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1、联系上下文理解“协调有序、清波漾漾、理所当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流程
一、导入
1、上节课时,我们对这句话(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提出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还记到是什么问题吗?生说师板:搭石一道风景?同学们是否去思考过吗?
2、学生交流:
板书:
景美
二、研读课文
1、学生自由读2~4节课文。边读边用“──”划出直接描写搭石风景美的句子。
2、学生读勾画的句子,谈感受。
板块一:
出示:
“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协调有序”什么意思?在这段话中,哪个语句在解释“协调有序”?自己读读这句话。
2、学生交流。
3、听老师读这几句话,你们闭眼听,你仿佛听到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⑴体会音乐美:
在这轻快的音乐中,除了踏踏的声音外,你仿佛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你听到了水中的声音,地上的声音,空中的声音)指导朗读声音这句。
⑵多么美妙的协奏曲、多么动听的交响乐:
①体会画面美,动作协调美: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指导朗读景物美这句。
②除了漾漾清波和绰绰的人影外仿佛还看到什么?
齐读整句。
③也许这是一个黄昏,你仿佛又看到什么美景呢?
师:夕阳洒下了它最后一缕光辉,劳作了一天的人们回来了,一路欢歌笑语,虽说身体是疲惫的,但脚步却是轻快的“踏踏”,在这一块块搭石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乡民们配合默契的身影,也看到了他们辛勤的劳作和对生活的热爱。此时,你觉得,这曲音乐它演奏的是一首什么歌呢?(勤劳、甜蜜、团结的赞歌)为什么是快乐的歌呢?齐读整句。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画中有歌,歌里有画,好一个让人陶醉的画面。难怪作者会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二:
这是看得见的美,课文中还有许多看不见的,是需要用心灵去感受的美,请再读2、4两段,用“~~~”划出。
出示: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1、师:请轻声读读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从哪些词中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从“无论……只要……一定……直到……”等词语中体会。)
2、齐读句子,注意读好这些词。
3、出示:
早晨,一位大叔抗着锄头去翻地,突然踩到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中午,一位大妈急着去学校接孙子,发现河中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夕阳西下,一位大伯挑着谷子匆匆回家,发现河中有一块搭石不平稳,连忙()。
4、同桌互说后指名说。
5、师:是啊,那多危险啊,所以上了年岁的人总会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你觉得这儿的“踏”是怎样地“踏”?
师:讲得真好!这小心翼翼地“踏”……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上了年岁的人一心为别人的心灵美。难怪作者要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这是一道一心为别人的美丽风景。
6、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板块三:
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读读这句话,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年轻人很好,老年人腿脚不好,年轻人就主动背老人过去。)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理所当然的事是指什么事?
师:即便是素不相识也让你感到人与人之间是那么亲近、那么和睦,好像是相识已久的老朋友,是自己的至亲至爱。正是这搭石体现了乡民们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又构成了──
3、齐读“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三、全课小结
现在,你们还觉得只是景美才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吗?
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民们那热爱劳动的美,尊老爱幼的美,乐于助人的美,透过这小小的搭石,我们看到了乡亲们的纯朴和善良。读到这,你觉得这搭石还仅仅只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更像一颗颗什么?
齐读最后一段。
师: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任人走、任人踏,无怨无悔,就像这里的乡民们默默的无私奉献,而乡亲们一心为他人,无私奉献的精神更像这普普通通的搭石一样默默无闻,让我们一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一段。
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四、练习
我见到的美。
1、师:走搭石,这是乡亲们每天生活中极为平凡的小事,可在作者笔下,平凡之中却显现出不平凡的美。美,就在我们身边。同学之间、邻居之间、人与人之间,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用心体会,却让人感动。你能选一件说一说,写一写吗?
2、学生练笔。
3、交流。
一、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2、学习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表达美。
三、教学过程:
(一)、课件导入
1、出示课件。
2、画面给你怎样的感觉?
3、生汇报。
(二)、初读文本
1、画面的内容被写成了一篇文章,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大声地朗读《搭石》一文,说出你的读后感。
2、生自由读课文,师指导。
3、检查读书效果。
(1)课件出示新词:谴责懒惰俗语伏下协调有序人影绰绰
自由读指名学生领读
(2)放入句子中,能读吗?
1、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
2、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
3、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4、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当成是理所当然的事。
指名读,评价。
指导读:听了句子有何感觉?带着这种感觉来读。(渗透文本的美)
好文章要读出韵味来,不知有没有信心把课文读好,把感知的美读出来。
组内分工练读(提示要注意倾听别人的朗读并给出意见)
指名读,自选段落,把自己最拿手的段落展读给大家。(谁第一段最拿手?谁第二段最拿手?……)
生评价,可以二次来读。
四、自读释疑
读的不错,有几个小问题希望大家帮忙解答。
课件出示:搭石是什么?谁搭的?有什么作用?
学生笔答,交流汇报。
五、扎实习字
1、读完课文解决了很多问题,轻松一下,来看看字。
出示:洪暴猛涨裤惰稳俗衡序伏
做个小老师,给大家讲讲你最了解的字(组词书写等)
2、课件分部分范写暴、衡、惰(师生分析各部分占位,交流如何写美观)
3、同学们现在你挑一些最难的字写一下,一会儿交流。
生写字,师指导坐姿。
六、再读全文
自由读,鼓励学生读出新的感悟。
设计理念:突出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基本特点,紧扣文中所流淌的美,引导学生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在感知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人与人之间的美好情感。
设计特色:以“美”作为全文的主线,以自读自悟贯穿课堂始终。引导学生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使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发现美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升华。
设计流程:
一、激情导入——感知美
1、点击课件,伴着轻松明快的音乐,眼前出现一幅幅乡村美景图。
2、教师配以深情的语言:
我的家乡在一个小山村,那儿流水潺潺,炊烟袅袅;那儿的人们善良淳朴,互敬互爱。最让我难忘的还是小溪中的那一排搭石,静静地躺在溪水中,为我们带来了多少方便,多少欢乐。
3、瞧!这放在小溪里用来帮助人们踩踏过河的石块就是搭石。板书课题,读题。
(课堂伊始,一曲明快轻松的乐曲萦绕于教室之间,为整堂课奠定了“和谐”的基调;抬起头,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简笔画摆放在黑板上,不仅唤起学生对“搭石”的感知,也帮助他们理解“搭石”的含义。)
二、初步感知——寻找美
1、这些小小的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走进它,睁大双眼去发现美,欣赏美。
2、细细地读读课文。要求:一边读一边体会,你感到课文中都流淌着怎样的美呢?
3、说说你仿佛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课件随机出示相应的画面:
精心摆放搭石老人调整石块一行人走搭石
同时过溪,招手礼让偶遇老人,背负过溪
学生每寻到一处美,就用不同颜色的笔在黑板的石头上写上一个“美”字。
(学生带着任务读课文,读书的目的性自然体现,又增加了语言的积累。以“美”为切入点,带着学生走进了小村庄,开始感受“搭石”,欣赏“搭石”,寻找美的画面。)
三、品读体味——欣赏美
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一起来走近搭石。
(一)例段指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朗读第一自然段。要求:仔细听,在书上圈画你认为最能体现美的词句。
2、说说你从课文中感受到怎样的美,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的。
重点体会“平整方正”、“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中体现出来的乡亲们心中有他人的美德。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善良。
3、指导朗读。
(例段的指导意在向学生渗透学习方法,为后面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二)自主学习2、3、4自然段。
美丽的画面还有很多,你们想不想来欣赏欣赏?
1、学生从2、3、4自然段中选择最喜欢的一段以学习小组或个人为单位欣赏,体会其中流淌着的美。
2、推荐几种学习方式,自己有更好的方式也可以。
出示课件:学习小帮手
我想读一读课文中的美文。
我想说一说自己的感悟。
我想画一画文中的美景。
我想演一演文中的情景。
我想邀请同学(老师)一起……
我想……
(推荐学习方式,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又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并提供了创新的契机。)
3、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视指导并参与其中,从中发现有创意的学习方式。
4、全班交流,展示学习成果,评议。
(评议这一环节,意在使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的讨论交流,互相启发、补充,加深理解与感受。并结合评议将对语言文字的学习与感悟落在实处,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5、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说说自己体会到的美。(个人感受不同,不强求统一的答案。)
随机在石头上板书:勤劳、和谐、谦让、尊老。
6、随机指导各种形式的朗读,以求达到品品读读、以读促悟的效果。
(读书是师生对话,尤其是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组织多种形式、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三)学习中心段。(最后一段)
1、课件再次出示几幅画面。思考:为什么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齐读最后一段。
(1)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搭石和乡亲们有什么联系?
引导学生体会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也正是“搭石”于默默无闻中凸现出的精神。
(文章最后一句话含义深刻,不易理解。在学生对文中所流露出的人性美有了感悟之后,再让学生来理解句子,句子含义就自然出来了。)
四、走向生活——发现美
1、是啊!美无处不在,有看得见的美,看不见的美,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你现在对美有了哪些更深的认识?
2、艺术家罗丹说过:“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在我们的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
(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中寻找美。)
随机板书:友善美、团结美、奉献美、无私美、敬业美……
五、超越文本——传播美
1、听故事:《一个承诺》
2、谈感受。主要引导学生学会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爱。
3、升华情感;
美是一把雨中的小伞;美是一句风中的问候;美是一个关怀的眼神;美是一片温暖的阳光……
让我们将真善美撒播到每一个角落,让世界因我们而充满爱。
4、课件播放《爱的奉献》,在温情的音乐声中结束全课。
(“美”作为全文的主线,贯穿课堂始终。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
附:板书说明
该课板书为一幅风景画:几块形态不一的石头平整地跨过小溪,每一块石头上用不同颜色的笔写着——善良美、勤劳美、和谐美、谦让美、尊老美、团结美、奉献美、敬业美……
《搭石》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搭石》一课,截取了农村生活中几个非常平凡的镜头,但平凡中透出深意,朴素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令人感到情致淳厚。读书是师生,尤其是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对话的过程。教学《搭石》一课时,在学生对“搭石”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我便组织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进行不同层次的读书活动,使其感悟体会“搭石”的美,欣赏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从而实现教师、学生与文本对话的目的。
1、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
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助人为乐美
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
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
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
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
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请学生分别画出有关语句或段落,并试着在头脑中浮现画面,在空白处写上自己的感受,然后在小组内及全班交流,解决疑惑,完善认识,升华情感。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2、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简单的事情中闪烁着美好的思想,散发出融融的暖意。是啊,美无处不在,就连搭石这么不起眼的小事物都有美。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随着我的话音落下,学生思考后各抒己见。
“我是值日生,当我想起擦黑板时,发现不知谁已经把黑板擦干净了,这也是美!”
“老师为了我们,经常忘我地工作,就连中午吃饭的时候也在管我们用餐,这种尽职的工作精神就是美!”
“我班的同学了,我天天给她送作业,给她补课,给她讲学校里发生的事,使她不再寂寞,这种同学间的关心也是美!”
美是明媚的阳光,给人以温暖;美是盛开的鲜花,给人以芳香;美是潺潺的溪流,滋润万物的成长;美是熊熊的火炬,点燃生命的希望。学生们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到人与人相互关爱,生命才更有意义,人生才更幸福。曾经有位名人说过这样一句话:美到处都有,只要我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在教学中让学生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到其中的人性美;并学习了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美、感受美。
学习目标:
1、认识“谴、惰、俗”等7个生字。会写“洪、暴、猛、涨”等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山洪暴发、猛涨、裤子、平稳、平衡、联结、清波荡漾、理所当然、有序、伏下”等11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
3、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体会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带来的温暖和快乐;学会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美。
教学重、难点:
品味由“搭石”引发的感人的场景;感受乡亲们纯朴、美好的情感。
课前准备:
1、生字新词卡片。
2、有关桥梁的图片和课文插图,乡亲们协调有序走过搭石的图片。(有条件的可制成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引入,质疑定标
(一)激趣导入
(出示几幅有关桥的图片,或课件展示桥的图景。)
同学们,你们见过哪些桥?你们知道桥的作用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搭石》,作者没去赞美雄伟壮丽的大桥,没去描绘古老的桥梁,而想念起家乡小河里那些不起眼的石头,(出示课文插图),这些石头有什么特别吸引人的地方呢?你们想了解吗?
(二)质疑定标
“搭石”这个词对绝大多数同学一定都感到陌生,看了这个题目,你一定想弄明白一些问题,你有什么疑问?
教师适时引导,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如:
1、什么是“搭石”?
2、搭石是怎样铺成的?
3、人们是怎样过搭石的?
4、为什么搭石留给作者这么深的印象?
二、个性自读,自主感知
1、第一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碰到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第二遍:试着从课文中寻找同学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并提出自己通过努力但没能解决的问题。
3、第三遍,画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段并写上旁注,说明为什么喜欢。
三、合作交流,释疑解难
1、同桌对读课文,互相欣赏、评价。
2、小组合作讨论解决问题,交流自己的感受,提出不懂的问题,组内相互帮助解决。
3、全班交流,反馈。
解决几个问题,初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及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1、什么是“搭石”?
2、作者围绕着搭石描绘了哪几个生活场景?
3、作者为什么要写家乡的搭石?
四、练习
1、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自学生字,读准字音,特别注意俗(su)、绰(chuo)、序(xu)的读音。
(2)交流识记方法,写字经验。(“涨、衡”左中右结构的布局;“惰”右上角是“左”;“序”里面勿写成“矛”。)
(3)练习书写生字。
2、抄写本课的词语,给生字表中的生字并扩词。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检查反馈,复习巩固
1、抽读生字卡片。
2、听写部分词语。
二、寻美悟情,晶读熏陶
1、寻美,知情。
课文许多地方都使我们感受到“美”,有看得见的具体“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把你认为美的句段读给你的同桌同学听,并向他(她)谈谈你的体会。
2、赏美,悟情。
组织学生交流感受到的美。(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赏美悟情。)
例一:“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让学生找出文中的关联词(“无论……只要……“直到……才……”)从中体会老人的公益之心。
例二:“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看图,品读这段话,想象那优美动人的画面,说说你眼前浮现出什么情景。
2、请几个同学上台表演,体会动作的协调有序。
3、朗读,读出叠词给人的韵律感。
例三:“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1)“风景”是什么意思?
(2)作者用文字向我们描绘由搭石引发的一道道风景,如果你是画家或摄影师,你会画下或拍下哪几道风景呢?你能给你的画或照片取个题目吗?把你的想法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3)各小组推举代表汇报。
(如:背老人过搭石;相让;流动的画;紧走搭石……)
例四:“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
(1)你是怎样理解最后一段话的意思?
(2)赞颂了搭石什么精神?联结着乡亲们什么美好的情感?
(3)文章的结尾表面是赞美搭石的,如果改为以赞美“家乡人”作结的,你准备怎样写?请试写几句。
三、诵美,传情。
1、读一读,把你认为“美”的语段,高声诵读,把你体会到的情感表达出来。
2、评一评:指名朗读,让学生在评议中增强语感。
四、创美,抒情。
1、有个作家说过“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作者从不起眼的事物中发现了美,其实,你我的生活也处处有美的存在,你发现了吗?
2、学生交流平凡事物中的“美”。
五、课后延伸,拓展
六、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
21搭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3、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教学重点: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谈谈对搭石的了解。通过预习,你对搭石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字词,走进课文
1、抽读生子
2、读“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波荡漾理所当然联结”、
三、小组合作分段学习讨论
(一)学习
自读本段,你明白了什么?人们是怎样挑选、摆放搭石的?找出文中的词语理解体会。
“平整方正”是为了让人们……按照“两尺左右”的间隔均匀摆放是为了……从中感受乡亲们的善良、质朴。
(二)、学习2——4自然段。
在这美丽的山村,搭石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让我们睁大眼睛发现美、一起来欣赏美。
1、指名分段读二三四自然段,边听边想象,说说你都见到了哪些美丽的画面。
2、生谈自己发现的美
(1)老人及时调整搭石。
(2)一行人协调有序地过搭石。
(3)两人相遇,招手礼让;遇见老人,背负过溪。
3、欣赏第一幅:读段落想象,老人踩到不稳的搭石会怎样想,表情、动作会怎样?挑选合适的石头时,会怎样想怎样做?满意离去时,会是怎样的心理、表情、动作?
讨论后表演有感情地朗读。
4、欣赏第二幅:听读,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理解“紧走搭石慢过桥”,进一步感受乡亲们相亲相爱,生活默契,所以动作协调。配乐感情朗读,读中体会美好情感。
5、欣赏第三幅: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拿起笔发现美、寻找美。然后各抒己见。重点体会“理所当然”感悟每一位乡亲都是这么做的,都具有无私奉献精神。
四、用朗读和讨论来理解最后的情感升华。
在反复的朗读中,悟出无私的搭石正是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写照,也是乡亲们相亲相爱、友好互助情感的纽带。
河南高考排名2434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西高考排名21240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8585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陕西高考排名15012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福建高考排名322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14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识字6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识字6优秀教学设计
人教版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教学设计
乌鸦喝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一年级池上优秀的教学设计范文(通用五篇)
杨氏之子的教学设计模板
观察物体教学设计(苏教版国标第五册数学两篇)
重庆高考排名1425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北高考排名141780左右排位历史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贵州高考排名12291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河南高考排名13840左右排位文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和沈阳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考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要多少分山西考生 附2024录取名次和最低分
云南高考排名449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黑龙江高考排名9568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安徽高考排名9169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岳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文山学院和韶关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海南高考排名40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沈阳科技学院和广州软件学院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重庆交通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排名怎么样 附历年录戎数线
山东高考排名438500左右排位综合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498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辽宁财贸学院和新疆农业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青海高考排名16830左右排位理科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广东高考排名224680左右排位物理可以上哪些大学,具体能上什么大学
皖西学院和山西中医药大学哪个好 附对比和区别排名
景阳冈教学设计模板
教学设计中的教学目标方案
有余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练习6教学设计
春潮教学设计
七颗钻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口语交际习作四的教学设计
“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教学设计 (十五篇)
牛和鹅教学设计
三味书屋教学设计
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三角形内角和的教学设计
关于白鹅课文的教学设计
伤仲永教学设计(集锦十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