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秦风学老师

教师资格考试模拟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 )。

A.推动社会发展 B.增强人的体质 C.增进社会公平 D.促进人的发展

【答案】D。解析: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学校教育的直接目标是促进人的发展。

2.在西方近现代教育史上,被认为最先“发现了儿童”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答案】B。解析:法国教育家卢梭被认为“发现了儿童”。他在其教育学小说《爱弥儿》中阐述了其教育思想。他发现了儿童具有自己独特的心理世界。儿童不是缩小版的成人,儿童的心理发展具有不同于成人的规律。

3.“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学记》中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人口的关系

【答案】C。解析:这句话的意思是君子想要教化人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一定要从教育入手。反映了教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

4.周老师在教学生字的时候,把容易写错的笔画用彩笔标出来,这是利用( )。

A.知觉整体性 B.知觉选择性 C.知觉理解性 D.知觉恒常性

【答案】B。解析: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就叫知觉选择性。对象与背景差异越大,越容易被选出来。题干中周老师用彩色笔标出易错笔画,和其他部分区分,利用的是知觉的选择性。

5.小学《科学》课程整合了自然科学各学科的内容,这种课程属于( )。

A.融合课程 B.广域课程 C.核心课程 D.合并课程

【答案】B。解析:根据学科课程综合的程度不同,可以把学科本位综合课程划分为相关课程、融合课程、广域课程三种形态。相关课程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学科既在一些主题或观点上相互联系起来,又保持各学科原来的相对独立。例如,物理、化学、数学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历史、地理在某些主题上的联系;语文、历史、音乐在某些主题上的关联,等等。融合课程是将有关学科融合为一门新的学科,融合之后原来学科之间的界限不复存在。例如,物理、化学、生物融合为理科,植物学、动物学、解剖学、生理学融合为生物学。广域课程是指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合并数门相邻学科内容而形成综合性课程,如有的国家把地理、历史综合形成“社会研究”课程。小学《科学》课程有效地综合了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和技术领域中最基础的知识和技能,属于综合理科课程,属于广域课程的范畴。

6.“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遗传 B.环境 C.个性差异 D.个人努力

【答案】B。解析:“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思是靠着朱砂的变红,靠着墨的变黑。比喻接近好人可以是人变好,接近坏人可以使人变坏。说明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

7.依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6-12岁儿童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 )。

A.勤奋感 B.主动感 C.自主感 D.自我同一感

【答案】A。解析: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6-12岁的儿童处于学龄期,面临的冲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其人格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

8.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和老师的话就是好孩子,这是因为其道德发展处于( )。

A.权威阶段 B.公正阶段 C.可逆阶段 D.自我中心阶段

【答案】A。解析: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处于权威阶段时,常以表面的、实际的结果来判断行为的好坏。认为服从成人就是最好的道德观念,服从成人的意志就是公正。

9.数学课上,马老师有意让学习成绩较差的小军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并鼓励了他。这主要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

A.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答案】D。解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要求教师从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统一要求出发,面向全体学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发展。题干中马老师根据小军的水平提出符合他水平的问题,符合他个人的特点,体现了因材施教教学原则。

二、简答题

1.简述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参考答案】

现代学制主要有三种基本的类型:

(1)双轨制。这种学制以西欧国家为代表,把学校系统分为两个互不相同、互不衔接的轨道,一轨自上而下,其结构是——大学(后来也包括其他高等学校)、中学(包括中学预备班);另一轨从下而上,其结构是——小学(后来是小学和中学)及其后的职业学校(先是与小学相连的初等职业教育,后发展为和初中连接的中等职业教育)。

(2)单轨制。这种学制以美国为代表的,其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学校系统中学习,从小学、中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3)分支制。这种学制以苏联为代表,在初等教育阶段强调共同的基础性教育,到中等教育阶段分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两个分支的学制。

2.简述思维过程中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

【参考答案】

(1)问题情境

(2)定势与功能固着

(3)已有知识经验

(4)原型启发

(5)情绪与动机

教师资格政策

一、报考须知

(一)考生须符合我省报考条件要求,须本人通过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官网的网上报名系统进行报名,严禁委托他人替代本人报名。

(二)考生应根据本公告有关要求,自行确定是否符合报考资格,不符合的不能报考。考生须据实、诚信提交报考信息,如实填写《山东省2021年上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考生诚信报考承诺书》,进入面试考点后将《诚信报考承诺书》纸质版原件交考点工作人员。

(三)考生本人对填报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考生本人报名信息一旦通过确认不得更改。考生提交报考信息前,请务必确认姓名、身份证号、性别、学历、照片、考区等各项填报信息准确无误。如违反上述要求,因不符合报考条件、报名信息错误或缺失、考区选择错误等导致无法完成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面试或教师资格不予认定等后果,责任由本人自负。

根据这一主题,我们能得出以下几点要求:

1.报考网址不能错!不能错!不能错!在往年好多同学都是快到考试了却忘了在哪里报名,在这里一定要拿小本本记好。

2.进入考场前要准备好《诚信报考承诺书》打印好填写好然后交给工作人员。

3.一定要仔细核实自己的相关信息不要出错,尤其是自己的身份证。

二、报名条件

(一)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或在内地(大陆)学习工作生活的港澳台居民;

(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

(三)符合申请认定教师资格的体检标准;

(四)原则上应具备《教师法》规定的相应学历条件,并应符合本省确定并公布的学历要求。

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以下信息:

1.学历要与相应报考学段一致。

2.符合学历如果还未毕业的,在大学三年级以上的在读学生可报考。

3.符合其他条件(如普通话要求、身体条件、思想品德)也要具备。

我们根据准考证上的考试地点,可以提前做好踩点工作。一要对路线熟悉,考生如果距离考场近可提前查好交通工具的使用及时间的安排;如果距离远,可提前在附近租房,安全问题一定要注意。二要对考场环境熟悉,提前考察考试考场,对环境进行熟悉,比如考场安排图示,厕所位置等。

笔试科目。笔试包括综合素质(所有学段)、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初中及以上)、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中、高中),笔试是需要大家着重备考的一环,必须自己有规划的进行复习。

面试科目

面试采取结构化面试、情境模拟等方式,通过备课(或活动设计)、试讲(或演示)、答辩(或陈述)等环节进行。主要考核申请人职业道德、心理素质、仪表仪态、言语表达、思维品质等教学基本素养和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教学基本技能。所以各位小伙伴准备好每一个方面哦!

五、面试流程

大体流程如下:打印准考证→参加面试→抽题→备课(准备时间20分钟)→回答问题(时间5分钟)→试讲或演示(时间10分钟)→答辩(时间5分钟)→评分

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

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那么既然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那么在加工反映客观事物时会有一些基本的特性,这就是知觉的基本特性。知觉的特性包括: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以及恒常性。在复习这部分知识点时,首先要抓住关键词。

选择性是指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其关键词为:背景和对象。那么在考试中一般会涉及两种情况:一、考查对象和背景的关系,一般有两种关系,1、对象和背景差异大,比如:万绿丛中一点红。2、对象和背景相辅相成,比如:迷彩服,就是选择性的反向利用。二、从背景中挑选的对象因人而异,比如:进一间屋子,有人先看天花板,有人先看地板。

整体性是指在知觉时总是将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也就是说人在加工客观事物时会遵循整体优先的原则。整体性的考查方式由以下几点:一、通过部分去认识整体,比如,窥一斑而知全豹。二、整体影响部分的认识,比如,数字13,在数字12、13、14序列中会被当成13,而在ABC序列中则被当成是字母B。三、知觉强度大的部分影响整体的认识,也就是说关键特征影响整体的知觉,这是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错点,比如:一首曲子换不同的乐器,由不同的人演奏,人们依然能听出来这首曲子,说明了知觉的整体性,因为换了人和演奏的乐器,但是曲子的关键特征没变。四、当物体是不完整时,知觉会依靠知识经验对其进行补充,比如:画家可以通过花瓣去还原花朵。

理解性是在知觉时,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常考的点在于:一、已有的知识经验因人而异,各不相同,比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二、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有较大作用,比如:去旅游时,当导游说前面的石头是望夫石,远看像一位站在海边的女人等待出海的丈夫归来时,大家都觉得确实像望夫石。

恒常性是指当知觉的条件变化,但是知觉本身不变,比如:从各个角度去看一扇门的形状都是长方形,这就是形状恒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