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脊轩志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李盛老师

《项脊轩志》教案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3.学习本文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二)能力训练点

训练学生运用所学文言文知识及凭借有关工具书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掌握“归”“稍”“置”等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

2.学习本文善于捕捉生活中典型的细节和场面,来表情达意的方法及语言清新、凝练的特点。

难点:

领略本文记物、叙事和抒情融于一炉,如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笔墨纡徐平坦,悱恻动人的散文艺术之美。

安排两个课时

预习要求

1. 翻译熟读全文。了解作家和文章的内容。

2.完成课后练习。

3.讨论:领会本文的散文艺术之美。

第一课时

1.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今江苏昆山)人,生于明正德元年(1506)。中了嘉靖十九年(1540)举人,会试屡次不中,徙居安亭江上,读书讲学,四方来从学的人很多,海内称为震川先生。六十岁上,嘉靖四十四年才中了进土,选为湖州长兴县知县,移顺德通判。隆庆中,任南京太仆寺丞,卒于官(隆庆五年,1571)。有《震川文集》四十卷。

归有光是明朝有名的散文家。清朝姚鼐编《古文辞类纂》,于元、明两代的作家中,独取归有光,把他作为唐宋八大家和桐城派之间的一座桥梁。他的作品能以清淡朴素之笔描写事物,感情真挚,记事生动,不事雕琢,而风韵超然。

2.翻译全文,注意古今异义

3.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作状词:前辟四窗 内外多置小门 东犬西吠

(2)名词活用作动词:明月半墙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3)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垣墙语未毕

(4)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亦遂增胜

4.一词多义

二、特殊句式

1.判断句:项脊轩,旧南阁子也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2.被动句:得不焚

3.介词后置句: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其制稍异于前

省略句:借书满架,偃仰啸歌使不上漏 读书轩中

1.找出这篇文章的中心语句 。在这句话以前写的是

,在这句话以后写的是: 。

2.文章开头对哦的描写有哪些特点: 。经过修葺以后,哦有哪些特点: 。3。作者生活其中,轩前小鸟、月影陪伴,充满诗情画意。

3.第三段重点写 ,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先写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家中一片杂乱衰败景象;继写老妪__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我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深沉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四段叙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补充。

5五六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相对比,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

④第四段叙写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进一步补充。

⑤五六段是补记,写婚后与项脊轩有关的一段生活。作者把妻生前来轩的情趣与妻死后“____________________”的悲凉相对比,更以“____________________”枇杷树,抒发自己对亡妻的强烈的怀念之情。

2.辨析下列加点词的词义

3.学生讨论下列问题。

(1)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以“项脊轩”为主,而实际上是以他的家人为主,“项脊轩”仅是一条线索,用来贯穿这一系列琐事的。

项脊轩是作者当年安于清贫奋发读书的地方,也是他同亲人——祖母、母亲、妻子接触交往,留下深刻印象的地方。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为项脊轩作志,也就当然地同作者回顾身世和怀念亲人交融为一体了。文章或陈述项脊轩的变迁,或叙写亲人的往事,或抒发作者的情怀,始终因项脊轩而发。项脊轩像一根红线贯穿全文。许多看来琐碎散乱的生活片断,一旦用这根红线串连起来,就如同散乱的珍珠串成了一条熠熠闪光的项链,又如杂乱的音符编织成一支优美的乐曲,奏出了激越而和谐的乐音。

(2)谈谈你对本文语言特色的理解。

语言清新、凝练是本文又一个引人注目的特色。作者注意炼字炼句,既工于状物,又善于叙事抒情,往往熔铸几个字,便能将人情物态刻画得玲珑剔透,栩栩如生。

文章写修葺前的南阁子:“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这所百年老屋不蔽风雨,无处安放得下一张书桌,其破败不堪的情景完全可以想见。这里尘泥用“渗漉”状写, “雨泽”用“下注”形容,何其准确、贴切,一字不能移易。尤其是“顾视”两字,活画出了作者当时狼狈不堪的情状。写修葺后的项脊轩,则又是一番情景:“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把庭院的寂静、悠闲写得多么生动迷人。而那幅月夜桂影图仅仅十多个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就把读者引进了月白风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的境界。这里明月用“半墙”来烘托,桂树以“斑驳”的情影来描绘,清风徐拂用“影动”来状写。作者的笔触细腻、轻灵,语言清丽、凝练,可称得上珠圆玉润,

字字珠玑!

4.学生交流讨论结果,最后由教师明确答案。

(四)总结、扩展

[总结]

(1)文言知识点。

①一词多义:顾 稍 置 归

②词类活用:雨泽 注 不使 漏 东犬 吠 二世

(2)中心思想。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表达人亡物在,三世变迁的感慨,也表达作者怀念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感情。

[扩展)

这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作。文中所叙之事都是极平常、极琐屑的往事,这些琐事、琐谈虽只是一鳞半爪,但它们是从生活之树上采撷下来的最有光彩的枝叶,是生命的长河中摄取的最动人的镜头。窥一斑而见全豹。它们是生活的浓缩,又是生活的闪光。因此,越是平常,越是琐屑,就越觉得真切动人。前人论文喜欢引《汉书?外戚传》里的一些细碎的情节,其实,《史记》、《汉书》都善于描写细节来增加叙述的生动性。托尔斯泰、高尔基的自传小说,就是这一种写作方法的优秀的例子。

(五)布置作业

整理课后练习第一题的阅读提纲,并背诵全文。

(六)板书设计

项脊轩志

归有光

一段:写项脊轩本身,先叙来历及原来的样子,然后叙述修茸以后的景色以及自己在轩中的生活。

二段:过渡,从写轩转到对往事的回忆。

三段:(3—4节)往事的回忆。

1,诸父分爨后家中的杂乱情况——家境的破败。

2.叙述母亲和祖母的遗事——饱含亲情。

3.项脊轩的变迁。

四段:(末两节)补记——对妻的怀念。

《项脊轩志》随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扃牖(jiōng) 修葺(qì) 栏楯(shǔn) 栖息(xī)

B.象笏(hù) 先妣(bǐ) 阖门(hé) 老妪(ōu)

C.尘泥渗漉(shèn) 长号(háo) 异爨(cuàn) 冥然(míng)

D.万籁(lài) 偃仰啸歌(yǎn) 逾庖(yú) 呱呱而泣(guāguā)

2.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①室始洞然(宽畅的样子)

②桂影班驳(错杂)

③先妣抚(抚摸)之甚惜

④妪每(每次)谓余曰

⑤风移影动,姗姗(美好的样子)可爱

⑥吾妻来归(旧时指女子出嫁)

⑦其制(形式、制式)稍异于前

⑧或凭几学书(学写字)

⑨旧时栏楯(横的叫栏,纵的叫楯)

⑩瞻顾(泛指看,有瞻仰、回忆之意思)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⑩ B.②⑤⑥⑦⑧⑩

C.③④⑤⑧⑨ D.①③⑥⑦⑨⑩

3.判断下列各句断句是否准确,正确的是: ( )①日过午/已昏                ②.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③.鸡/栖于厅                 ④.吾家/读书久不效⑤.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⑥.述诸/小妹语 ⑦.然/自后/余多在外

A. ①③⑤⑦ B.②④⑤⑥ C. ①④⑥⑦ D.①②③④

4.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 今已亭亭如盖矣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室西连于中闺

D.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6.下列句式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判断句)

B.又植兰桂竹木于庭(介词结构后置)

C.余自束发读书轩中(省略句)

D.且何谓阁子也(宾语前置)

二、阅读题

(一)阅读以下语段,回答7—10题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前辟四窗,垣墙,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亦遂增胜。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7.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三五明月之夜,明月半墙 B.今南海之生死未卜

孔子述三五之法,明周公之业 贫者自南海还

C.布衣提三尺取天下 D.名达于缙绅间

臧太守枉用三尺,以仇一言之憾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移其志者

8.“垣墙”的意思是“在院子周围砌上墙”,其中作为动词用的词是: ( )

A.垣 B.墙 C.垣墙 D.周

9.本段从 、 、 几个方面写老屋;老屋一经修葺,便生意盎然,可爱可喜。作者又具体写出了居室及四周环境的 和 及心情的 。

10.作者在环境描写中,巧妙地运用了以动显静的写法。突出静的句子是 ,以动显静的句子是

,动静高度和谐,给人以美感。

(二)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1—12题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 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 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 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 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 余泣,妪也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 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 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11.选出下列句中“西”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 ( )

A.室西连于中闺            B.东犬西吠

C.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D.北救赵而西却秦

12.比较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迨诸父异爨    请迨其未毕陈而击之

②客逾庖而宴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A.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不同

B.两个“迨”字相同,两个“逾”字也相同

C.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字相同

D.两个“迨”字不同,两个“逾”也不同

(三)阅读以下语段,回答13—15题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其后六年,吾 妻死,室坏不修。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 前。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13.下边各句中加点的词有的现代汉语已经不用,有的意义古今有别,请分别予以解释:

①.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 )

②.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 ( )

③.或凭几学书 ( )

④.后五年,吾妻来归 ( )

⑤.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 )

⑥.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

14.下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余既为此志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B.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县官且顺群臣言

C.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

D.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15.翻译以下句子:

①.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

②.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③.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④.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簌有声

《项脊轩志》测试

一、基础知识

1.选出下面划横线的字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 )

A.旧时栏楯(shǔn) 冥然兀坐(wù)

B.垣墙(yuán) 先大母婢也(bēi)

C.余扃牖而居(jiǒng) 呱呱而泣(gū)

D.家有老妪(ōu) 万籁无声(lài)

2.选出对下面划横线的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

A.往往而是(到处) 亦遂增胜(美)

B.而母立于兹(你的) 顷之(音节助词)

C.大类女郎也(像) 乳二世(用乳汁喂养)

D.大母过余(过问) 逾庖而宴(厨房)

3.下边有关的文化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诸父”即伯父、叔父的统称;“先大母”,即已去世的祖母。

B.“三五之夜”即农历每月十五的夜晚,“十五”又称“望”,如“丁卯年三月之望”,

即丁卯三月十五。

C.“象笏”,即象牙做的笏。笏,就是封建时代,官员们上朝时所用的手板,有事可记于上,以备忘。

D.“公”、“子”、“先”在文言文中常用作尊敬的称呼,“婢”、“妾”则常作女子谦称。

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括号中的文言虚词,正确的一项是( )

庭中始为篱,( )为墙,凡再变( )。家有老妪,尝居( )此。妪,先大

母婢( ),乳二世,先妣抚( )甚厚。

A.已 矣 于 也 彼 B.已 也 于 矣 其

C.已 矣 于 也 之 D.已 也 于 也 之

5.从词类活用的角度,选出一句不同类的( )

A.前辟四窗,垣墙,以当南日。

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

C.吾家读书久不效。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6.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

译:轩跟西边的内室相接,过世的母亲曾经来过一次。

B.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等到诸位伯父(分家)别起炉灶,里里外外装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

C.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

译:我的妻子从娘家省亲回来,转述小妹们的话说:“听说姐姐家里有个南阁子,那么阁子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D.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译:项脊轩共遭过四次火灾,能够不被烧掉,大概是有保护神吧。

二、填空题

7.《项脊轩志》选自 代后期著名散文家 的《 》,项脊轩是 名,“志”是 意思。本文通过记叙与项脊轩有关的家常琐事,表达了 、

的感慨,也表达了作者怀念 、 和 的思想感情。

8.文中描写修葺后的项脊轩月夜之景的语句是 , , ,

, 。

三、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9.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楚人一炬 ②四海一 ③一肌一容 ④用心一也 ⑤庭中通南北为一 ⑥先妣尝一至 ⑦一室之中 ⑧初一交战

A.①⑥ / ② / ③⑤/④/⑦/⑧ B.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C.①⑥② / ③⑤/④⑦/⑧ D.①⑥②/③⑤/④/⑦/⑧

10.比较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③顷之,持一象笏至

②先妣尝一至 ④他日汝当用之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也不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1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与“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中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B.轩东故尝为厨

C.庭中始为篱 D.余既为此志

1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与“前辟四窗,垣墙”中的“周”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B.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C.燕赵之收藏 D.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13.请选出与“谁得而族灭也”句式相同的一句( )

A.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B.不霁何虹

C.某所,而母立于兹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14.下面对第二段文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二段文字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写庭院一变再变,家境日趋没落的景象;第二层叙母亲和祖母的轶事。

B.第二段主要采用即事抒情的方式,以感情为线索,串联生活琐事,使文章形散而神不散。

C.作者善于撷取生活中的典型细节和场面刻画人物,善于以清淡朴素之笔写身边琐事,亲切感人。

D.第二段字里行间倾注的是“多可喜,亦多可悲”之情,即作者对“项脊轩”的由衷热爱和怀念亲人的深厚感情。

参考答案

一、1.A 2.D 3.D 4.C 5.D 6.C

二、7.明 归有光 《震川文集》 书斋 记 人亡物在、三世变迁 祖母、母亲、妻子 8.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三、9.A 10.C 11.B 12.D 13.B 14.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