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莉落老师

语文《济南的冬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语文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3.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熟悉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和主要内容。

  2.理解通过比较的写法突出事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潜移默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

  [预习指导]

  1.背诵课文1-3段。

  2.查字典解决生字词。

  [三分钟演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一同学描述此地春天的感受,由此引出北中国的冬天,由于学生没去过,可造成疑问,激发学习欲望。

  二、作者简介

  三、检查预习:

  1.6人背书片断

  2.5人上黑板默写生字词,师生共同评价。

  四、解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中的提示的地点和季节。

  五、分段朗读课文,师生混读,随机停顿,请其他学生接力。这样可保证学生注意力集中,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六、理清文章脉络:

  1.问题设计:本文从哪几个方面写济南的冬天的?

  2.学生独立思考,找出答案的`举手,直到绝大多数学生行了进行提问。

  3.提问若干人,保证各种答案都有,言无不尽。

  4.教师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评价订正归纳小结。

  参考:天气 山景 水色

  七、分析第一部分:

  1.问题设计:

  (1)济南的冬天有什么特点?

  (2)用了什么写法?

  教学过程

  2.学生思考(方法同上)。

  3.抽签提问

  4.学生补充后教师评价归纳小结。

  参考:温晴:

  对比:北平(大风) 济南(无风声)

  伦敦(无日)济南(响晴)

  热带(日毒)济南(温晴)

  八、堂上练习:

  九、小结课文,提示学生热爱祖国的河山,初中一年级语文教案《语文教案- 济南的冬天(第一课时)》。

  A类:完成课后练习二

  教师视察后核对答案。

  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后半部分:A类

  2.巩固生字生词。A类

  教师手记:

  未学之前首先背诵,此做法很好地保证了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和写作及语言的积累。其次解决课文采用先总后分法,易于总体把握。

  课后心得:

  济南的冬天(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2.学习景物描述的方法。

  3.培养写景抒情散文的自读能力。

  重点难点

  1.重点:如何自学写景抒情的散文。

  2.难点:景物描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写景文章,要学会分析写的是什么景,是怎样写景的,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样分析才能懂得文章主旨,对自己今后写作也会有收益。

  三、学习新课

  1.朗读第2自然段,想想,文章怎样转入写阳光朗照下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用过渡句“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转到写冬天的山。

  2.提问:济南的这些小山有什么地理特征?’

  讨论并归纳:小山把整个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写出济南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

  3.提问:作者怎样写出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特别可爱?

  (l)用拟人手法: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用一“晒”、-“睡”、-“醒”,一连串相关的拟人手法,烘托舒适温暖的环境。

  (2)用比喻、拟人手法: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用“小摇篮”比喻小山围城的地理环境,用“看护者”比喻四周的小山,加上温存体贴的抚慰,写出这一圈小山的特别可爱。

  (3)从人们的感受:面上含笑;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人们的幻想,不仅描绘笑容,更突出心理活动。

  4.朗读或背诵第3自然段,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的山景。

  讨论并归纳:按照空间顺序,从山上、山尖至山坡、山腰,有层次地写出秀美的山景。

  5.“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雪后山景“妙”在何处?