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历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孙小飞老师

《日历》教案

(一)课堂教学要求: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是一篇散文,文章以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日历”引出话题,前半部分主要写翻日历时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十分快活,后半部分引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揭示了人要充实自己的人生日历,要将生命过的有意义这样的主题。本文的语言是平实的,却蕴含着作者对日历、对生命的哲理感悟,读来令人感到亲切而有意味。

【教学目标】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3.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点】

1.注重朗读,在朗读中梳理文章脉络,品味哲理式句子的深意。

2.理解文章用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构思。

【教学难点】

依据课文,延伸阅读,以写作为载体培养学生珍惜时间、珍爱生命的思想意识。

日历(第1课时)

【教学建议】

1.激情导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当我第一次读冯骥才的《日历》时,我不禁象今天这样,悄声吟诵起朱自清的《匆匆》了。可是我觉得,在日子面前我们也并非无能为力: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既然日子的色彩和生命都是我们赋予的,那么我们就不应让日子的色彩显得暗淡,让日子的生命变得枯萎。也许,我们每一个人都没有意识到,那一页页日历上,流淌的是时间,被我们撕去的,是生命。但愿,今天我们学了这篇文章之后,会对时间,对生命,对人生,都会有些新的认识。

2.简介作者的生平与作品。

冯骥才(1942—),当代作家。任中国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神鞭》,获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3. 检查并巩固重点字词的音形。让学生自己找出生僻或认为重点的字词,通过标音、注释来解决疑难、重点字词。倒行逆施刻骨铭心 黯淡无光 侥幸 拍摄 纯粹

4. 整体把握,理清脉络。本文怎么从日历谈到时间与生命呢?这个过程有些曲折。我们一道沿着作者的思路,从“日历”出发向“时间”“生命”攀登,理清脉络,就能更加理解文章深意。朗读以下文段,概括大意。

(1)(第2—3自然段)扯下一页日历——向往明天但又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

(2)(第4—6自然段)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因为那是生命的页码。

(3)(第8—9自然段)明白日历的意义——生命忠实的记录。

(4)(第10—15自然段)不肯再去扯日历——因为想保存岁月。

归纳:由此可知,本文表面看来是写日历,但处处是写时间,写生命。从“扯下一页日历”到“不能从容地扯下日历”再到“明白日历的意义”和“不肯再去扯日历”,这个过程就是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

5.理解文章的巧妙构思

珍惜时间与生命,这是个抽象的问题。而此时我们不觉得抽象,反而是具体可感,为什么?

明确:主要原因是作者把抽象的认识转化为具体的事物来表现,让读者看得见,摸得着。

这就是作者构思的巧妙之处,也是本文的魅力之一。将抽象的时间与生命转化为熟悉而具体的日历,十分形象。如果用几句话来描述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这样说:

时间(生命)是一本日历,扯下了一页便消失了一天。它时刻在警醒我们:时间(生命)无价,要好好珍惜。

6.借助语言训练强化认识

如果也让同学们用一种具体的事物来表现时间、生命,你会选择什么?请同学们写一段话来表现你对时间与生命的认识。

学生先写后交流,教师板书学生所选择的事物。

7.作业

(1)根据课堂上写的几句话,在此基础上扩写成一则不少于200字的片段。

(2)延伸阅读朱自清的《匆匆》

日历(第2课时)

【教学建议】

1.朗读文章,初步感受哲理式句子。

上节课,我们体会了文章的魅力之一——巧妙的构思。其实,同学们还应当会感受到本文的另一个魅力——众多富有哲理的句子。每读到此处,我们不禁会放慢速度,若有所思。请大家细心朗读文章,标画出你认为富有哲理或者能触动你内心情感的句子。(要求边读边标画,形成自己的初步感受。)

2.朗读并交流哲理式句子,品味深意。

(1)学生朗读自己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2)学生以同桌两人或前后桌四人为小组,互相交流所标画的哲理式句子。

(3)学生个人展示哲理式句子的阅读感受和启发。

(4)教师点拨几个重点的哲理式句子,引导学生品味深意。

例如:“如果你静下心来就会发现,你不能改变昨天,但你可以决定明天。”

“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是闪闪烁烁的流光。它最终留给你的只有无奈和频生的白发和消耗中日见衰弱的身躯。”

“一个个明天,不就像是一间间空屋子吗?那就看你把什么东西搬进来。”

“因为日历是有生命感的,或者说日历叫我随时感知自己的生命并叫我思考如何珍惜它。”

(教师的点拨可以有两个层次:首先是句子包含的意义,其次是给予我们的联想与启迪。)

3.质疑与总结。

学生再读文章,还有什么疑问可以提出并进行交流和释疑(尽量多采用学生内部互动,但教师必须有意地解决一些重点疑问)。

如:前面老师朗读时有意避开第七自然段,请同学们思考能不能不写这一段,它与文章主题有何关系?

明确:本段与文章主题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有这段人生难忘的经历才使“我”对生命有着更深刻的认识,懂得了日历的意义,刻骨铭心。

又如:阅读练习与探究中的第二题。

明确:之所以全文没有不统一的感觉,是因为这两者之间的本质是统一的。“为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心头十分快活”,那是因为我向往明天,有明天就有生命和希望。后来又说“感到岁月匆匆与虚无”“日历大多数的页码都是黯淡无光”,这是因为我感到岁月的易逝、生命的可贵,不想碌碌无为。

总结:本文没有写故事,也没有写风景,谈的是一个抽象的道理,但文章却能打动读者,令人喜爱。原因至少有两点:一是巧妙的构思,从具体形象的日历入手,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二是众多富有哲理式的句子,令人深思,启人智慧,获益匪浅。

4.拓展写作。

学习了本文,又阅读了《匆匆》,同学们对时间与生命可能有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请以“我想这样走过每一天”为题,或者也借助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谈论时间、生命,写一篇600字以上的文章。

5.课外延伸阅读。

发给学生有关作者的简介资料,建议学生课外阅读《珍珠鸟》和《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

(二)教学课件(积件)要求:

1.课文中提及过的图片:比如作者的相关图片集,《唐山大地震》相关图片素材,日历的素材等。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强化学生的时间和生命意识

2.配乐朗诵课文中的精彩片段。

课件使用目的:让学生初步感受日历的意义,体会岁月的易逝和生命的可贵,激起学生的共鸣。

3.作者冯骥才的简介以及课文中提及的朱自清的《匆匆》。

课件使用目的: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资料要求:

1.作者的相关图片集,《唐山大地震》相关图片素材,日历的素材等。

2.作者简介:

冯骥才,1942年生,浙江慈溪人。生于天津,青少年时代喜爱美术、音乐、文学及球类运动。1961年高中毕业入选天津市篮球队,四年后因伤转入天津书画社从事美术工作。1978年调天津作协从事专业创作,现任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执行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小说学会会长,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大学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文学自由谈》杂志和《艺术家》杂志主编,并任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等职,2009年1月16日被国务院聘为国务院参事。主要作品有小说集《雕花烟斗》《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意大利小提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等,以及中篇小说《神鞭》《三寸金莲》《阴阳八卦》等,纪实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散文集《珍珠鸟》《巴黎,艺术至上》《倾听俄罗斯》等。江苏文艺出版社1995年推出一套10册《冯骥才名篇文库》。

《日历》同步练习

1、根据拼音写汉字

àn( )淡 jiǎo( )幸 废xū( ) 平yōng( ) mèi( )力 无liáo( )

2、解释词语

刻骨铭心:

暗淡无光:

了无痕迹:

侥幸:

3、“惜时”是感知生命的体现,请调动你的积累,将有关“惜时”的古诗词、名言警句、谚语积累下来。

诗词:

格言警句:

谚语:

4、指出下列句子中所用的修辞

⑴你快乐它就是快乐的一天,你无聊它就是无聊的一天,你匆忙它就是匆忙的一天。( )

⑵历史不是一种空间吗?人生不是一个漫长而有巨大的空间吗?( )

⑶可是当我把这一叠用过的日子扯下来,往往不忍丢掉,而把它塞在书架的缝隙或夹在画册中间,就像从地上拾起落叶。它是我生命的落叶!( )

⑷为什么我喜欢日历?因为日历具有生命感。( )

5、指出下列句子所使用的表达方式

⑴“明天”乃是人生中最富有魅力的字眼儿。生命的定义就是拥有明天。( )

⑵于是,光阴岁月,就像一阵阵呼呼的风或闪闪烁烁的流光。( )

⑶我将自己命运所遭遇的惨状拍摄下来。我要记下这一切。( )

⑷岁月何其速,哎呀又一年。花叶全无迹,存世惟诗篇。( )

6、根据你对生活的感悟,仿照下面的句子再造几个句子。

冯骥才《日历》说课稿

一、 《日历 》是当代作家冯骥才的一篇散文,文章由我们的日常所见的事物写起,有小见大,通过前半部分写翻日历时有大把大把的日子而快活,后半部分引出对岁月匆匆的感慨,揭示了人要充实自己的人生日历,写出对生命、时间的感悟,这些感悟和态度凝聚在作者富有智慧,简洁明快的格言式句子中,作为初中教材,它被编入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该单元的主题词是“生之机趣”。

咱们初中二年级的学生,已经经过四五年系统的阅读训练,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而浮躁和不求甚解的不足又广泛存在。综合以上教材特点、学生心理、智力发展水平以及他们的知识经验、情感需求,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应为:

知识与技能目标:梳理文章脉路,品味哲理式句子的含义,理解文章用可感的具体事物来表现抽象意义的巧妙的构思;依据课文,延伸阅读,进行写作;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反复的阅读中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朗读中体会作者将具体事物表现抽象化意义的巧妙构思,在讨论和交流中品味哲理式的语言,运用到自己以后的写作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深入体会作者借助日历抒写表达感知生命、珍惜时间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其中教学重点是:通过阅读梳理文章的脉路;整体把握文章,理解作者的巧妙构思,难点是:品味哲理式的语句,进行片段写作;强化学生的时间与生命的意识

二、 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基于此,本节课我准备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讲授法和探究法;学法上,我贯彻的指导思想是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具体的学法是讨论-比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