写两遍。提醒写字姿势。(古筝配乐)
(六)总结拓展
秋天是美丽的,让我们尽情享受秋天带给我们的美丽和丰收的喜悦吧!课后请同学们搜集关于秋天的词语或图片,咱们下节课再来交流!
教学目标:
1、 通过本次习作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并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兴趣。
2、 围绕“秋天的景物”,通过引导学生感受、观察、表达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3、初步养成习作后有自己修改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走进秋天,欣赏秋天的美景
1、 导入秋天。
我们先来做个游戏,老师说诗句,请你们猜猜这些诗句分别是描写什么季节的景色的?
(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夏)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冬)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春)
(4)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秋)
你还能说出其他描写秋天的诗句或词语吗?
2、 感受秋天。
(1)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给我们带来的美景。(师幻灯片展示)
图1:盈盈的秋水从大山中奔窜出来,跳动着明快活泼的音符,唱着秋的赞歌。
图2:田野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南瓜成熟了,他们懒洋洋躺在那里享受着太阳浴。
图3:那缤纷的落叶像是一条花被子,给大地妈妈添上了一件神秘的彩装。
图4:夕阳西下,游人醉了,西湖也醉了。
图5:秋风给落叶带上翅膀,乐得蛐蛐唱,蚱蜢跳。
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秋天是一首歌,秋天像一个美丽的童话。古人说:“万美之中秋为最”。
(2)同学们,你们也收集了一些秋天的图片,让我们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欣赏一下吧,试一试给图配一句话。
(3)选代表交流,听的同学记下他用上的好词,好句。
二、合理安排,描绘图中的秋天。
这么美的图片用一句话来形容,内容似乎太少了。老师发现xx同学画的秋天特别美,我们来欣赏一下吧,画面中有哪些景物呢?
碰到图中有许多景物的时候,一一介绍显得有些罗嗦,这时我们就要根据写作的要求进行有选择的描述。
这么多的景物你打算按什么顺序来介绍?
我们可以根据画面从近及远,也可以从远到近地来介绍。
三、 精心构思,谱写秋天的弦律。
从刚才的讨论中,老师发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好!我们开始用文字描绘出美丽的秋景。写作时请同学们注意:首先要安排好写作的顺序,大家还要注意用上你平时积累的优美词句,用好标点符号。
四、学生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作品交流、同学互改、配图展示。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上册。
设计理念:
《秋天的图画》是本册第一组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以表现自然景物为主。“秋天的图画”是一幅色彩艳丽的“图画”。“画”上有金黄的梨和红红的苹果,有稻海翻起的波浪和高粱举起的火把。它是人们用汗水描绘出的山水画,它表现大自然对人们辛勤劳动的报答。通过看图和诵读课文,让学生知道秋天是个美好的、收获的、喜庆的季节,感悟秋天的美好以及它带给人们的喜悦。教学本课,要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获得初步情感体验的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对秋天景象和勤劳的人们的喜爱、赞美之情。
3、喜欢秋天,愿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秋天。
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悟秋天的美好,体会并表达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大雁“排成‘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1、迷人的秋天姗姗而来,秋天是丰收的季节,又是美丽的季节。老师带你们走进秋天去看看吧!(播放彩图:美丽的秋天)你们看到了什么?
2、课文对秋天的描写更加精彩,现在让我们一起阅读课文。先认真观看课文插图。
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为了渲染秋天的“美丽迷人”,课始通过课件演示、观看插图,把丰收的热闹景象与人们喜悦的心情展现出来,使学生对“秋天的图画”有了鲜明的视觉印象,为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做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读通课文。
3、同桌互读课文,纠正读音错误。
4、听朗读课文的录音(播放课件,生字为红色),感受秋天像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
5、指名学生朗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设计意图:通过各种形式的读,引导学生认识课文生字,了解秋天山野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金黄的梨、红红的苹果、金色的稻海,高粱举起的火把……大雁排成“人”字形,好像在赞美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迷人的彩图,为后面学习生字,精读课文,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做铺垫。)
三、再读课文,巧记生字
1、用课件出示课文全部生字(带拼音):图、梨、笼、颊、浪、粱、燃、勤(劳)。要求学生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巧记生字真有趣。
(1)猜谜识字:花园四角方,冬字站中间,神笔来画画,秋天一幅画(图);青竹竿,十多节,头上顶着红结结(高粱)。
(2)偏旁归类识字:a、笼:竹字头,龙下身,两字合,红灯笼;b、浪:洒水泼水三点水,石头激起浪花花,稻海掀起金波浪;c、燃:火苗点起会燃烧,燃烧火焰冲云霄。d、颊:左边夹,右边页,苹果露出红脸颊。
3、有些生字就躲在课文中,看谁先把他们找出来。
4、再次出现生字(无拼音),读一读,看谁都认识。哪些字是你以前就认识的?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的。
(设计意图:通过读生字、猜谜识字、归类识字等形式,巧妙地熟记8个生字,为后面精读课文扫清障碍。)
四、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相关问题。
(1)仔细看图,思考:秋天山川田野有哪些美丽的景物?
(2)再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仔细观察、想象秋天图画的景象和色彩的?(“山野是美丽的图画。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用“金黄”、“红红”、“金色”和“火把”分别写了梨、苹果、稻子和高粱的颜色,这四句话既有观察:粮食、水果的样子,又有想象:金黄的灯笼、红红的脸颊、金色的波浪、燃烧的火把。从而生动地描绘了秋天山野的美丽。)
2、指导学生朗朗上口地读“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一句,引导学生质疑问难:
(1)哪一句是问句,是怎样回答的?
(2)从回答中可以看出作者观察到了哪些景物?
(蓝天;大雁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
(3)大雁排成“人”字去什么地方?为什么要去南方?
(4)哪一句是作者通过观察、想象做出的描绘?
(“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
3、学生分别戴梨、苹果、稻子、高粱、大雁头饰,边表演边读(或背诵)课文,感悟秋天的美丽。(学生评议谁表演得好)
4、看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再让学生边表演边朗读(或背诵)课文。朗读要表达出对秋天的喜爱和赞美。
5、课堂小练笔(课件出示)。
①山野就是_____的图画。梨树挂起_____的灯笼,苹果露出_____的脸颊,稻海翻起_____的波浪,高粱举起_____的火把。
②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_____作出了回答,它们_____一个大大的_____字,好像在说——_____的人们画出_____的图画。
(设计意图:通过读课文、看插图、观看课件、听课文朗读录音、小表演、小练笔,一方面欣赏语言美,另一方面感受秋天美丽迷人,感悟秋天的美好以及带给人们的丰收喜悦。)
五、延伸课堂,实践体验
1、通过“我会读,我会画,我会做”,把课内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走进大自然,去观察秋天的美,用笔画一幅秋天的图画。
2、观察秋天,制作秋天的礼物:采集野果,用落叶做书签,用自己的画做贺卡。
3、写一段话来描写秋天的景物。
4、把自己画的画,做的书签,采集的野果,写的习作、日记、诗歌,在班级举办“我爱秋天”的展览。
课题1、秋天的图画
课型 阅读
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2、会写生字8个,认识草字头和宝盖头。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喜爱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背诵课文。
重点和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2重点掌握“三点水”和“火字旁”写法3喜爱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4背诵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象。
教时数2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投影、苹果等教具
分课时教学目标第一课时1、会认8个生字。会写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秋天景象之美和勤劳的人们
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
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生字,会写生字4个,认识草字头和宝盖头。2喜爱秋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秋天。背诵课文。3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丽景象。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复习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许多描写秋天景色的词语,大家还记得吗?现在赶快去秋天的果园里摘苹果。
二、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哎呀,看到果园里的果子都熟了,大家都知道,秋天来了。你还能从哪些地方发现秋天来临了呢?
(指名学生发言)
2、师述:有一位神奇的画家,他用手中的画笔为我们画了一幅美丽的图画,这就是“秋天的图画”,同学们想去看看吗?
3、出示课题,齐读。
三、初读感知:
1、说说秋天的图画是怎样的。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出藏在课文中的生字娃娃,读准字音。不会认的字做上记号。
3、小组学习。
1)组长安排活动:抽查生字读的准不准,课文读得顺不顺,还有哪些字不会认,互相帮助。交流记忆生字的好办法。2)组长检查后给组员记成绩:表现最好的用绿色在书上课题旁画一个笑脸,有进步的画一个黄色的笑脸。3)小组交流:小组擂台赛
小结:自编儿歌帮助学生记忆:梨树是木,灯笼有竹,波浪是水,高粱为米,燃烧要火,勤劳靠力。
四、再读理解:
1、自由读读喜欢的句子。2、自己读读第二句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
3、老师给大家准备了苹果、梨、稻子、高粱。谁能上来贴一贴,帮老师完成这幅画?
4、他贴的对吗?要求学生抓住“挂起、露出、翻起、举起”四个词贴一贴、评一评。
5、梨树上怎么会挂起了灯笼?苹果为什么有红红的脸颊?
稻田里怎么会像大海一样翻起波浪?难道高粱上燃起火?
这是怎么回事?启发学生体会比喻句。
师小结:这些句子都是比喻句。梨树上的梨又大又黄,好像挂上了灯笼。8、谁使秋天这样美丽呢?自读第四句。指名读。
思考:勤劳的人们指的是哪些人?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
五、学写生字4个生字:“波、浪、灯、作”
1、今天老师要教大家4个左右结构的字,是哪四个字呢?
2、指名读,说偏旁,组词。
3、自由“读贴”,说说你的发现(怎么记,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等)
4、师应学生要求范写其中两个字(是学生感觉到比较难写的字)
第二课时一、复习生字。直接出示课后“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可“我会认”中的生字让学生认读。不会的通过“苹果”里的拼音向别人请教。二、再读课文。1、教师范读,学生注意体会教师在朗读中表达的喜爱与赞美感情。2、学生自由读,想象秋天的图画。3、比赛读,看谁读得美。4、看着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秋天,再试着背诵。5、同座合作背诵。四、指导写字,同上。6、三、扩展活动。你爱秋天吗?你喜欢用什么方法来表现秋天的美?讨论、交流。设计意图
1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生字。会认8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意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感悟秋天的美丽。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巩固识字及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仪器与媒体 挂图、卡片、自制奖品、生字课件。 教学思路 说与看结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 板书设计 秋天的图画
梨树 挂 灯笼
苹果 露 脸颊
稻海 翻 波浪
高粱 举 火把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内容 师生活动 修改意见 说话导入
看图说话
初读感知,识字
诵读课文,读中感悟。
教师总结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看图说说谁告诉我们秋天来了?他是怎么告诉的?
自读课文,画出生字。看下面的生字苹果,读准字音。
把课文读给同位听,帮助纠正错误。
小组合作,认读生字。
出示生字,认读。
齐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由读、同位读、表演读)
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读给大家听。师生欣赏、评议,指导朗读。
重点句:梨树挂起金黄的灯笼,苹果露出红红的脸颊,稻海翻起金色的波浪,高粱举起燃烧的火把。
朗读训练。
语言文字训练。
自由的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背诵课文。
《秋天的图画》是人教社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1课。主要写了秋天丰收的绚丽美景,并由景联想到对勤劳人们的赞美之情。
我和我的徒弟朱明雅老师是这样寻求科学的设计过程的:
沈旭林(以下简称“沈”):新课标强调“阅读是老师、学生、文本间的对话行为,一切的一切都是在对话基础上层开的。”
朱明雅(以下简称“朱”):那么应该在课始让学生多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读后谈自己的整体感受。
沈:对,一般学生会说出:“秋天的美景”和“大雁排成‘人’字南飞”、“是入画了美丽的秋天”等等意思。
朱:应该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是假如有学生说“科天不仅仅是美景。也可以是落叶萧条景”,该怎么办?
沈:也应予以肯定,但还需教师引导,比如可以这样引导:“秋天的确是……,我们今天学的课文是美丽的,课后再去搜集你感受到的秋天的文章。”
朱:课文以“梨、苹果、稻海、高梁”四景来描绘秋天的美好与丰收,该通过何种途径让学生感受到呢?
朱:多读体验是不能少的。但怎么让学生饶有兴趣地读呢?还要考虑到读的增量,总不能一遍又一遍毫无目的地读!
沈:我在反复读课文时,有了多种体验:色彩美──金黄、红色、金色、蓝色的天。成熟的美──梨子、苹果、稻子、高粱。描写美──“挂、露、翻、举”描绘出秋天景色的勃勃生机,一种作者的喜爱之情流露其中。这是我们教师自己的“深入”与文本对话,但怎样“浅出”给学生,应该找一个恰当的载体。
朱:还是让学生带着“你能读出是怎样的秋天”的问题读句子,学生就会把自己独特的感悟表达出来。
沈:对,这样的设计的确能给学生一个多元感悟的空间,同时使课堂也有了更多的生成因素。当学生说感受到秋天的色彩美丽时,教师还要学生用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注意对文中色彩词的强调;当学生说感受到作者描写很独特时,还是要求学生读出这种感悟──朗读时注意文中。灯笼、脸颊、波浪、火把”等比喻物的强调……
朱:个性阅读在这样的设计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感悟理解与情感熏陶两不误。句子的表达方式独特是本文的写作特色,是否可以给学生一个语言运用的机会,让学生练写秋天的“菊花、花生”等成熟的景物,学生会表达出“菊花绽放多彩的笑容”等句子,说明他们已经领悟课文描写景物的表达方式。
沈:是啊!语文教学在很多时候就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文本中的表达方式是很有特点,靠教师讲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那我们的语文课就会黯然失色。刚刚设计的迁移运用训练是一种“意会”的好方法。而且还可以过渡到下文的学习:我们可以这样设计过渡语:“不仅仅是景物写得好,下面句子更是写得势扭了!”顺势引出句子“谁使秋天这样美丽?看,蓝天上的大雁作出回答,它们排成一个大大的‘人’字,好像在说──勤劳的人们画出秋天的图画。”要求学生读这句子,回答你能知道什么?
朱:巧妙的过渡是阅读教学艺术之一。而且过渡后。要学生读句子,回答句子中隐含着的“秋天大雁排成‘人’字南归”和“赞美勤劳的人们带来的丰收”两层意思。把原本难教的句子简单化。真是环环相扣,一语两得。
沈:当学生读后明白句子中的两层含义后,运用多媒体展示“劳动人们的勤劳画面”,但仅仅是动作画面还不够,语文教学要发展学生语言,还可出示一些描写劳动人民的诗句、语言,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等。这样学生的语文素养才会提高,使学生有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当学生有了真切感受后再来读文本中句子“勤劳的人们画出了秋天的图画。”这时朗读会使得课堂充满人文味,而且这时的读学生的露受是真切的,实现文本价值的效率就高。
朱: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是不是还要学生写写?如最后句子中的“大雁南飞”,与“赞美人们”两个意思在同一句式中表达出来。
沈: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写这样的句子是有点难度的,那么难的句子让学生多读就够了,不需要达到运用的程度,将来的文本教学中有这样运用的机会。
把我们设计此文的研讨过程记录下来,相信大家能悟到阅读教学的一点灵性!
人教国标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三》习作的主要内容是写“秋天的画”。编者意图是让三年级学生借助图画,训练观察,学习表达,实际上是看图作文训练。对于刚接触习作的三年级学生来说,“观察”与“表达”都是看图作文的难点。这两个难点中,前者是基础,是前提,是关键;而后者往往是教者所忽略的。我们教学应该注意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观察与表达的基本方法。
教学理念:
看图作文教学,一般模式是学生先看图再习作,结果学生往往生厌失趣。如何突破“观察”与“表达”的难点而又不使学生失趣厌写呢?本次习作教学设计打算以欲擒故纵的策略来实现这个愿望。即为了让学生更好“观察”却故意在开始时不要学生从容“细致”地看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表达”,学生有画却故意藏起来,让学生说画猜画,以此来突破本次看图作文的难关。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观察图画,初步学习观察要有顺序、观察要抓住特点的方法。
2、初步学习基本的表达方法,鼓励学生用平时积累的词语来表达。
3、学会以欣赏的眼光来评判他人的习作。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多彩的秋天”的画及相关课件。
2、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画(可以选,也可以自己画。
教学时间: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自由联想教学引入
我们本单元学习了“多彩的秋天”。同学们,一提到“秋”字,你想到些什么?一提到“多彩的秋天”,你的脑海里又出现了哪些画面呢?你们喜欢秋天吗?说说为什么喜欢。秋天是一首诗,秋天是一幅画,“万美之中秋为最”。让我们走进秋天,去感受秋天给我们带来的美景,去欣赏秋天绚丽多彩的图画。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习作三》。首先来看看本次习作的要求。
出示要求,引导读题
板书课题:秋天的图画(学生齐读课题)
2、观察美景激活语言
(1)课件呈现多幅秋景图。
图1:田野里那一大片一大片的南瓜成熟了,他们懒洋洋躺在那里享受着太阳浴。
图2:那缤纷的落叶像是一条花被子,给大地妈妈添上了一件神秘的彩装。
师:你能用优美的词语来表达你看到的画面吗?
(2)教师出示一幅秋景图,指导观察。
①整体感知图画内容,指名说图。图上画了什么?
②引导按顺序观察图画。谁能按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的顺序再说说图上都画了什么?
③引导把内容说清楚。再仔细看看,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3、展开想象,丰富语言
图画是静止的,要把画面写得生动优美就需要发挥想象。根据画面内容,结合具体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对只要人物的语言、心理活动等进行合理的想象,让静止的画面活起来,使人物活灵活现,使景物生动形象,故事完整。
4、小组交流,自由练说
(1)同学们,你们也收集了一些秋天的图片,让我们在小组里互相交流欣赏一下,把你的画介绍给同桌听。
(2)选代表交流,师生评议。
5、写一写学生把说的写下来。自主写作,独立完成作文。教师巡视,并对习作有困难的学生作个别辅导。
提示:
先给你的文章拟个题目,题目可以以你喜爱的秋色命名,可以直接表明你对秋天以及秋天中景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反思
一、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
直观教学,有利于学生的想象思维、说话能力。指导学生的看图时先出示美丽的秋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的习惯。如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观察;先中间后四周;从整体到部分等顺序观察。再让学生根据图画的内容有条理说话。
二、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
在学生能安书序看图,抓住景物的特点叙述后引导学生展开大胆丰富的想象,即把无声的画面变成有声,如想象“大雁边飞边说什么?”把静止的画面变成活动的画面,如想象一阵秋风吹过,稻田、玉米、高粱等会发生什么变化?农民伯伯收割庄稼的动作、语言等,丰富画面的内容,让学生的习作有声有色。
三、充分引导,加强说写的能力。
在学生看清楚图意,回答有关问题的基础上,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把了解到的内容清楚,并准确地,有条理地表达出来。在教学中先激发学生说的兴趣,我运用“看谁说得好。”等带有鼓励性质的话激发学生说话。具体分三个步骤进行训练,一是让基础好的学生分别上台说说,说时要根据老师提示的问题边看图、边思考、边回答,教师在旁启发,学生说完图意是与否、好与差,老师给予肯定、纠正或补充。二是让学生同桌之间或小组互说互听,这时老师要注意巡回了解,并参加到中下生这里去活动,以便具体指导。三是指引让优生把整幅图的具体内容有条理地说出来。让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的强化,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讲得更完整,更有条理,这样的效果我觉得更佳。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课文在山的那边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课文练习1教学设计范文
课文在山的那边优秀教学设计范文
关于尼尔斯骑鹅历险记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小柳树和小枣树教学设计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课文练习1教学设计范文
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教学设计
大班双语time的教学设计
数的认识教学设计
赠刘景文最新教学设计
我选我课堂教学设计参考
敕勒歌教学设计
五年级寻隐者不遇的教学设计
数学课程教学设计两篇
两只鸟蛋教学设计模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