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方案合集8篇

马振华老师

教学设计方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教育学生做事要遵循规律,不要急于求成。

  2、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

  3、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学难点:

  在理解寓言内容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讲出寓意,并口头联系实际学习、生活谈感想。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弄清题意。

  1、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则寓言《揠苗助长》。

  板书课题:揠苗助长

  齐读课题。

  2、这则寓言的作者是孟子,他和孔子一样都是我国古代的大教育家。

  3、“揠苗助长”是什么意思?“揠”是拔的意思。

  (“揠苗助长”是拔禾苗帮助禾苗长高。)

  二、讲读课文,理解内容。

  1、自读课文,思考:(1)这个故事中讲的是怎样一个人?(2)他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指名回答。

  (这个故事讲的是古时候一个种田人,用拔苗助长的方法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

  2、教学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

  思考: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

  ⑵从哪些词语看出种田人很焦急?用横线划出来。

  指名回答。

  板书:巴望 好像 焦急

  ⑶“巴望”是什么意思?(盼望)

  为什么不用“盼望”而用“巴望”?(为了说明他当时心情十分焦急。)

  ⑷第一自然段讲种田人为什么要拔苗助长,也就是讲清了“拔苗助长” 这件事的起因。

  板书:起因。

  ⑸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种田人焦急地想帮禾苗长高。)

  ⑹读的时候要体会种田人什么样的心情?(焦急)

  指名读,齐读。

  3、 教学第二、三自然段

  (1)种田人一心想帮禾苗长高,他想出办法了吗?让我们一起看第二、三自然段。

  指名读第二、三自然段

  (2)他有没有想出办法?(有)

  哪个词语说明他好不容易想出办法?(终于)板书:终于

  他想出了什么办法?(拔苗助长)

  他有没有考虑一下这个办法好不好?(没有)

  从哪个词语看出他没考虑?(急忙)板书:急忙。

  为什么他只想出拔苗助长的办法,而没有想出别的办法?

  四人小组讨论。

  (因为他只想让禾苗长高。)

  他拔禾苗干了多少时间?(“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

  “筋疲力尽”说明了什么?板书:筋疲力尽

  (“筋疲力尽”说明他下了很大功夫,费了很大的劲。)

  (3)他干得“筋疲力尽”后,回到家里自我感觉如何?(很得意,自认为力气没白费。)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总算”)板书:总算

  指名读种田人说的话。

  (4)齐读第二、三自然段。

  4、教学第四自然段。

  (1)第二天,他的儿子到田里一看,发现什么?

  (禾苗都枯死了。)板书:禾苗都枯死了

  (2)禾苗为什么都枯死了?

  (拔苗助长会伤了禾苗的根,使禾苗枯死。)

  (3)齐读四自然段

  5、四人小组讨论:种田人错在哪里?

  小结:禾苗是不能拔高的,违背了它的生长规律。

  板书 :急于求成

  违背规律

  6、朗读课文

  三、联系实际谈寓意。

  1、学习了这篇寓言,你懂得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让学生各抒己见,从各个方面来围绕课文内容谈。

  2、请你举一举生活、学习中的例子来说明你懂得的道理。

  同桌讨论,指名回答。

  若举不出,则出示下列例子。

  (1)有一次,老师叫我背诵一篇课文。我没有先理解就急着背课文,结果花了很多的时间也没有背下来。

  (2)有一天上午放学,我饿着肚子回家,发现妈妈还没回来,就炒冷饭吃。我把煤气灶的火开得太大,结果把饭烧焦。

  四、总结:今天,我们学习了寓言《揠苗助长》,同学们从中懂得了不少的道理,希望同学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要像那位种田人一样犯同样的错误。

  五、作业: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册练习一。

  板书设计: ya 揠苗助长 起 因: 巴望 好像 焦急 经 过: 终于 急忙 违背规律 拔 筋疲力尽 总算 急于求成 结 果: 枯死

教学设计方案 篇2

  教学准备

  通过网络或者图书馆等查询藏戏的由来、历史变化及主要剧目等相关信息;藏戏面具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藏戏的有关图片,配乐介绍:藏戏是藏族的传统剧种,它简单到没有舞台灯光和道具,仅一鼓一?伴奏;复杂到每个角色都要带着象征身份的面具;它漫长到要演出三五天还不会结束……藏戏,以不可抗拒的魅力,一代代传承下来。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藏戏是怎样形成的,有着怎样的特色。

  2.板书课题

  二、读文,理清思路

  1.藏戏同其他剧种相比,独具魅力的地方是什么?

  2.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画出相关语句。(戴着面具演出;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还没有结束。)

  三、朗读品味,了解藏戏的特点

  (一)读第一部分,初步了解藏戏的特点

  1.找读前三自然段,说说你都听出了什么。

  (藏戏有三个突出特点;世界上这样的剧种很少,而藏戏是其中之一;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2.练习朗读后,找学生朗读,要求分别读出藏戏的特色;藏戏剧种的稀少;中国拥有藏戏的自豪。

  (二)读课文第三部分,具体了解藏戏的特点

  1.默读8自然段到最后,找与第一部分相对应的具体描写。(8—16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戴着面具演出的特点;17—18自然段写的是藏戏演出没有舞台的特点;19-20自然段写的是藏戏一部戏要演出三五天的特点。)

  2.自由读8—16自然段,说说你进一步了解到了什么。

  3.看图片,结合具体的面具,说一说颜色象征了什么,对角色的什么特征作了夸张。

  4.自由读17和18自然段,结合“不要……不要……不要……只要……”来体会藏戏以广阔的大自然为背景,道具更是简陋到了极点。

  5.你想看藏戏吗,为什么?(感受藏戏的自然、古朴、神秘这些独特的魅力。结合看戏人,来体会轻松自然、随心所欲带给人们的艺术享受。)

  (三)师生合作读,感受藏戏特点和相呼应的详略得当的表达方式

  1.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生读:8-16自然段。

  2.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没有舞台呢?生读:17和18自然段。

  3.师读: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一部戏可以演出三五天还没有结束的呢?生读:20自然段。

  4.师生合读:21自然段。

  四、了解藏戏的形成

  1.自读后小组讨论:唐东杰布的传奇故事有哪些传奇色彩?

  2.交流、生发:

  (1)以弱抗强的传奇:年轻的僧人→凶险的自然。结合“数不清的牛皮船,被掀翻在野马脱缰般的激流中,许多试图过江的百姓,被咆哮的灌水吞噬”中带点的词,来体会雅鲁藏布江的凶险,一个年轻的僧人想为百姓造福,要与天抗争。这是勇敢的传奇。

  (2)创造奇迹的传奇:一无所有→58座铁索桥。通过7位姑娘组成的藏戏班子,以艺术和善良感召人们,大家由哄笑到献出人力、物力、财力,在江上建了58座铁索桥,来体会这种齐心合力,人定胜天的传奇色彩。

  (3)艺术的传奇:僧人→藏戏的开山鼻祖。这人仅由7人组成的藏戏班子,开创了一个新的艺术流派,诞生了一个为人们接受并赞叹的剧种。

  五、总结

  许多地区、民族,都有着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是中华文化的奇葩。藏戏,作为藏族的传统剧种,到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有着无穷的魅力,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让我们再一次齐读开头部分。

  六、作业

  用自己的话写一写藏戏的形成及特色。

  板书设计:

  戴面具演出

  藏戏

  没有舞台

  传奇来历:为民造福

  开创藏戏

  三五天没结束

  学习目标

  1.学习并积累“鼻祖、旷野、随心所欲”等词语和优美语句。

  2.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体会在表达上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通过默读,了解藏戏的形成,体会藏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

教学设计方案 篇3

  一、评选目的

  实验教学是高中理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为鼓励教师合理开发实验教学资源,优化实验设计和实验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实验教学能力,发挥实验在高中理科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特举办本次活动。

  二、评选范围

  按照高中物理、化学、生物等三个组别分别进行评选。

  三、评选内容

  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和现行相关学科教材,参评教师自行选取一个课题(或知识点)设计实验教学方案,要求:

  (一)选题立意体现新课程理念,有明确的教学目标,能依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类型(如演示实验、学生实验、探究活动等),通过实验有效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提高教学质量。

  (二)鼓励在实验设计上的创新,不局限于传统的实验方案,仪器和器材的选用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日常生活物品、自制仪器,也可以是常规的实验仪器与数字化实验仪器等现代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三)鼓励在实验教学设计上的创新,结构上突出实验教学主线,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实验活动,在学生知识学习、技能训练、科学素养养成、学科兴趣培养等方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和效率。

  (四)参加评选的实验教学设计为包含有实验教学的一个教学片断,应包括以下项目:

  1.课题名称。

  2.实验教学目标。要明确、具体、有针对性,忌空话套话。

  3.实验内容。包括实验名称,实验器材、装置(附照片或图片),主要实验材料的准备。

  4.实验教学设计思路。包括教学重点、难点,实验对达成教学目标所起的作用,主要教学策略,实验类型(演示实验、学生实验)等。

  5.实验教学过程。应详实、具体,不仅有教学和实验程序的叙述,更要有对实验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的预测和相应的应对措施。

  6.说明。包括所选实验和实验教学的特色及创新之处,以及对学生学习所起的积极意义。

  四、评选方式

  评选活动采取网络和现场评选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一)参加评选的教师自行在z实验教学研究网(z)上注册报名,并上传参评作品,每人限报1个作品,每个作品署名限1人。

  (二)评选分初评和复评两轮进行。

  1.初评

  (1)各市、区教育装备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负责对辖区内教师的上传作品进行初评,推荐一定数量的作品参加复评,具体名额分配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量按比例确定。

  (2)各市推荐参加复评的作品上报前可进行修改,但不得改变选题。

  2.复评

  (1)z市教育装备与勤工俭学管理办公室组织专家负责对各市、区推荐的教师作品进行复评。

  (2)复评分书面评审和说课两个环节进行:书面评审环节由评委对参评作品评分,说课环节由作者对参评实验教学设计进行说明、展示主要实验操作过程并回答评委提问,每件作品限时15分钟。

  五、奖项设立

  (一)个人奖:依据两个环节得分的总和排序,设个人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并根据省文件精神推荐优秀作品参加省级比赛。

  (二)团体奖:根据各市、区上传作品数和获奖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分,分别设立团体奖和优秀组织奖若干名,具体评选方案另行制定。

  六、时间安排

  (一)20xx年11月1日-12月31日为注册报名和作品上传时间,12月31日18:00停止作品上传。

  (二)20xx年2月28日前各市、区完成初评。

  (三)20xx年3月31日前完成复评,具体时间另行确定。

教学设计方案 篇4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简介莫泊桑。

  2、谈话导入:像莫泊桑这样的大作家,并不是一开始就能写出好的作品,也有一个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的过程。那么,莫泊桑是怎样拜师学习写作的呢?

  二、初读课文,理清思路

  1、自读课文,要求读通顺,不懂的词语查字典。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教师正音。

  3、思考分段,感知大意。

  第一段(1)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第二段(2~9)莫泊桑拜师的经过。

  第三段(10)莫泊桑拜师的结果。

  三、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思考: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

  2、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莫泊从小就热爱写作?(酷爱、孜孜不倦)

  3、莫泊桑面对自己的作品平平常常,没有什么特色,他的心情怎样?(焦急万分)

  4、简介福楼拜。

  5、用自己的话说说莫泊桑拜师的原因。

  6、指导朗读。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2。

  2、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方案 篇5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充满童趣的夏季散文诗。荷叶圆圆的,绿绿的,是那样惹人喜爱。小水珠喜欢她,小蜻蜓喜欢她,小青蛙喜欢她,小鱼也喜欢她。这绿色的跳动的音符,在召唤小朋友走进夏季,感受夏季,感受小伙伴们快乐的心情。

  【师生学习目标】

  1、通过结合课文的词句、创设情境来认识“荷、珠”等12个生字,会写“是、朵”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思路】

  这篇课文充满童趣,在学习过程中重在激趣,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独特感受,重视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师生互评。课文、生字都在一定的情境中愉快地学习。奖励、评价的方法也与课文紧密结合,如设“荷叶金奖”、“开心荷花”等。教学过程适当运用课件辅助教学,使教学入情入境。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师:小朋友们看我写两个字,书写:荷叶。能读出来吗?再读一次会更好。(给叶注音)加一个词你们能再读一读吗?

  板贴“圆圆”。

  生读。

  真好,读得再圆些。

  (生读)

  师:这美丽的荷叶长在什么时候啊?

  生:夏季。

  师:同学们在很多地方都找到了夏天,谁愿意把画拿出来同大家一起分享?

  (小组交流,师随机展示图画。)

  师:同学们的夏天真美,今天我要和同学们一起去池塘里找夏天,因为那里有美丽的荷叶姑娘等着我们呢!

  (播放影片)

  师:你想对荷叶姑娘说一句什么话?

  生自由表达,师随机板画,并请同学读第一段。

  师:真美啊,我还想听一遍。

  生再读第一段:荷叶圆圆的,绿绿的。

  二、初步感知课文

  1、看图说:“这美丽活泼的荷叶姑娘,有许多好朋友和她在一起玩,同学们把眼睛闭上,听,他们来了”。

  师配乐范读课文。

  师:你听到了什么?都有谁在说话?我这里有许多的小伙伴,同学们能把他们找出来,送到玩的地方吗?生板贴,

  师:你们真是能干的孩子,荷叶姑娘感谢你们,这是她送你们的礼物。送荷叶。

  2、生自读课文:

  师:这么美的故事,同学们快美美地读一读吧,荷叶姑娘今天还设了荷叶金奖,奖励读得认真的小组,看哪组能拿到。得了金奖组的小朋友,如果读完后对自己很满意,就拿一片荷叶,那是荷叶姑娘的礼物,开始。

  3、汇报:

  师:谁拿到了礼物?真棒!课文读得好,字也一定能读准。我有几个字请教小朋友们,师出示卡片开火车读。

  4、理解课文,美读课文:

  师: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到池塘中看看,小伙伴们都在干什么。师先出示文中荷叶水珠的动画,请同学说一句话。师说:你能不能用文中的一句话说说图意?生先自由说,再读文。

  (结合画面来读,并相机指导字音。)

  5、师生活动:

  师:看大家读得这么认真,小伙伴们正向我们招手,让我们也做小伙伴去玩吧。放音乐活动。

  三、学习理解课文

  师:为了玩得更愉快,我们分成几个小队,跟着故事中的小伙伴一起去,哪个小组做小水珠宝宝队、小蜻蜓飞行队、小青蛙合唱队、小鱼儿游泳队。哪个小队玩得最尽兴,就奖荷花一朵。每个小组自读自演本段,一个人读,几个人演或几人读一人演 。

  (生活动)

  1、汇报:

  各队自愿上台,师询问刚才自己队把荷叶姑娘当成了什么,谈感受。板贴。下面的“观众”做评委,通过观看作出评价,“快乐指数”为多少,超过 4分就可以为本组摘走开心荷花。

  2、看板贴总结句式:

  师:这些小伙伴看同学们这么高兴,好象要告诉同学什么,我们听,小水珠说:生读“荷叶是我的摇篮”。后同前。

  3、扩展练习:

  师点击鼠标,回到荷叶图片。师:荷叶给小伙伴们带来了欢乐,如果小朋友们去池塘边玩,你们会把荷叶当成什么?比一比谁是今天的创作大王。

  几个学生汇报后,师组织小组交流。

  4、巩固字词:

  师:我们就要离开池塘了,小伙伴们向我们告别,出示文中4个句子:

  ⑴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

  ⑵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⑶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唱歌。

  ⑷ 小鱼儿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读通。

  隐去句子,读生字。

  师:字宝宝也来了。这些字宝宝是谁呢?

  生读:荷、透、翅膀、蹲、嘻。

  师:字宝宝和我们是好朋友了,他们搬家了,你们还能认出来吗?读扩展练习短文:《夏季的早晨》。

  夏季的早晨

  清晨,草坪上静悄悄的。一位妈妈蹲在摇篮旁,笑嘻嘻地看着躺在摇篮里的小宝宝。小水珠也蹲在小草的肩膀上,闪着亮晶晶的眼睛。一只蝴蝶飞来了,停在摇篮边,展开彩色的翅膀,跳着欢快的舞蹈,花儿笑了,小草也 笑了。夏季的早晨多美呀!

  5、写字:

  荷叶这么美,要把荷叶写美,出示“叶、美”生字卡片。

  生先读,再说怎样记,师写,问同学发现什么,生自己写,师注意指导写字姿势。师选择展示,小组内交流。

教学设计方案 篇6

  学习目标

  1.认识“翻、浇”等8个生字,会写“拉、把”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和不同收获。

  3.愿意做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课前准备

  教学课件,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2课时。

  第 一 课 时

  声像引入

  边放动画课件(或投影)边讲述:很久以前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老山羊请小白兔和小灰兔来帮他收白菜,劳动结束后,小灰兔把老山羊送给他的一车白菜送回家,]小白兔只向老山羊要了一些菜子拿回家,可到了后来,运回一大车白菜的小灰兔没有白菜吃了,而只拿回一些菜子的小白兔却有吃不完的白菜,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26课《小白兔和小灰兔》。(板书课题)

  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教师范读全文。

  2.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自读课文,在要求会认的生字下做上记号,多读几遍。

  3.小组合作朗读课文,找出与课文内容相吻合的插图。

  4.指名试读课文,大家评议、纠正。

  5.小伙伴或小组合作互查生字认识情况。

  a.交流自己会认的字,并说说识记的方法。

  b.你最喜欢和哪个生字娃娃交朋友?为什么?(字词练习)

  如:我最喜欢和“种”交朋友,因为我喜欢种花、种草。

  6.巩固识字。

  a.抽读,快速识记。

  b.看字卡说词语。

  7.在不同的语境中巩固生字。(词语顺序可随意安排)

  翻土 浇水 浇花 施肥 肥胖 饥饿 时候 等候 挑水 担菜

  拉力 拉开 把门 把手 送给 发给 活动 种花 吃饭 吃惊

  写字

  1.观察“我会写”中生字的结构。

  如:拉,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2.你找到每个字关键笔画的位置了吗?和身边的小伙伴说说吧!

  3.重点指导“拉”“把”的写法。

  指导写好“扌”:横要往右上斜,竖钩要写在横的右边,提的倾斜要大一点,不要写平了。

  4.学生描红、练写。

  第 二 课 时

  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1.在读通句子的基础上,读出感情来,边读边体会内容,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2.请几个孩子朗读全文,大家评议。(仪态是否得体,声音是否响亮,字音是否准确,情感是否到位)

教学设计方案 篇7

  教学目标:熟读课文,领会爱心能创造奇迹,并能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师: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七颗钻石”,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球上发生了一次前所未有的大旱灾,谁能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

  指名学生说

  投影出示第一自然段,师: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话,读出旱灾的严重。

  师:那么,在这种情形下,我们都能体会到什么很重要?(水,)

  二、读中领悟水罐的神奇变化。

  过渡:是的,如果没有水,每个人都将无法生存下去,在一天夜里,有一个小姑娘,为了生病的妈妈出门去找水,她拿的那只水罐发生了许多神奇的变化。打开书本80页,自己读读课文的2、3、4自然段。然后把直接描写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划出来。

  指名回答,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水罐神奇变化的句子。

  师:现在,让我们看大屏幕,自己把这几句话连起来读读。你感觉到了什么?(水罐很神奇)

  师:是呀,真的很神奇,我们来读读第一句。

  1、当她醒来的时候,拿起罐子一看,罐子里竟(jìng)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

  齐读。

  师:你发现了吗,句子中有一个字最能说明水罐的`神奇变化,哪个字。(竟)点红

  竟是什么意思?(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没想到。)

  师:那你能试着再来读读看,读出水罐的神奇吗?

  指名读。评价:他读得够神奇吗?你还能读得更神奇些吗?

  齐读

  师:多不可思议呀,现在你能用上这个“竟”来说一说水罐的其他神奇变化吗?自己先准备一下。

  指名说。指导:原来竟可以直接加入,把还换成竟就行了,把又换成竟就行了,把突然换成竟就可以了。

  师:这么神奇的变化,让我们来告诉在座的所有人,好吗?起

  三、透过神奇,感悟“爱心”

  师:水罐是如此的神奇,那么到底是什么事让它这么神奇呢,从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让我们再一次默读2-4自然段,,你还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1、感受到小姑娘很爱妈妈。板书:爱妈妈

  (1)一天夜里,一个小姑娘拿着水罐走出家门,为她生病的母亲去找水。

  你从句子的哪里体会到她的爱呢?

  谁能来读读看。评价:你体会到她的爱了吗?

  师:那她出门会到哪儿去找水呢,看到的又是什么情形?你能来说说看吗?(出示句式)“小姑娘走啊,走啊,来到____________,但是_______________。

  指名想象说。

  师:小姑娘翻山越岭,历尽千辛万苦为妈妈去找水,她的这份爱,这份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天,所以(出示,齐读“当她醒来的时候……)

  师:小姑娘对妈妈的爱,还能从哪里体会到呢?

  (2)“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喝还不够呢,久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你能体会到当时小姑娘的心情吗?是什么?

  高兴:体现在哪个词语上?(喜出望外)

  想喝水:体现在(真想喝个够)还可以怎么说?(喝个饱,一口气喝完)

  是呀,但是她怎么样?——(给妈妈喝了)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评价:你觉得她哪里读得特别好?

  一起读

  2、感受到母亲爱小姑娘

  过渡:小姑娘是那么的爱着自己的母亲,那么母亲呢?(爱女儿)板书:女儿

  从哪里感受到的?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为什么你能从这句话中感受到母亲对小姑娘的爱呢?

  小结:是啊,女儿是那么的爱着母亲,母亲也是那么的爱着女儿,这份深深的、浓浓的母女深情感动了天地,(出示齐读,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变成了金的。)

  过渡:同学们,你还从课文中感受到了什么?从哪里感受到的?

  3、感受到小姑娘很善良,很爱小动物。

  (1)“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小狗一开始是怎样的?(哀哀地尖叫)它怎么了?(很渴,快死了)

  现在呢?

  你能再来读读看吗?

  如果这只小狗会说话,它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

  想象说话

  是呀,真善良,对小动物都那么有爱心。板书:动物

  她的善良,爱心,你还从哪里感受到了。

  (2)“这时,小姑娘再也忍不住,正想凑上水罐喝口水的时候,突然从门外进来一个过路人讨水喝。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师:咦,小姑娘自己不渴了吗?(渴)你从哪些词体会到了。(再也忍不住,凑上去,咽了一口唾沫)

  是呀,既然这么渴了,为什么不喝呢?(给过路人喝了)

  如果是你,在水就意味着生命的时候,你会怎么做?(谈谈)

  谁能再来读读这句话。评价:我仿佛看见了小姑娘是那么的想喝水。

  师:小姑娘的爱真无私呀,能够做到爱他人真不容易啊。板书他人

  我们一起来看插图,你看就在这时,水罐怎么样了——齐读(从水罐里跳出……)

  四、总结,升华

  同学们,小姑娘和母亲之间这深深的、浓浓的爱,以及她对小动物、过路人这无私广博的爱融合在一起,汇成了一股浓浓的爱心,(板书:画心),是爱心创造了这个奇迹,地球上终于有了新鲜的水流。

  让我们带着这份爱心,带着这份感动,再去读读这个故事。

  小结:“七颗钻石“这是一个神话故事,整篇文章充满了神奇的色彩,告诉了我们爱可以创造奇迹,今天回家后,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家人听,好吗?

教学设计方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发怔、发傻、半信半疑等词语。

  2、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的技艺。

  3、继续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对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方法】感情朗读抓重点语句体会拓展阅读【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本学期的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个性鲜明的人物,请抢答他是谁?

  他,尽心尽力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自己却饿死长征途中。(老班长)

  他,面对突如其来的洪水,将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将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用血肉之躯铸成了一座不朽的生命之桥。(老汉)

  他,神机妙算,算天、算地、算人,三天内造出了十万支箭,令妒忌他的人自叹不如。(诸葛亮)

  他,勇武机智,赤手空拳打死一头大老虎。(武松)

  他,有着一颗善良、坚定、执著,金子般的新,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一口井这一梦想不懈努力!(瑞恩)

  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普普通通的手艺人──刷子李。

  二、解题,明确学习要求

  读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是个粉刷匠,专干粉刷这一行,姓李。)那么,如果做豆腐做得特别好的王师傅咱们可以叫他──豆腐王,张师傅泥人捏得特别好,咱们称他──泥人张,是呀,在旧天津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称呼。那么,这篇课文我们的学习重点在那儿呢?

  指导阅读自读提示,勾画要点,补充自学要求:

  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

  ⑵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他技艺高超的?

  ⑶找出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4、根据自学要求阅读课文,对第一题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5、交流自学心得:⑴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

  根据学生回答指导理解重点句,并指导朗读:

  他要是给您刷好一间屋子干完活,身上绝没有一个白点。

  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

  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好像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可刷子李一举刷子白得清爽。

  啪啪声里雪白的屏障。

  每一面墙刷完没发现。

  ⑵那么,作家冯骥才是怎样写出刷子李技艺高超的?请小组同学合作讨论,把你们组总结出来的写作亮点归结出来,看哪个小组发现的最多。

  引导归纳要点,学习写作方法:

  一波三折的叙事,引人入胜──起初,徒弟是半信半疑,但大半天下来,居然连一个芝麻大的粉点也没发现,他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正当徒弟对师傅佩服得五体投地时,却突然发现刷子李裤子上有一个白点:师傅那如山般的形象轰然倒去。不料刷子李最后揭开谜底:那白点原来是黑裤烧了个小洞造成的,使刷子李的奇得到了一次次的渲染。

  注重细节描写,塑造人物个性──文中刷子李的黑衣黑裤,刷墙时娴熟的动作,还有那个让人吃了一惊的白点等细节描写都使刷子李这个人物活了,神了。

  采用对比手法,烘托人物形象──曹小三对师傅半信半疑的态度和主人公艺高胆大的自信进行对比,充分表达了作者对刷子李这个具有超凡技艺的奇人由衷的赞叹和肯定。

  三、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谈话:本文语言朴素,并且幽默传神,极富表现力,无论是人物语言,还是叙述语言,都情趣盎然,简洁传神。同学在解决前两个问题的同时,已经找出了不少精彩语句。现在不妨再读一读,选一句最精彩的推荐给大家,并说出你的理由。

  学生再次阅读,准备推荐。

  2、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人物描写的方法。

  3、摘抄精彩语句,尝试记忆:可刷子李一举刷子,就像没有蘸浆。但刷子划过屋顶,立时匀匀实实一道白,白得透亮,白得清爽。只见师傅的手臂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如同伴着鼓点,和着琴声,每一摆刷,那长长的带浆的毛刷便在墙面啪地清脆一响,极是好听。啪啪声里,一道道浆,衔接得天衣无缝,刷过去的墙面,真好比平平整整打开一面雪白的屏障。

  记忆的第一阶段:作者写了刷墙时的哪几个场景?(蘸浆、摆刷、效果)记忆的第二阶段:每个场景作者是怎样表述的?(学生听读每一句话)记忆的第三阶段:把每句话连起来,力求准确,完成记忆。

  四、课外延伸《泥人张》、《快手刘》任读一篇。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冯骥才,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他长于天津,对这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怀着一种近乎狂热的激情。他以学者式的渊博和填密,有条不紊为天津文化倾注着心血:他对天津的历史文化遗存进行过抢救性考察;他写过不少具有天津地域特色的小说,如《神鞭》《三寸金莲》《俗世奇人》等,从而挖掘天津人的集体性格,展示这个城市的形态和灵魂。其实,这些已超越了学术范畴,它对延续历史文脉、保持个性魅力、清晰城市形象、促进天津未来发展等,都具有深层的意义

  同学们,这篇文章选自冯骥才的小说《俗世奇人》,在这本书中,作者笔录了生活在市井俗间的一个个怪异人物,作者曾在本书的序言中写道:笔录奇人妙事,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在他笔下,技艺超绝的泥人张向我们走来,那一根鞭子闯天下的傻二向我们走来,三寸金莲的裹脚女向我们走来,这一个个人物就如同一道道民族风景线,记录着一段历史,让我们课后一起去读读这本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